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帕金森病 切入点:ATP敏感性钾通道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罹患PD的人数将占世界PD患者的60%1。PD特征性的病理标志为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多巴胺能(DAergic)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随意运动迟缓和姿态不稳等。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调节PD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老化与PD发生最密切相关2。家族性PD中发现α-synuclein突变,开启了PD研究的基因时代。近期研究发现反应性胶质细胞是PD中一个关键因素。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一系列促炎或抑炎细胞因子、抗氧化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在P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调质成为双刃剑,产生神经损伤和神经保护效应。目前,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恢复线粒体功能和调节能量代谢从而调节胶质细胞功能已成为治疗干预PD富有前景的策略。剖析神经元-胶质间相互作用的决定性调节因素将为发展治疗PD的多潜能神经保护剂提供有益的靶标和思路。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通道)是一类耦联细胞代谢和电活动、非电压依赖性的特殊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由通道形成亚基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ly rectified potassium channel,Kir)和调节亚基磺酰脲类受体(sulfonylureas,SUR)按4∶4比例组成的异源性八聚体(SUR/Kir6.X),其开闭由细胞的代谢状态即ATP/ADP的水平决定。其中Kir为孔形成亚基,决定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包括Kir6.1(KCNJ8)和Kir6.2(KCNJ11)两种异构体,存在近71%相同氨基酸序列。SUR是调节亚基磺酰脲类受体,包括SUR1(ABCC8)和SUR2(ABCC9)两种异构体。 K-ATP通道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在不同细胞类型中亚基组成不尽相同。中脑DA神经元表达由Kir6.2和SUR1构成的K-ATP通道3-4,而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则主要表达Kir6.1亚基,并且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表达Kir6.1亚基5。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及Liss B等均发现Kir6.2构成的K-ATP通道与PD的发生、发展相关6-7,应用Kir6.2敲除鼠的研究证实K-ATP通道选择性调节黑质DA神经元的存活和死亡3,开放Kir6.1构成的K-ATP通道可通过调节胶质细胞功能,抑制其过度活化,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因此,不同细胞类型K-ATP通道亚基表达的不同提示,Kir6.1与Kir6.2构成的K-ATP通道的作用存在差异,那么表达于胶质细胞上Kir6.1构成的K-ATP通道如何参与调节MPTP/p PD模型小鼠的DA能神经元损伤及其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文工作第一部分应用野生型(wild-type,WT)和Kir6.2敲除(Kir6.2knockout,Kir6.2-/-)小鼠,建立MPTP/p PD小鼠模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Kir6.2缺失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增强自噬参与对PD进程中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且离体培养WT及Kir6.2-/-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研究、阐明Kir6.2构成的K-ATP通道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α-synuclein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第二部分建立WT及Kir6.1+/-小鼠MPTP/p PD模型,研究、阐明Kir6.1构成的K-ATP与PD发生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本文工作的研究结果为K-ATP参与PD病程的发生、发展提供直接的支持证据,并阐明其在PD神经损伤中发挥多靶点的保护作用,为PD的临床治疗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第一部分Kir6.2构成的K-ATP通道缺失对PD模型小鼠DA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应用Kir6.2敲除小鼠,研究、阐明Kir6.2对MPTP/p PD模型小鼠神经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方法:应用3月龄野生型(wildtype,WT)及Kir6.2敲除(Kir6.2knockout,Kir6.2-/-)雄性C57BL/6J小鼠,MPTP皮下注射,继而丙磺舒腹腔注射(MPTP20mg·kg-1,s.c.,丙磺舒250mg·kg-1,i.p.,一周2次,连续5周)建立MPTP/pPD小鼠模型。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体视学计数分析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和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DA能神经元的损伤,同时应用尼氏染色(Nissl staining)结合体视学计数分析黑质区(substantia nigra,SN)神经元的损伤;检测黑质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N区α-synuclein的沉积。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N区内质网应激标记物GRP78、CHOP和Caspase12,溶酶体自噬标志物LC3、P62,核转录因子NF-κB p65亚基的表达及能量感受器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的磷酸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SN区TNF-α蛋白水平的变化。分离、培养WT及Kir6.2-/-小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和抑制剂Compoud C及MPP+药物处理,MTT法和LDH测定观察MPP+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观察MPP+对WT、Kir6.2-/-星形胶质细胞AMPK磷酸化水平及核转录因子NF-κB p65亚基的表达。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观察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营养因子GDNF、FGF-2和BDNF的表达。 结果:1)基础状态下,两种基因型小鼠SNpc区和VTA区TH神经元数量无显著差异。