电压门控钠通道β亚基在蜜蜂毒肽诱导的炎性病理性痛中的可塑性及功能
本文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 VGSC 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性病理性痛 β亚基 蜜蜂毒肽 出处:《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是一个较大的核心结构α亚基和一个至多个辅助性β亚基构成的跨膜蛋白多聚体,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神经系统、骨骼肌和心肌等可兴奋组织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其中α亚基是钠通道的功能性单位,决定着钠离子通道的门控特性和电压依赖性,然而β亚基作为钠离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能够调节钠离子通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分布、聚集、开放频率以及门控特性。在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如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慢性压缩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可以观察到β亚基表达及功能的改变参与了外周神经痛敏的形成和维持。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可以发现受损神经元的一系列变化,如Nav1.3和β2或者β3亚基的上调,与此同时,其他钠离子通道α亚基和β亚基则发生下调,而未受损神经元则没有这些变化。河豚毒素不敏感性( tetrodotoxin-resistant, TTX-R)钠通道的电流密度也降低,稳态失活曲线也向去极化移动。在脊神经结扎模型中,受损神经元河豚毒素敏感性( tetrodotoxin-sensitive, TTX-S)钠通道电流密度没有发生变化,而通道复活速度则加快。已知β亚基能够调节Navα亚基的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水平,修饰其生理功能,β2或者β3亚基可能参与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中Navα亚基的一系列变化,虽然在炎性病理性痛模型中Navα亚基也发生了可塑性变化,但β亚基是否发挥了调控作用尚没有文献报道。 本实验主要通过建立炎性病理性痛模型观察β亚基与Navα亚基如Nav1.8或者Nav1.9的可塑性变化。我们发现在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炎模型和蜜蜂毒肽Melittin模型中,β1-4亚基和Nav1.8和Nav1.9亚基均发生明显上调。而Western-blotting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亦发现β2、β3亚基发生上调。考虑到β亚基的调控作用如Navβ3能够调节Nav1.8的表达,因而阻断β亚基对Navα亚基的调控可能成为临床镇痛的新思路。
[Abstract]: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is a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s are a transmembrane protein polymer composed of a large core structure 伪 subunit and one or more auxiliary 尾 subunits. The main function of VGSCs is to maintain the nervous system. The generation and conduc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in excitable tissues such as skeletal muscle and myocardium, in which 伪 subunit is the functional unit of sodium channel, which determines the g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voltage dependence of sodium ion channel.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dium channel, 尾 subun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distribution and aggregation of sodium channel on the cell surface. Open frequency and g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various neuropathic pain models, such as sciatic nerve branch selective injury spared nerve injury-SNI model.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induced CCI model. In spinal nerve ligation model,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hanges of 尾 subunit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we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neuralgia sensitivity. A series of changes in injured neurons, such as the up-regulation of Nav1.3 and 尾 _ 2 or 尾 _ 3 subunits, can be found in neuropathic pain models. Other sodium channel 伪 subunits and 尾 subunits were down-regulated, while no such changes were found in uninjured neurons. Tetrodotoxin insensitivity (tetrodotoxin-resistan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TTX-R) sodium channel also decreased, and the steady-state inactivation curve also moved toward depolarization, in the spinal nerve ligation model. There was no change in the current density of tetrodotoxin-sensitive (TTX-S) sodium channels in injured neurons. It is known that 尾 subunit can regulate the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Nav 伪 subunit and modify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尾 2 or 尾 3 subunit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a series of changes in Nav 伪 subunits in neuropathic pain, although the Nav 伪 subunits also have plastic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pathological pain models. However, whether 尾-subunit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is experiment, we observed the plasticity of 尾 subunit and Nav 伪 subunit such as Nav1.8 or Nav1.9 by establishing inflammatory pathological pain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inflammatory model was induced by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 And bee venom peptide Melittin model. 尾 _ 1-4 subunits, Nav1.8 and Nav1.9 subunits were up-regulated, and 尾 _ 2 was also found by Western-blotting assa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regulation of 尾 3 subunit such as Nav 尾 3 ca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Nav1.8, so blocking the regulation of 尾 3 subunit on Nav 伪 subunit may be a new way of clinical analgesia.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丁晓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合成与降解[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年06期
2 郭凤;蔡际群;;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β亚基与特发性癫痫[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年06期
3 张乐鸣,,刘东海,董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cDNA的克隆初步报告[J];宁波医学;1996年04期
4 钟敏;曾因明;柳垂亮;招伟贤;;脊髓TNFα、IL-1β和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5 樊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02期
6 关洪斌,李庆章,张莉;梅花鹿卵泡刺激素β亚基cDNA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年06期
7 陈秉学;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理论与临床应用[J];中国处方药;2005年07期
8 史学莲;刘小立;;加巴喷丁用于癌症与非癌症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9 王亚仑;许予明;;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和中枢机制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杜雯;孙益;;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尚为;黄仲英;马黔红;谭宗建;李蕾;靳松;;血β-h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A];澳门、香港、内地生殖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静;夏令杰;;百部抑制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3 吴彬;杨晓秋;刘小男;;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与疼痛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4 宋学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5 于生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6 樊碧发;;神经调制技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7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麻风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调查[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9 赵艳秀;陈琳;黄红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制备[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红艳;王海燕;李云鸿;蒋袁絮;余建强;;氧化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卫红;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难题[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缺有效治疗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靖文;神经病理性疼痛在研药GRC10693完成Ⅰ期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石军;辉瑞Neurontin之痛[N];医药经济报;2008年
5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 陈琳 黄红云 左焕琮;神经痛可采用修复治疗[N];健康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白锋哲;李宁:捕捉猪高产仔基因[N];农民日报;2004年
7 晓晖;蜂毒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驻京记者 李瑶;镇痛市场本土企业亟需补白[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吴常信;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展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梁杉;纳米癌症疗法[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戈亮;BK通道β亚基loop区域对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玲;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靶分子筛选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孙雅洁;水通道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4 李靖怡;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背根神经节炎性机制和交感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杨隆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对疼痛的调控[D];中南大学;2010年
6 熊鹰飞;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机制及其相应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刘晓宇;米氮平和普瑞巴林在奥沙利铂导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旷昕;HMGB1/TLR4信号传导途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9 李海霞;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microRNAs在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中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李响;基于生物信息技术的慢性疼痛致病基因分析与表达验证[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锋;电压门控钠通道β亚基在蜜蜂毒肽诱导的炎性病理性痛中的可塑性及功能[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孟岩;亚基缺失特异大豆品种的筛选及β亚基对大豆加工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峰;小麦、大麦K~+电压门控通道蛋白β亚基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邓峥;促黄体素β亚基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陈茂荣;BK通道hβ2辅助亚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徐太香;果蝇钾通道附属亚基对成虫神经元钾电流的调节[D];青岛大学;2002年
7 刘立跃;多形汉逊酵母表达平台改进及牛FSHα、β亚基的表达[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葛彦虎;鞘内注射氢气盐溶液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9 马婕妤;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颖;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治疗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5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48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