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SILAC定量技术并发现CD40受体激活后招募的复合物新组分
本文选题:细胞培养中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 切入点:CD40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阐明信号通路转导过程,进而揭示生命的奥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目前拥有了不少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方法,但是面对如此复杂而又精密的生命体系,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还很局限,其中如何研究蛋白质动态的相互作用就是核心问题之一。同静态的相互作用相比,蛋白质之间的解离、聚合、再解离、再聚合,更吸引着生物学家的目光,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某条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而这些信号通路通常又是引起细胞生长、分化、突变、衰老、死亡等复杂生理或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在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CD40是I型由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表达的膜蛋白,是由激活的T细胞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CD154的受体,它是MAPK、NFκB通路及非经典NFκB通路的重要激活子。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不仅对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而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理解CD40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以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的研究揭示CD40受体激活的过程显示:CD40首先招募直接与其相互作用的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s(TNF receptor associate factor),并由TRAFs作为adaptor招募下游信号激活关键分子如NFκB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等,形成受体复合体;再通过受体复合体中的部分分子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以实现其生物学效应。但是,CD40在抗原呈递细胞中的传导激活信号机制并不是完全清楚,因此,研究CD40信号复合体的组成及功能将有助于阐明CD40引起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机制,而CD40信号激活状态下的动态蛋白质复合物组成也将成为CD40信号通路研究的前沿 本研究利用最新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研究细胞表面受体CD40激活后细胞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初步建立一套可用来分析蛋白质动态相互作用的技术体系,并在CD40信号激活过程中,研究寻找CD40受体复合物的动态新组成。 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酵母双杂交、蛋白芯片,串联亲和纯化结合质谱法以及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等。近年来,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又为生物学家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相互作用的研究原理是用亲和纯化的方式富集对照和实验组蛋白复合体,其中,背景蛋白和非特异结合是等量存在的,当实验组信号通路激活时,实验组结合的特异蛋白质的量与对照组相比会发生变化(上调或者下调)。从而可以排除背景和非特异结合蛋白,识别与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特异性结合蛋白。 这种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同位素标记和非标记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常用的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外化学标记的蛋白质组定量分析,包括同量异构标记的相对和绝对蛋白定量技术(Isobaric Taggin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protein Quantitation, iTRAQ)和同位素亲和标签(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ging ,ICAT)等,另一类是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如细胞培养中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StableIsotope Labeling of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SILAC)。 SILAC技术由于标记效率高、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和定量结果准确度高等特点成为一种分析动态相互作用结合蛋白的最有效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分别利用天然和重型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培养细胞,对细胞分别进行培养,经5-6个倍增周期后,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完全掺入到细胞新合成的蛋白质中。轻、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细胞,按细胞数或蛋白量等比例混合后,按蛋白质组学方法制样后,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SILAC技术用于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克服传统研究方法(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芯片等)的局限,它可以研究内源性蛋白质相互作用,能有效区别背景与真实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找出动态结合蛋白质,检测弱的或不稳定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并能大规模的实时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 本研究根据配体激活CD40激活点实验,选择研究CD40配体刺激10分钟的动态相互作用蛋白,实验选用了传统的SILAC实验步骤即PAM(Purification afterMixing)和改进的SILAC实验步骤MAP(Mixing after Purification)来完成实验,在三次试验中共鉴定出2130个蛋白质,其中310个经软件分析得到定量信息,234个蛋白质在三次实验中均被鉴定出来。配基刺激A20细胞10分钟后上调蛋白质(RATIO1.3%)51个,,下调蛋白质(RATIO0.7%)14个,在鉴定的蛋白中找到了一些可能参与CD40信号通路的蛋白,其中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相关的有OTUB1、NEDD4,UBR2等;与通路相关的激酶,如MAPKK3和Dual specificity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d kinase 1;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有NFκBp100,NFκB activator 1,Myb binding protein 1,Sequestosome 1等,还有一些具有其他重要功能蛋白有NEDD1,ADPATPtransfor 1,Non POU domaincontaining octamer binding protein等,现在我们正在对上述蛋白进行进一步验证以及功能探索,通过Westen blot我们已经验证了NEDD4与CD40的相互作用,为CD40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本研究建立了用SILAC定量技术体系研究细胞内CD40激活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不仅为CD40信号通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初步搭建了一个研究蛋白质复合物动态变化的技术平台,为其它重要信号通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技术手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淳,郭艳秋,王秋艳,石虹;卫生管理定量技术和方法软件系统[J];医学信息;1998年09期
