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I型mGluRs参与突触可塑性调控的机制
本文选题: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切入点:突触可塑性 出处:《神经解剖学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正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 sysytem,CNS)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控兴奋性神经信号传导,参与痛觉、痒、以及药物成瘾的产生,并且与癫痫、脑缺血、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1]。然而,以I型mGluRs为药物靶点的药物并不广泛,主要是其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而研究mGluR1/5在神经系统中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
[Abstract]: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s are involved in many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entral nervou sytemia, such as regulating excitatory nerve signal transduction, participating in pain, itch, and drug addic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such as cerebral ischemia, Parkinson's disease and so on are closely related. However, the drug targeting type I mGluRs is not widely used, mainly because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is not clear.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e function of mGluR1/5 in the nervous system is studied.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暨梁挾琚脑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一旅;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074)
【分类号】:R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玮;李东风;;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研究概况[J];生物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2 林蕾;张良成;郭永正;;突触可塑性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9期
3 陈鹏,李金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J];生命科学;2001年03期
4 孙树敏;刘皓;;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与突触可塑性[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毛慕华;刘宗生;胡江元;;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中的突触标识[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6 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6期
7 冯波;胡鹏;王蓉;;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涛;;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神经振荡和信息流研究(英文)[J];生理学报;2011年05期
9 张永杰;唐冬梅;徐桂萍;;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J];医学综述;2012年08期
10 周玲;杨世若;;短时程的突触可塑性[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红慧;王青云;;突触可塑性影响下的第一类神经元网络的同步分析与放电转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胡前胜;董胜璋;陈学敏;;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与学习记忆[A];2003年全国免疫毒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明德;丁超;孙缦利;虞燕琴;;在体自然刺激下的胡须诱发反应的突触可塑性研究[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利君;刘先国;;BDNF对脊髓背角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及评奖会议综合摘要[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斌;Shp2活性在突触可塑性中的调控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苏立达;小脑浦肯野细胞长时程突触可塑性若干分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庄平;培养大脑皮层感觉运动神经元活动依赖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4 段婷婷;情绪记忆的海马突触可塑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朱槞槞;频率和时间模式依赖的海马突触可塑性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刘晔;突触可塑性及行为学相关的离子通道和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7 龚能;抑制性氨基酸及其转运体调节海马神经网络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边晨;SRC-1在雄激素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9 王伟;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与突触可塑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牛磊;胚胎期吗啡暴露对大鼠海马及视觉通路突触可塑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丽;基于突触可塑性的兴奋性—抑制性平衡及放电率自稳态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付静璇;自噬对Melamine引起的大鼠认知与突触可塑性的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南开大学;2016年
3 赵江;研究突触后膜NMDA受体在突触内外侧向移位对突触可塑性的可能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广辉;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动力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颖;应激对前额叶皮层、丘脑突触可塑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娜;大鼠新奇环境学习记忆机理与应激对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高晓艳;纳米二氧化钛和量子点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及空间记忆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徐浩;βCaMKII过量表达对小鼠海马齿状回区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一卉;NR2B基因在小鼠前额叶区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莹超;应激影响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7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69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