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表面毒力因子及其宿主识别机制
本文选题:病原菌 切入点:毒力因子 出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拥有多种毒力因子,它们在病原菌生长及侵染宿主的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参与病原菌的细胞分裂和增殖,同时还介导病原菌黏附和侵染宿主.基于本研究组近十年来对两种重要的人类病原微生物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并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了病原菌重要表面毒力因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宿主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Abstract]:Gram-positive pathogens have many virulence factor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infection of pathogens.They not only participate in the cell divi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pathogens, but also mediate the adhesion and infection of pathogens.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wo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ic microbe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important surface 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summarized.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with host innate immun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分类号】:R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Yue Zhang;Chunli Liang;;Innate recognition of microbial-derived signals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永亮;金腾川;陈宇星;周丛照;;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表面毒力因子及其宿主识别机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Ruoxi Yuan;Liwu Li;;Dynamic modul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programming and memory[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6年01期
2 QIAO Qi;WU Hao;;Supramolecular organizing centers(SMOCs) as signaling machines in innate immune activation[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5年11期
3 YANG Jie Ling;XU Hao;SHAO Feng;;Immunological function of 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disease protein Pyrin[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年12期
4 ZHANG Yue;LI YingKe;;Regulation of innate receptor pathways by microRNA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红结;陆承平;;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毒力因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3期
2 曹三杰;段丽丽;肖驰;文心田;;猪2型链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1期
3 崔焕忠;乔立桥;王义冲;;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1期
4 史书文;;鼠疫菌种毒力因子的质粒特性[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7年05期
5 黄晓晶;变链球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3期
6 王彬;倪宏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朱杰青;;细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机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年04期
8 万雪;贺丹;王丽;;申克孢子丝菌毒力因子及宿主抗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年05期
9 李玉英,李槿年,余为一;拟态弧菌毒力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2期
10 吴清平,杨小鹃,张菊梅;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常见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焕忠;张辉;赵权;;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主要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丽丽;肖驰;曹三杰;文心田;;猪2型链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谢芳;雷连城;杨鹏;韩文瑜;;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因子及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周霞;魏斌;王东;;不同来源肠球菌毒力因子基因的检测[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闻晓波;崔玉东;朱战波;朴范泽;;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曹阳;卡马尔;马全玲;刘双庆;魏殿军;;探究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0种已知毒力因子、四种常用抗生素及遗传谱系分型之间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闻晓波;崔玉东;朱战波;朴范泽;;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清霞;何孔旺;陆承平;;猪链球菌2型及其毒力因子检测多重PCR的建立与应用[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9 徐淑菲;何孔旺;倪艳秀;俞正玉;陆承平;;猪链球菌2型两种毒力因子重组表达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何孔旺;陆承平;;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特性与毒力因子[A];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衣春翔;对毒力因子做出结构解析[N];黑龙江日报;2014年
2 衣晓峰;HIV毒力因子结构首次被破解[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衍;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ST72的毒力因子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吴宗福;猪链球菌毒力因子与免疫原性蛋白的筛选及斑马鱼模型转录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鹏霞;免疫抑制对ST-239型MRSA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效应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宇;腹泻仔猪源E.coli的分离及毒力因子分子流行情况调查[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贾晓炯;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危险因素调查及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毒力因子和转座子结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影;一、B型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初步晶体学研究 二、免疫卡控点TIGIT抗原表位和抗体CDR序列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侯敏;尿源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邢明勋;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抑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徐凝;牛化脓隐秘杆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检测[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贺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Ⅲ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毒力因子免疫原性的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刘丽慧;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PSM-α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的形成与致病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14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71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