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及IL-6在其肌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0:22

  本文选题: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 切入点:动物模型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研究实验性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 EAM)动物模型的制作及探讨白介素-6在EAM模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利用纯化兔骨骼肌肌球蛋白(蛋白浓度为20ug/ml)加上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六次免疫豚鼠,并同时给于百日咳菌液(pertussis bacteria liquid PBL,前两次)腹腔注射,制成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血清肌酶水平及其肌肉病理改变,并采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炎性细胞以及IL-6在EAM动物模型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发现EAM模型与人类多发性肌炎在临床症状、血清肌酶水平、肌肉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其肌肉组织中IL-6明显表达,而对照组几乎无表达。 结论 此模型基本是成功的,可将其作为研究人类多发性肌炎发病机理和治疗的一个重要工具。细胞因子IL-6在多发性肌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Abstract]:Purpose. To study the establishment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 eam mod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6 in the muscle tissue of EAM model. Method. Guinea pigs were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rabbit skeletal myosin (protein concentration 20ugml) and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A) for six times, and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pertussis bacteria liquid PBL (the first two t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 model of guinea pigs was establish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erum myozyme levels and muscl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IL-6 in muscle tissue of EAM model group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AM model was similar to human polymyositis in clinical symptoms, serum myoenzyme level, muscle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6 was obvious in the muscle tissue, but almost no expres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is model is basically successful an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human polymyositis. Cytokine IL-6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olymyositi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亚军,鲁功成,赵军;用PCR方法定量检测IL-6受体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年06期

2 王亚萍 ,赵海波;母血清IL-6浓度预测即将发生的早产[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8年04期

3 康舟军;血滤增加早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IL-6清除但不改变IL-6和TNF-α血浆浓度[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8年02期

4 陈志强,李子仁,范江,岳晓玉,徐文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6与TNF-α的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年03期

5 赵琪,黄学文;乙肝患者血清中NO_2~-/NO_3~-浓度与ALT、IL-6水平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03期

6 陈兴,王鑫,杨子义,董家新,王建安,姚志建,沈倍奋;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IL-6抗体的识别表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7 赵尖萍,魏利华,陈昆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动态变化的观察[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年12期

8 尹秋霞 ,罗南萍 ,王瑞山 ,陈英剑 ,牛爱军 ,孙晓明;IL-6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年01期

9 史君,李春跃,杨桂花;白细胞介素-6与心血管疾病[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肖政辉,方亦兵,祝益民,赵蕊,卢秀兰,赵祥文;败血症危重患儿与血浆IL-6 TNF-α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霞;夏兆飞;;犬内毒素血症对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和IL-6影响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嵘娟;杨娅;李治安;张小杉;王艳红;谢谨捷;;超声生物显微镜在ApoE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清IL-1、IL-6的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3 龚凤英;邓洁英;史轶蘩;;IL-1β和IL-6对大鼠垂体MtT/S细胞中人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2007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李明玉;曾庆繁;;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腹腔感染兔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付守鹏;王玮;杨占清;刘颖;刘英;袁川评;王凯;崔伟;陈巍;柳巨雄;;基于脑-肠轴的IL-6在大鼠IBD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袁少英;尹伟强;覃湛;刘东生;张兆磊;李慎果;;中药干预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Ⅲb型)患者前列腺液中IL-4、IL-6、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疼痛症状的相关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红霞;曾翔俊;穆晶;张立克;;IL-6诱导小鼠肌原细胞系C2C12 UII/UT系统的高表达[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8 初剑英;林英丽;;sICAM-1、IL-6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和护理[A];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婷;廖曾林;文富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L-6和IL-8[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10 刘春玲;;sICAM-1、IL-6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和护理[A];第8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常怡勇;淫羊藿药理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董晨明;张红松;张正义;大黄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重症脓毒症小鼠细胞因子有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梁薇;多角度探讨中药免疫抑制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蓉晖;IL-6对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青林;IL-6及低氧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周杰;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实验模型建立及IL-6对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细胞体外迁移特性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栩;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IL-6水平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5 焦娟;蛋白磷酸酶4在IL-6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陈贵海;阴虚与动态衰老假说[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杨阳;骨桥蛋白对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IL-6和IL-8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8 马翔宇;白细胞介素-17(IL-17)正向调节星形胶质细胞IL-6正反馈表达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凯;IL-6在炎症性肠病大鼠脑、结肠组织中表达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冯民;IL-6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及影响胶原代谢的机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复敏;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及IL-6在其肌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姜旭;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组织IgA及IL-6mRNA的表达及其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年

3 范胜涛;干扰素及IL-6、IL-1β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过程中功能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张怡;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达TNF-α及IL-6的机制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昱;基于受体—配体空间构象信息设计IL-6拮抗多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王晓霞;肺炎支原体、IL-6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方洁;扫癣灵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风热型)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6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张肇林;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合成及分泌MCP-1、IL-1及IL-6的抑制作用[D];山东大学;2010年

9 蒋宇;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与IL-6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彭向东;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2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62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