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力信号作用下细胞表面分子P-selectin及VWF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01:00

  本文选题:P-选择素 切入点:反应动力学 出处:《中山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论文以两种分别参与体内两个重要细胞滚动粘附过程的分子——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分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力(剪切力)调控下两种分子的生物物理特性。VWF分子存在于血浆当中,参与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的滚动粘附和聚集,为血管修复的重要参与者,而不正常聚集也是诱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力(剪切力)调控下这两种分子的生物物理特性,对于进一步了解炎症反应、止血、血栓形成等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为下一步制药方面的应用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论文中,针对这两种分子分别应用了两种不同的生物力学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利用平行平板流动腔(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PPFC)在不同剪切力条件下,研究HL-60细胞在P-选择素上的滚动粘附;利用光镊(optical tweezers, OT)和微吸管(micropipette)组建的实验系统研究VWF分子在恒速度拉伸下的解折叠。 在流动腔实验中,将悬浮于缓冲液中的HL-60细胞溶液通入到底板铺有P-选择素的流动腔腔体中,使位于HL-60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PSGL-1)与铺在底板上的P-选择素相互作用,并测得其中的动力学参数。在低P-选择素浓度(200 ng/ml)条件下,HL-60细胞与底面的粘附为瞬时粘附(tether),这种粘附由单分子介导,可测得P-选择素/PSGL-1单分子键的生存时间(lifetime)。当剪切力低于0.15 dyn/cm2时,P-选择素/PSGL-1的生存时间随剪切力增加而增加,体现了逆锁键的性质;当剪切力高于0.15 dyn/cm2时,生存时间随剪切力增加而降低,体现了滑移键的性质。在高P-选择素浓度(500 ng/ml)条件下,P-选择素/PSGL-1可介导HL-60细胞的滚动粘附,模拟了血管壁内白细胞的滚动粘附现象。在此实验条件下,我们测定了细胞的平均滚动速度(mean rolling velocity)、停留时间(stop time)、行走时间(go time)、停留频率、行走频率等参数。在低剪切力范围内,随着剪切力的增加,细胞滚动速度和行走时间都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停留时间则相反,先增加后降低,剪切阈值在0.15~0.175 dyn/cm2之间,与生存时间的趋势一致。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逆锁键向滑移键转变的这一重要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白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在血管壁内发生滚动粘附,而在炎症反应时会发生。 除了常规的正置流动腔实验外,我们还进行了创新性的倒置实验,即将流动腔体整个翻转,使细胞在反重力作用下在流动腔的上表面进行滚动粘附。在此条件下测得的细胞平均滚动速度比正置条件下要低,停留时间和停留频率都与正置条件基本一致,而行走时间则比正置条件要低,说明细胞滚动速度的降低正是因为行走时间的降低造成的。行走时间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在倒置条件下,细胞发生解离后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与壁面再次结合,细胞就会在重力和剪切流作用下快速远离壁面,而在正置情况下,因为重力方向相反,细胞从壁面脱离后不会远离壁面,会有机会再次与壁面结合。因此,倒置实验与正置实验的最大差别在于,倒置实验可以排除这些与壁面完全脱离的细胞,而只留下滚动比较稳定的细胞,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滚动粘附参数。 血浆中的VWF由一到几十个数量不等的二聚体首尾相接而成,分子量越大的VWF越容易发生聚集,同时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刚从内皮细胞分泌后的VWF分子量比较大,经金属蛋白酶ADAMTS13 ( 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13, ADAMTS13)切割后才成为大小正常的VWF。患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的病人血浆中有很多超大型的VWF分子(ultralarge VWF multimers, UL-VWF),这是由于病人体内的ADAMTS13有先天性缺陷或后天获得性产生了ADAMTS13的抑制剂造成的。ADAMTS13作用于VWF的切割位点位于A2结构域Tyr1605-Met1606之间。已有研究发现,VWF A2结构域的解折叠对于ADADMTS13是否发挥切割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且重组蛋白构建的单个A2结构域的解折叠力已经测得。然而,通常情况下A2结构域被VWF中的其它结构域所覆盖和稳定,比较稳定,因此处于VWF多聚体中的A2结构域的解折叠仍未被观察。本研究使用了光镊微吸管系统对VWF多聚体的拉伸进行了研究。VWF多聚体拉伸后测得解折叠力为~21 pN的整数倍,解折叠长度为~66 nm的整数倍。除A2结构域外,VWF中所有的结构域均有保持结构稳定的分子内二硫键,不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折叠,且解折叠长度与A2结构域氨基酸肽链的长度相符,因此实验中测得的解折叠力与解折叠长度极有可能为A2结构域发生的解折叠。此外,为了验证这一推论,我们构建了重组蛋白(A1-A2-A3)3,测得该蛋白的解折叠力(~23 pN)与解折叠长度(~65 nm的整数倍)均接近于VWF多聚体。重组蛋白(A1-A2-A3)3的解折叠力与解折叠长度与VWF多聚体的数据吻合,进一步证明了这是A2结构域在解折叠。 为了进一步研究ADAMTS13 spacer结构域对VWF的作用,我们构建了只含有单个spacer结构域的重组蛋白ST2。实验表明,ST2本身没有切割功能,但它的加入可以促进ADAMTS13对VWF的切割。经光镊拉伸实验验证,VWF多聚体在ST2存在的情况下,A2结构域的解折叠力降低了一半,为~10 pN的整数倍。验证了ADAMTS13 spacer结构域通过降低VWF A2结构域的刚度使之更容易解折叠,从而促进ADAMTS13对VWF的酶切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汝海;钟连生;潘忠诚;王天骄;何群;;α-2,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ST3家族分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杨洁;赵亚力;伍志强;韩为东;;Macro Domain家族成员LRP16是多种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因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8期

