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TccP蛋白与宿主细胞IRTKS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EHEC 切入点:O157:H7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 O157:H7为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其感染具有暴发流行、强烈的致病性与致死性和抗生素治疗加剧病情等特点,同时它还可作为细菌武器与生物恐怖战剂的原料,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致病机理的研究对提高由该菌引起的流行病、生物恐怖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病原体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感染的关键。EHEC O157:H7主要通过紧密粘附素intimin与其在上皮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ir(translocated intimin receptor)结合,粘附和定植于宿主细胞表面,引起特异性粘附擦拭损伤(attaching and effacing lesions, A/E lesions),同时分泌强烈致死性毒素志贺毒素(shiga toxin),最终引起宿主发生腹泻、出血性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A/E损伤形成是一系列效应分子参与的信号传导过程,涉及包括细菌和宿主细胞的多种效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TccP(Tir Couple Cytoskeleton Protein,内膜素受体偶联细胞骨架蛋白)是近年研究新发现的EHEC O157:H7致病分子,它经EHEC O157:H7的Ⅲ型分泌系统转导入宿主细胞内,发挥致病作用。TccP含有富含脯氨酸的重复片段,该重复片段为与宿主细胞IRTKS效应蛋白SH3结构域相互作用的功能单元。EHEC O157菌株之间TccP的重复片段存在差异,这种差别可能与A/E损伤的形成和致病性有关。 前期课题组分离鉴定了一株弱毒的EHEC O157:H7,其具有3个脯氨酸富集重复片段TccP,介导A/E损伤能力下降[1]。为进一步阐明其致病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拟在体外直接观察TccP的3个脯氨酸富集重复片段TccP(3R)和IRTKS蛋白SH3结构域的相互作用。 目的 1.采用DNA重组技术分别克隆表达TccP蛋白的3个脯氨酸富集重复片段(TccP(3R))和IRTKS蛋白SH3结构域(SH3(IRTKS))。 2.利用Tricine-SDS-PAGE、Native-PAGE和免疫印记以及凝胶过滤层析和晶体培养分析TccP(3R)与SH3(IRTKS)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方法 1.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通过PCR技术扩增TccP(3R)和SH3(IRTKS)基因片段,分别连接于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和pET30a(+)获得重组质粒。酶切、测序鉴定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工程菌。 2.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超声破菌,Tricine-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形式。TccP(3R)蛋白依次经过Ni-NTA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SH3(IRTKS)蛋白依次经过Ni-NTA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TccP(3R)和SH3(IRTKS)蛋白经蛋白超滤离心管浓缩,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3. TccP(3R)与SH3(IRTKS)体外结合实验 根据TccP(3R)和SH3(IRTKS)的氨基酸序列,通过DNAStar软件预测分子量。根据分子量和已测定的质量浓度,换算摩尔浓度。将TccP(3R)和SH3(IRTKS)蛋白按照摩尔比1:10混合进行体外结合实验。 4.体外结合实验结果的分析 通过Tricine-SDS-PAGE、Native-PAGE和免疫印记对体外结合实验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利用凝胶过滤层析对体外结合实验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蛋白标准品、TccP(3R)、SH3(IRTKS)以及体外结合实验得到的混合物分别通过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75 10/300柱,获得出峰体积。根据标准品蛋白出峰体积和其已知的分子量求得Kav和LogMw值,利用Kav和LogMw值算出回归直线方程式,将TccP(3R)、SH3(IRTKS)及其混合物中蛋白的出峰体积代入方程式,算出各蛋白的分子量。求TccP(3R)与SH3(IRTKS)的分子量之和,通过与TccP(3R)- SH3(IRTKS)蛋白复合体分子量的比较,估算TccP(3R)与SH3(IRTKS)相互结合的比例。 5. TccP(3R)-SH3(IRTKS)复合体的晶体学研究 将体外结合实验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凝胶过滤层析,以获得纯化的TccP(3R)- SH3(IRTKS)蛋白复合体。应用Hampton Research公司的晶体初筛试剂盒进行蛋白复合体结晶条件的初步筛选。 结果 1.酶切、DNA测序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pET28a(+)-TccP(3R)和pET30a(+)-SH3(IRTKS)重组表达载体。 2.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后,超声破菌并离心,上清和沉淀经Tricine-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TccP(3R)、SH3(IRTKS)均主要存在于上清中,目的蛋白经纯化后纯度大于98%。 3.将纯化的TccP(3R)和SH3(IRTKS)体外混合,Tricine-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出现两条分子量大小分别与TccP(3R)和SH3(IRTKS)相符的条带;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原TccP(3R)条带消失,出现一条新的蛋白带;以兔抗TccP抗体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新条带能够与抗TccP抗体反应而显色。 4.根据蛋白标准品的凝胶过滤层析出峰体积和分子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直线方程式:Kav=1.476608-0.27976*LogMw (R2=0.926). 5. TccP(3R)、SH3(IRTKS)及两者复合体的凝胶过滤层析出峰体积分别为12.0ml、14.5ml和11.4ml,根据出峰体积求得分子量分别为24238、6698和33002。根据TccP(3R)、SH3(IRTKS)及两者复合体分子量的关系,估算TccP(3R)与SH3(IRTKS)的结合比例约为1:1。 5.通过凝胶过滤层析获得了TccP(3R)-SH3(IRTKS)蛋白复合体。 结论 1.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高效表达了可溶性TccP(3R)、SH3(IRTKS)重组蛋白,并通过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2. TccP(3R)与SH3(IRTKS)蛋白在体外能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蛋白复合体。 3. TccP(3R)与SH3(IRTKS)相互结合的摩尔比约为1:1。 4.通过体外结合实验和凝胶过滤层析,能够制备TccP(3R)-SH3(IRTKS)蛋白复合体。 综上所述,含3个重复片段的TccP蛋白能够与IRTKS蛋白按照摩尔比1:1相互结合后形成蛋白复合体,而且,通过制备TccP(3R)-SH3(IRTKS)蛋白复合体,为进一步通过晶体学技术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景鹏,孙玉荣,李成梅;聚合酶链反应筛选阳性重组体[J];生物技术;1995年06期