2 侯洪春,朱淑萍,程淑敏,王哲;营养定量技术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3 姜美娟;梁冰;;人体肠道菌群定量技术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4 ;红细胞CR_1分子定量技术学习班在上海举办[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09期
5 申相臣;;试谈会计定量技术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1983年05期
6 Burns DT ,何蓉;仪器分析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进展:药物定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7年05期
7 于静,文姝,唐立;人体正常菌群微生物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8 余志远;赵涵芳;陈诗书;钱家麒;;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基因表达RT-PCR定量方法的建立[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年02期
9 陈芷若;;灵活使用脑电定量技术——兼谈压缩谱阵与功率谱直方图[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徐平西,刘惠玲,邱建勇,许汉鹏,鞠躬,甄志强;去肾上腺大鼠垂体内IL-6水平的变化——PCR定量技术的辅助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如松;蔡瑞康;赵广;周付根;姜志国;赵宇;;皮肤数字图像定量技术对育发类产品临床功效评价的研究与应用[A];第九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项飞翔;刘莹莹;严天慰;张艳容;李薇玢;陈玉媛;;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的评价[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朝明;徐彦霖;王增勇;;射线底片中的缺陷定量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廉朋;徐烨;蔡国响;彭俊杰;蔡三军;;PRL-3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分析以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real time PCR定量技术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的诊治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张芸;郭建;何俐;吴杞柱;张体江;龚启勇;;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梁淑芳 ;包慧敏 ;陆豪杰 ;贾韦韬 ;孙立伟 ;杨們原 ;陈先;;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组研究的新技术[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包慧敏;宋培明;刘清萍;陆豪杰;梁淑芳;薛艳;孙立伟;杨們原;陈先;;AACT技术用于肝癌细胞及细胞器比较蛋白质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陈嘉;杨蓓蓓;;TagMan探针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喉癌组织中EGFR mRNA含量[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应可净;胡蕙蕙;;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水平[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安嘉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睡眠状态下胸腹呼吸运动协调性与临床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小芳;米氏“虾师傅”产品投放市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2 张向冰 李青滨;我国海洋遥感发展突飞猛进[N];中国海洋报;2003年
3 陈秉钊;城市规划科学性的再认识[N];广东建设报;2003年
4 通讯员 徐波;浙大筹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N];浙江日报;2001年
5 记者 李贺林;开元煤质分析仪占据国内五成市场份额[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记者 熊燕 通讯员 康珉;农科部门首创农药残留快检技术[N];云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滕明松;地区首套路考计算机辅助监考评分系统投入使用[N];阿克苏日报;2007年
8 丁琳 陈亮;武汉局引入C139模型成效初显[N];中国邮政报;2009年
9 记者 欣闻;中小学教科书印制 今年底执行新标准[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国家建材工业协会 许炳炎;坚持项目管理的正确选项原则(推动项目管理与国际规范接轨)[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隋少卉;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在肝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2 田翠环;小鼠β防御素-6的克隆和鉴定、小鼠β防御素-4、6以及人β防御素-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赵洪岩;采用非标记定量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曙;荧光PCR定量技术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2 李西平;人类珠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技术及其初步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刘博书;构建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定量软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杨星;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定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闫志梅;超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联合灰度值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D];青岛大学;2012年
6 刘强;风险理论在企业搬迁改造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7 萨耶德;应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局部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周婧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吴雨田;幽门螺杆菌对胆管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10 汪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93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9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