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干扰素epsilon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本文选题:干扰素 切入点:分子伴侣 出处:《免疫学杂志》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构建小鼠干扰素epsilon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稳定的可溶性重组蛋白。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28a-SUMO,与能同时表达3个分子伴侣gro ES、gro EL和tig的质粒p G-tf2一起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Desalting柱、Q-HP柱及Superdex75分子筛层析经行纯化后,用Ulp1酶切,并对目标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对目标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增长活性、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的活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8a-SUMO-IFN-ε和分子伴侣共表达,获得较多可溶性蛋白。目标蛋白酶切后仍可溶,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IFN-ε蛋白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22 000。质谱分析证实目标蛋白的序列和小鼠IFN-ε的序列吻合。小鼠IFN-ε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能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Mx A。结论小鼠IFN-ε蛋白可以和分子伴侣一起在原核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并证明此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of mouse interferon epsilon protein. After inductio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a stable solubl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obtained. Methods the target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SUMO.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G-tf2, which could simultaneously express three molecular chaperones, gro Espgro El and tig, was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BL21DDE3 was induced by isopropyl- 尾 -D- thiogalactoside (IPTG) and purified by Ni-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ith desalting column Q-HP column and Superdex75 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 The target protein was digested by Ulp1 and analyzed by mass spectrometry. The inhibition activity of target protein on tumor cell growth and the activity of stimulating cell to produce antiviral protein were identified. Result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SUMO-IFN- 蔚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co-expressed with molecular chaperone. More soluble proteins were obtained. SDS-P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recombinant IFN- 蔚 protein was 22 000. Mass spectrometry confirmed that the sequence of target protein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mouse IFN- 蔚. Mouse IFN- 蔚 could be inhibited. Conclusion the mouse IFN- 蔚 protein can be expressed in a soluble form in the prokaryotic system together with the molecular chaperone, and can induce the cell to produce the antiviral protein MxA.Conclusion the mouse IFN- 蔚 protein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prokaryotic system together with the molecular chaperone.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tein has biological activity.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妇产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免疫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845)
【分类号】:R3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宁,王文青;分子伴侣与疾病[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玉华,高璀乡;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胞永久性增殖在细胞抗衰老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7期
3 翟静,张凤珍,蒋汉明;分子伴侣的多重功能(英文)[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张金玲;;分子伴侣及小分子伴侣、人工分子伴侣与蛋白复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7期
5 邱玉华;李运山;;衰老与分子伴侣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0年12期
6 罗辽复;蛋白质折迭时标和分子伴侣的一个简单模型[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7 俞峻,马康涛;分子伴侣的多重功能[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年02期
8 李姣,申宗侯;内质网驻留的分子伴侣与内质网应激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4期
9 谭光群;史肖艳;;分子伴侣和蛋白质折叠[J];西藏医药杂志;2013年04期
10 黄海荣;董旭;张宗德;赵雁林;姜广路;李强;;应用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编码蛋白[J];中国防痨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今丹;陈誉华;陈澄;赵迎辉;吴一迪;王秋雨;邴楠;陈瑶;王芸庆;;细胞的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宋今丹;陈誉华;陈澄;赵迎辉;王秋雨;吴一迪;邴楠;王芸庆;;细胞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3 曾丽玲;周筠梅;;C-domain对Trigger Factor体内分子伴侣作用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波;王大鹏;陈誉华;;内质网分子伴侣与脑发育的关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李微微;郭东林;;组蛋白变体及组蛋白分子伴侣的研究进展[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董爱武;;组蛋白分子伴侣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A];从植物科学到农业发展——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贞;彭艺;郝淑凤;曾宗浩;王志珍;;二聚化作用赋予分子伴侣和异构酶活性[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8 刘慧萍;柴玉波;陈苏民;王志珍;;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结构域的克隆与活性研究[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剑;王志珍;;分子伴侣GroEL与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折叠中间体的“半位”结合模式[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宋今丹;陈誉华;陈澄;赵迎辉;王秋雨;吴一迪;邴楠;王芸庆;;正常与癌细胞内质网结构及其合成的某此分子伴侣的特性[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山;分子伴侣和异构酶合作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翁敏杰;拟南芥组蛋白分子伴侣ASF1的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毛卓;组蛋白H2A.Z在高等动物中的特异性分子伴侣Anp32e的发现以及生物化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孙欣;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分子伴侣发育依赖性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邢丽菲;散发型帕金森病蛋白酶体功能抑制SH-SY5Y细胞模型的分子伴侣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黄鸿达;组蛋白分子伴侣Rtt106以及人的Brd2蛋白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吕雷;乙酰化促进丙酮酸激酶M2通过自噬降解积累中间代谢产物[D];复旦大学;2010年
7 孙国勇;流通色谱介质的研制和生物大分子色谱分离[D];天津大学;2005年
8 季业伟;Hsp90β亚型对于GR信号通路的伴侣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紫凝;分子伴侣HdeA酸性活化机制的~(19)F NMR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2 王金;Trigger factor生理功能位点的鉴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谷丰;高温噬菌体TSP4分子伴侣CPN47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4 林娜;组蛋白变体macroH2A分子伴侣的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徐世慧;粘细菌分子伴侣/引领蛋白样通路的表达调节机制[D];东南大学;2015年
6 于延庆;分子伴侣HdeA作用机制的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张佳艺;小分子伴侣的制备及其协助基因工程蛋白体外重折叠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费峥峥;分子伴侣协助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γ体外重折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磊;分子伴侣Trigger Factor新功能位点的鉴定[D];吉林大学;2014年
10 亓振国;分子伴侣表达载体构建及TEV蛋白酶突变体的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