2 余瑛;黄玮;陈林;;FGFR3胞外区在酵母中的表达[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韦韬;J.praszkier;J.pittard;;重组代表IncFIB,K,U,Y,Z质粒群携带半乳糖操纵子的微型质粒[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4 张秀华;;重组质粒的稳定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年03期
5 董北,,阎锡蕴;快速鉴定重组质粒菌落的新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1996年05期
6 杨操,杨述华,郭晓东,王洪,许伟华,李进;pCD-rbFGF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徐建生,成大荣,孙怀昌,崔治中;细菌表面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年04期
8 黄栶,龚启蕙,匡达人;一个体外构建的重组质粒——pCBI[J];实验生物学报;1979年03期
9 李永红;王二力;俞俊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及对策[J];生物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10 江群益,周宗汉,沈思师,金润之,黄懿德,沈善炯;具有广泛寄主范围转移特性的Tn5-nifA重组质粒的构建[J];科学通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强;刘思国;郭设平;王春来;王勇;刘建东;迟磊;赵昆;孔宪刚;;牛分枝杆菌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芳;严懿嘉;朱建国;华修国;高谦;;牛分枝杆菌Mb1761c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梅明珠;严亚贤;陆承平;;VT2-B亚单位的重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昊鹏;张云;杨静静;王洁;邓小昭;许可;;丙型肝炎双移位F蛋白抑制肝癌细胞p16、p21的表达[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5 高明华;夏咸柱;薛琳;沈为明;韩启茂;;狂犬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慧峰;林育纯;张树江;李晓杰;罗洁;林丽娜;李文;胡耀明;陈雯;林忠宁;;PPP2R1A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对其不同单体型转录功能活性影响[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鞠会艳;夏咸柱;高玉伟;杨松涛;李彦舫;;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与鉴定[A];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桂林;赵锋;梁志选;;CAV的VP2基因克隆及重组质粒构建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杨慧兰;赵举峰;樊建勇;周翠;黄小晏;齐维;;HSV-2潜伏相关转录子ORF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方潇碧;张春鸿;林森;黄振校;吴丽萍;施清圆;廖志苏;黄亚;李文峰;;重组质粒pENTR-CMV-EGFP-hsa-mir-16-1/15a的构建与表达[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耿建扩 蔺玉堂;“表达凝血八因子新的重组质粒”成功研制[N];光明日报;2006年
2 严少慰;查游离DNA 肺癌有望早发现[N];健康报;2008年
3 吴一福;四军医大成功建立HCV多表位基因P815细胞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张中桥;反义Cortactin基因能抑制肝癌细胞转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绍兴县柯桥中学 陶志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相关知识总结[N];学知报;2011年
6 睿颖;分子和分子构成的物质[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抗肝纤维化治疗期待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王民全;我国畜禽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体系建设进展迅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9 胡宇芬邋通讯员 周文燕;科学探索允许失败[N];湖南日报;2007年
10 吴一福;川大成功建立人新基因PCIA1细胞株[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银;鸡MHCⅠ类分子结构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国瑛;ALI时肺内TREMs家族表达谱的变化、TREM-2的保护作用及血管活性肠肽的调控[D];中南大学;2012年
3 常彬霞;细胞色素P450 3A4、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基因转染人肝细胞系的建立及功能测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崔福爱;BMP-6和VEGF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促进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杜昆;沙眼衣原体CT703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D];中南大学;2011年
6 管莹;与HSV-1 UL31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TMEM140生物学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王文东;致病性大肠杆菌菌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孙莹;Stat3特异性SiRNA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吴初新;鱼类PKZ(Protein Kinase Containing Z-DNA Binding Domain)Zα与Z-DNA的结合[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梁硕;pshuttle-Egr1-hSmac基因—放射治疗乳腺癌的体外抑瘤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战锋;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2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姜川;小鼠白细胞介素17A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叶明;特异性艾滋病核酸疫苗转导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延边大学;2010年
4 李茜;pcDNA3.1-preS1-GFP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精子内的表达[D];青岛大学;2010年
5 巩伟;猪囊尾蚴pVAX1-AgB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锋;重组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D];南华大学;2011年
7 刘玲娟;DNA甲基转移酶1在同型半胱氨酸致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8 杨媚娜;β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2年
9 魏n
本文编号:167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7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