3 霍瑞雪;韩婷婷;胡静雯;;低氧诱导因子1α的结构、调控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3期

4 温玉刚;王权;彭志海;;RASSF6与肿瘤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3期

5 汪杨;王峰;辛桂杰;牛俊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6 徐安;李楠;;抗癌药物:阻断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年03期

7 吴鹏;王明晓;栾海艳;李丽丽;谷瑞民;;TMEM16/ANOCTAMIN:最新的氯通道家族[J];生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8 孙双双;陈红;唐敏;施琼;黎玉叶;王建伟;周兰;何通川;左国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全长及其缺失突变体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陶花;顾乐怡;;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调节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7期

10 陈晓娟;杨宇东;孙莉;胡日查;邢雅玲;陈忠斌;;SARS冠状病毒PLpro蛋白酶对泛素样分子的DUB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婀莉;田瑞;马素参;高友鹤;;PDZ结构域低丰度配体的筛选方法[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单璐;童宇峰;冯银钢;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无脯氨酸突变体的溶液结构及骨架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于长清;沈楠;周建华;;宿主天然抗逆转录病毒蛋白TRIM5α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明炜;王恩多;;亮氨酰-tRNA合成酶CP1结构域对于种属间tRNA~(Leu)的识别至关重要[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傅成波;杜延顺;黄秉仁;谢云飞;苑玉和;白氡;崔迎彬;;TRAF6与RanBPM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于冰;缪泽鸿;蒋轶;李美红;杨娜;李婷;丁健;;c-Jun的非转录功能:与ODD结构域结合地阻断缺氧诱导因子HIF-1泛素化降解[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慧萍;柴玉波;陈苏民;王志珍;;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结构域的克隆与活性研究[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刚;邰付菊;骆娟;郑勇;李学宝;;两个新的棉花基因在NaCl胁迫下的表达调控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贾卫;金伯泉;张新海;杨琨;朱勇;刘雪松;李琦;;CD226(PTA1)分子D1结构域参与NK和CTL的功能[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李祥;张家海;曹赞霞;吴季辉;施蕴渝;;GOPC蛋白PDZ结构域的溶液结构及其与Neuroligin羧基末端的相互作用[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自然》发文[N];新清华;2011年

2 吴一福;四军医大首次发现人脑抑癌新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彭德倩;我科学家发现谷类“大个子”基因[N];解放日报;2006年

4 白毅;我国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及蛋白功能转化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记者 项铮;单抗可能成为靶向性强的肿瘤药物[N];科技日报;2005年

6 北京德宝群兴科贸有限公司 刘晓凯;营养因素对动物体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调控机理[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胡建和 陈永耀 王自良 谢庆阁;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本版编辑;血友病:“玻璃人”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庄新茂;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N];中国畜牧报;2005年

10 ;海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志松;胰岛素受体配基结合结构域L1和L2的表达与鉴定及胰岛素原的折叠与解折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吴益民;三个含SCAN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基因ZNF191、ZNF396和ZNF397研究[D];复旦大学;2002年

3 何华伟;肌酸激酶结构域相互作用与活性中心极性微环境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4 刘奕彤;Ccd1激活Wn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毛大庆;野油菜黄单胞菌感光相关基因功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吴勃;人源蛋白Vav2和Arap3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陈文钦;草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基因和γ-干扰素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阮建彬;组蛋白甲基化位点结合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张明香;STAT4、STAT6与CBP相互作用及其关键结构域的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翁经纬;蛋白质分子大幅度构象变化的计算模拟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思思;海洋放线菌氨基酸腺苷化结构域的克隆、表达和酶活性测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琳;颗粒裂解肽抗菌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和生物活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3 唐自钟;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源和异源结构域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冯帆;新基因CCP22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5 王慧敏;重组人pro-EMAPⅡ蛋白N末端结构域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薄联锋;CARD结构域对猪BCL 10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白露;真核原核表达UHRF2各结构域突变体蛋白[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徐军;侧链氢键对嗜热酯酶APE1547及其推进器结构域稳定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关键蛋白vWF A2结构域的结构与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任燕;Periaxin-PDZ结构域的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6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46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