MPTP模型制备成功后,WT小鼠SNpc区Nissl染色阳性神经元减少为正常对照的50%;SNpc区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为正常对照的59%,VTA区为正常对照的21%。Kir6.2敲除逆转了MPTP诱导的SNpc区DA神经元减少。2)Kir6.2敲除抑制MPTP/p诱导的SNc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3)MPTP引起WT小鼠SN区内质网应激增强,内质网应激中蛋白伴侣分子GRP78、转录因子CHOP、效应分子Caspase12表达上调,自噬受阻,溶酶体自噬标志物LC3、自噬底物P62表达水平增加,下游NF-κB信号通路激活。Kir6.2敲除抑制SN区内质网应激,增强自噬,并抑制下游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分泌。4)基础状态下,Kir6.2-/-小鼠中脑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MPTP诱导WT小鼠中脑AMPK磷酸化水平上调,Kir6.2-/-小鼠AMPK磷酸水平较WT小鼠升高更为显著。5)Kir6.2敲除抑制基础状态和MPTP/p诱导的中脑SNc区α-synuclein蓄积。6)MPP+(50μM)作用48h可降低WT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对Kir6.2-/-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无显著影响。AICAR(10μM)抑制MPP+对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Compound C(10μM)取消Kir6.2敲除对MPP+诱导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7)Kir6.2敲除取消MPP+对中脑星形胶质细胞NF-κB的激活作用,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Kir6.2敲除上调营养因子FGF-2、BDNF及GDNF的蛋白水平。 结论: 1、阐明Kir6.2敲除抑制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神经炎症,增强自噬,在小鼠MPTP/p PD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阐明Kir6.2敲除通过抑制神经元分泌并释放α-synuclein,,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减少,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减少,营养因子分泌增加,参与对MPP+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二部分Kir6.1构成的K-ATP通道在MPTP/p PD模型小鼠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应用Kir6.1杂合子小鼠,研究、阐明Kir6.1构成的K-ATP通道与PD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3月龄野生型(wildtype,WT)及Kir6.1杂合子(Kir6.1heterozygote,Kir6.1+/-)雄性C57BL/6J小鼠,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Kir6.1+/-小鼠中脑及纹状体Kir6.1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MPTP皮下注射,继而丙磺舒腹腔注射(MPTP20mg·kg-1,s.c.,丙磺舒250mg·kg-1,i.p.,一周2次,连续5周)建立MPTP/p PD小鼠模型。应用TH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体视学计数分析SNpc和VTA DA能神经元的损伤;同时检测SNpc和VTA GFAP染色、小胶质细胞的活化(Macrophage antigen complex1,MAC-1染色)以及室管膜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再生的变化(5-bromo-2-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纹状体脑区单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N区内质网应激标记物CHOP和Caspase12,溶酶体自噬标志物LC3、P62,核转录因子NF-κB p65亚基的表达及营养因子GDNF、FGF-2和BDNF的表达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SN区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及抑炎因子IL-10、TGF-β的mRNA变化。 结果:1)基础状态下,两种基因型小鼠SNpc区和VTA区TH神经元数量无显著差异,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MPTP模型制备成功后,两种基因型小鼠均发生SN区神经元损伤,Kir6.1+/-小鼠神经元损伤更为严重(p0.05)。WT小鼠SNpc区TH阳性神经元存活率为59%,Kir6.1+/-小鼠TH阳性神经元存活率为46%。WT和Kir6.1+/-小鼠VTA区TH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78%和71%。MPTP模型成功后,WT和Kir6.1+/-小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基础状态下,两种基因型小鼠SN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仅出现少数GFAP、MAC-1阳性染色。MPTP引起WT小鼠SN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增殖活化,Kir6.1+/-小鼠SN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更为显著(p0.05)。3)基础状态下Kir6.1+/-小鼠SVZ区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WT小鼠(p0.05)。MPTP模型成功后,SVZ和SGZ区神经干细胞数量减少,两种基因型小鼠无显著差异(p0.05)。4)MPTP诱导WT小鼠产生神经炎症反应,增加SN区NF-κB p65亚基核转位,引起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mRNA水平增加,抑炎因子IL-10、TGF-β mRNA水平降低,并伴有外周血清TNF-α、IL-1β产生增加;同时,MPTP诱导内质网应激增强,内质网特异性转录因子CHOP、效应分子Caspase12表达上调,自噬功能受到抑制,溶酶体自噬标志物LC3、自噬底物P62表达均上调。而MPTP引起Kir6.1+/-小鼠炎症反应加剧,内质网应激增强,自噬功能减弱,协同加重DA神经元损伤。5)基础状态下,两种基因型小鼠中脑营养因子GDNF、FGF-2及BDNF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MPTP诱导WT小鼠营养因子GDNF、FGF-2表达增加,BDNF表达降低;但MPTP不影响Kir6.1+/-小鼠GDNF、FGF-2的表达,却进一步加重BDNF表达降低的现象。 结论: 1、应用Kir6.1杂合子小鼠,发现Kir6.1构成的K-ATP通道与PD的发生密切相关。 2、阐明Kir6.1构成的K-ATP通道通过调节胶质细胞功能(加增强营养支持功能,抑制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再生,在P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应用Kir6.2-/-小鼠,阐明Kir6.2敲除逆转MPTP/p诱导的SNc区DA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神经炎性反应,增强自噬水平相关;为深化对PD发生发展的认识积累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也为PD临床治疗学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 2、揭示Kir6.2构成的K-ATP通道通过调节神经元α-synuclein的释放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功能。