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力学模拟: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生理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选题:分子动力学模拟 切入点:多巴胺 出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背景: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发挥、结构折叠与解折叠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蛋白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型及维持结构稳定的可能因素,但实验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分辨的局限以及蛋白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实验中提出的很多理论模型无法得以检验。分子动力学能够从原子水平上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对理论假设和(或)模型进行验证,为实验提供参考和启示;也可以预测新的结构和现象,为建立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目的:分别对采用实验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一展望。方法:以"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or 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or Neuronal Calcium Sensor 1 or NCS-1"为主题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有关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研究的相关文献,下载全文进行阅读,排除与蛋白生理机制无关的文章,最终对7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实验中主要对神经元钙传感蛋白在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中调控分泌、调控多巴胺D2受体、在肝细胞内调控腺苷A2A受体以及调控不同刺激下心肌细胞质和细胞核Ca~(2+)等方面提出相关理论模型;(2)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结构的视角,对维持蛋白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蛋白生理机制的理解,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Abstract]:Backgrou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neuronal calcium sensing protein and its exertion, structural folding and unfolding are studi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odel of protein and the possible factors to maintain structural stability are proposed.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resolu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protein structure, the research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s a result, man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s proposed in the experiment can not be tested. Molecular dynamics can observe and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from the atomic level, verify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and / or model,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New structures and phenomena can also be predicted,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calcium sensing protein in neurons by means of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ethods: using "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or 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or 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or NCS-1" as the subject word, we search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n neuronal calcium sensing protein in Pub Med database and downloaded the full text for read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experiment, calcium sensing protein of neurons regulated secretion, dopamine D2 receptor and dopamine D2 receptor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aspects of regulation of adenosine A2A receptor in hepatocytes and regulation of myocardial cytoplasm and nuclear Ca~(2 under different stimuli, a new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was proposed, I. 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key factor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protein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two methods should be combine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rotein and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
【基金】: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科研项目资助(yjscx2015003)~~
【分类号】:R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玉珍;张庆文;;神经元钙传感蛋白R102Q突变体的动力学构象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02期
2 张占军;李澎;邱蕾;郑璐;王永炎;;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1期
3 叶华跃;叶波平;王大勇;;对秀丽线虫模型NCS-1调控的温度感知长时程记忆的评价研究(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姜本大;;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后血流动力学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23期
2 肖建生;;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年14期
3 毕昌龄;朱宁宁;周建生;;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疼痛影响的纵向研究[J];淮海医药;2017年04期
4 章晓云;陈跃平;夏天;康杰;卓映宏;胡庆磊;黎金焕;董盼锋;赵斌;曹桢斌;;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膝关节形态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年20期
5 王玉贵;郝阳泉;许珂;刘杰;许兆辰;祁翰登;;同一住院周期同时与分次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年04期
6 孙红;张志奇;邬培慧;余宝禧;黄志宇;傅明;;术前下肢全长CT相关参数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7 刘小红;刘畅;宋黎涛;黄松;盛伟华;韩梦杨;李斌;阮娇妮;李烨;汪剑;;改良膝关节平片X线检查方法与常规方法的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年06期
8 李睿;王子明;杜全印;王雨;熊雁;王爱民;;中国西南人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的初步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年11期
9 陈文革;杨朝晖;向辉华;夏正东;杨仕红;黄高;鄢含坤;;恩施地区健康成年人股骨髁几何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厦;多针穿刺的内侧副韧带拉网样松解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力;尹宗生;王伟;;TT-TG间距在指导单侧复发性髌骨不稳诊疗中的价值[J];临床骨科杂志;2015年02期
2 陈长春;康彦忠;邵川强;赵春成;;大收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2015年04期
3 肇刚;刘玉杰;王俊良;齐玮;曲峰;袁邦拓;王江涛;申学振;刘洋;朱娟丽;;乆绳肌腱移植包埋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J];中国骨伤;2015年02期
4 张华伟;李皓桓;彭飞;高明勇;孙维国;刘远翔;韦准;;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5 钱重阳;;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6 王志杰;陈游;李安平;龙义;;不同状态下Q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意义[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7 王文革;李仕臣;刘琦;仇志韬;秦国强;杜保平;田世坤;王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11期
8 缪中平;吴云霞;陶苏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3年09期
9 张绍安;易先达;魏新军;贺喜顺;李智浩;彭高峰;;再次内固定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3年07期
10 张网林;徐平;马瑞雪;;Ponseti法治疗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随访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智慧;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成人股骨远端解剖参数的测量与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2 周飞虎;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及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边秀房,李辉;金属Cu液固转变及晶体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2 滕智津,韩振为;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蛋白质固体表面吸附构象转变中的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3期
3 郑博恺;罗施中;;粗粒化动力学模拟在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12期
4 潘龙强;耿存亮;慕宇光;刘鑫;胡毅;潘景山;周亚滨;龚斌;王禄山;;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在百万亿次集群上的部署优化[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7期
5 滕怡群;马力;任东俊;易希璋;;蛋白质合成与调控过程的动力学模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6 熊大曦,李志信,过增元;氩气热力学参数和输运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1期
7 吴超;马路遥;黄牛;;高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8 赵立岭,王吉华,窦相华,苏希玉;小蛋白天然结构与折叠速度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4期
9 王慧娟;陈成;邓联文;江建军;;硅晶体中点缺陷结合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10 施蕴渝,翟晓泉,王存新,黄复华;枯草杆菌蛋白酶E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随机动力学模拟[J];生物物理学报;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庆生;吴洪明;吴建华;;用纳米孔道测定蛋白质序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岳红伟;王艳;陈光巨;;不同的识别剂、剪切剂对接到DNA上的动力学模拟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言天英;高学平;Gregory A.Voth;;分子动力学模拟离子液体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世萍;;分子筛中烷烃的甲基旋转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田国才;华一新;;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离子液体中水分子的光谱和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后芳;雷鸣;;小分子抑制剂与甲状腺结合前清蛋白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张辉;李全伟;李英;李志强;;泡沫液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泡沫析液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爱进;周哲玮;胡国辉;;固体平板上超薄水膜润湿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张继伟;卞富永;施国军;徐四川;;多巴胺在细胞膜中扩散和透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赵克杰;陈常青;;铜单晶中纳米孔洞生长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曙光超级计算机缩短病毒研究时间[N];中国电子报;2006年
2 记者 耿挺;铝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N];上海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安;微尺度下单晶硅疲劳失效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于华;蛋白质—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仕通;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理论模拟分子力场的建立及其结构拓扑转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冯婷婷;几种重要疾病蛋白和抑制剂相互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郑耀庭;金属表面初期氧化行为的原位拉曼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金峰;发展和应用分块的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生物大分子性质计算和动力学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马义丁;拥挤环境下的高分子扩散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杨光;微纳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张艳军;埃博拉病毒VP35与抑制剂、碳纳米管和dsRNA作用模式及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邹丽云;光甘草定与转甲状腺素蛋白野生型及V30A突变体相互作用的多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春月;白细胞介素IL-8及受体CXCR1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正;RO/R_2O-Al_2O_3-SiO_2熔体粘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钟建峰;抑杂剂与离子型稀土矿中铝杂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相敏;金属熔体特征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5 胡立梅;蛋白质在材料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智博;两种与癌症相关的酶的结构与活性的分子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黎迪晖;水碱浸泡条件下环氧树脂的性能演化与分子动力学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郭子凤;碲基材料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广西大学;2015年
9 李晶晶;服饰皮革材料热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10 侯银菊;铝熔化各向异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83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8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