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反义肽核酸序列筛选及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1:57

  本文选题:铜绿假单胞菌 切入点:lasR基因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的反义肽核酸序列,探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设计4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利用斑点杂交筛选出与lasR基因结合最佳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以此合成与穿膜肽连接的肽-肽核酸序列。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肽-肽核酸导入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式菌PAO1中,测定不同时相点细菌生长光密度[D(600)]值并进行菌落计数,观察肽-肽核酸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成情况。q PCR方法检测lasR mRNA表达。结果斑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4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中3条有杂交信号产生,其中第1条序列信号最强,以此为基础合成反义肽核酸。不同浓度的肽-肽核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菌活性,且随着浓度增加,抗菌活性增强。结论有效筛选出高效反义核苷酸序列,经筛选出的靶向铜绿假单胞菌lasR基因的反义肽核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抑制lasR mRNA的表达。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the antisense peptid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lasR gene target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o explore its effect on the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ods four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designed for lasR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best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sequence combined with lasR gene was selected by dot blot hybridization to synthesize the peptide peptide nucleotide sequence which was linked to the transmembrane peptid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eptide peptide nucleic acid were introduced into PAO1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The optical density of bacterial growth at different phase points [DX600] was measured and the colony count was carried ou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eptide-peptide nucleic acid on its growth was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lasR mRNA was detect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 of lasR mRNA was dete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 PCR. Results the results of dot blot hybridiz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Three of the sequences produced hybrid signals. The antisense peptide nucleic acid was synthes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rongest signal of the first sequenc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eptide-peptide nucleic acid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vitro,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the antisense peptide nucleotides targeting lasR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he ability of biofilm formation. The expression of lasR mRNA was also inhibited.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检验科;陆军重庆军事代表局门诊部;
【基金】:全军医学科研“十二五”计划面上项目(CWS13J039)~~
【分类号】:R378.9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 ,陈美云 ,林其昌 ,陈公平;222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0期

2 王炳华;王炳云;;10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6期

3 黄志强;李丽君;卢娟;;肺结核病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4 封尊玉;;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5 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3期

6 吴丽娟,熊尔阳,邓光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6期

7 周铁丽,曹建明;一种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新方法[J];陕西医学检验;1997年04期

8 朱小平;7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9 孙东华,边瑞岩,孙跃军,王庆敏;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矿泉水调查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4期

10 张文英;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调查[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邦;王琰;苟晓峰;陈林;;嘧霉胺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的调节[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丹;李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洪波;贡联兵;;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结果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书平;姜梅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张杜超;方向群;;微重力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影响及与肺部感染关系[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春梅;钟晓祝;;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娟;梁丽红;;尿液中分离出产红脓素的铜绿假单胞菌[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琴;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曹振辉;铜绿假单胞菌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鉴定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苏甜甜;铜绿假单胞菌鞭毛及生物膜调控蛋白FleQ和糖苷水解酶PslG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明亮;铜绿假单胞菌F_(190-342)-I_(21-83)基因重组鼠伤寒沙门菌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蔡双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变迁及差异蛋白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倪磊;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和表面感知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张秋勤;生鲜鸡肉中腐败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宋思捷;轻型链球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苏敏;光动力疗法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贾子中;黄连素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干预试验及自制中药临床应用观察[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王颖;新型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药物的筛选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马超;无机镓化合物抗菌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九龙;PA0861在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作用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梁红梅;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胡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国旗;负压创面疗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饶慧华;clpP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毒力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姚远;乳酸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优化建模及其对猪肉持水力和蛋白质的影响[D];上海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1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01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