进一步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PD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靶向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调节药物应用于PD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应用Kir6.1+/-小鼠,发现Kir6.1构成的K-ATP通道与PD的发生密切相关。Kir6.1基因缺失加重MPTP诱导的SNc区DA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诱导胶质细胞活化,损伤胶质细胞功能,加重MPTP引起的神经再生抑制相关。研究结果丰富了K-ATP通道在PD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靶标和策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2.5;R-3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俊英;朱永红;张露青;肖明;丁炯;;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干心血管核团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J];解剖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靳哲;赵忠新;;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2年01期
3 张文佳;韦力;廉春蓉;阮林;莫立根;李小妹;;全脑照射对小鼠室管膜下区GFAP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兰;张剑平;于璇;李在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干预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年06期
5 刘芳婷;李建;李向南;徐盛w\0;向正华;袁红斌;;氢分子对H_2O_2体外诱导氧化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何丹;谢敏杰;王伟;喻志源;;Tamoxifen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1期
7 刘世民;吴晓牧;曹文峰;张洪连;肖丽华;许自强;周鑫华;张昆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时间窗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9期
8 黄江梅;钟延丰;田新霞;由江峰;;整合素β1和细胞外基质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骨架的作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9 ;Dynamic changes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nestin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rat brain following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8期
10 ;Neural stem cell activation and g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of posttraumatic epileptic ra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子全;发育期全氟辛烷磺酸盐暴露对成年子代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及神经毒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贞;饱和脂肪酸在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冰;新型P2Y样G蛋白偶联受休GPR17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玲;全氟辛烷磺酸盐的胚胎发育毒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哲;磁刺激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在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曾怀才;全氟辛烷磺酸盐的神经发育毒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雪琴;半胱氨酰白三烯及CvsLT_1受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2年
9 高飞;FTY720抗癫vN发作及癫vN发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金文杰;米诺环素对70%肝切除小鼠术后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睿;水通道蛋白4敲除取消帕金森病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差异性损伤[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薇;D-半乳糖致小鼠脑衰老早期阶段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作用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蔡蓓蕾;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2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分化的调节及其siRNA和拮抗剂筛选[D];浙江大学;2011年
4 尚晶;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郭志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刘世民;大鼠脑缺血模型评价及大鼠脑缺血慢性期GFAP、NSE、SYN、Nogo-A表达与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性[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雪;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钟丽敏;中枢M受体参与毒血症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细胞因子分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潘剑;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脑和脊髓GFAP表达的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贾俊霞;胰甘油三酯脂酶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及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9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9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