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棘AMPA受体转运的细胞骨架机制
本文选题:AMPA + 受体 ; 参考:《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AMPA受体介导快速突触后兴奋传递,其亚基和数量的准确调控是突触传递、可塑性、神经环路精确性的关键,也是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树突棘存在丰富的微管和微丝细胞骨架结构以及丰富的相关蛋白,参与突触后AMPA受体的数量、类型、锚定、滞留、转运等过程,对微管和微丝如何调控AMPA受体的转运及机制的认识有助于理解AMPA受体转运的过程.本文主要对AMPA受体的结构特点、转运过程,以及转运调控的细胞骨架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理解AMPA受体与细胞骨架之间的关系,以及树突棘可塑性的机制.
[Abstract]:AMPA receptor mediates rapid postsynaptic excitatory transmission. The accurate regulation of its subunit and quantity is the key to synaptic transmission, plasticity and accuracy of neural loop, and is also the cause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The dendritic spine has abundant microtubule and 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 structure as well as abundant related protein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number, type, anchoring, retention and transport of postsynaptic AMPA receptors. Understanding how microtubules and microfilaments regulate the transport and mechanism of AMPA receptor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AMPA receptor transport.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ransport process and cytoskeleton mechanism of AMPA receptor a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to help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PA receptor and cytoskeleton,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of dendritic spine plasticit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脑病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1191)
【分类号】:R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山;;AMPA受体转运的调节与突触可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3年16期
2 李楠欣;;谷氨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对大鼠颠倒学习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宝松;陈力学;曾琳;龙在云;;缺氧损伤后突触后膜AMPA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陈家旭;岳广欣;;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中枢AMPA受体及相关蛋白变化与肝主疏泄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陈文新;Inglis F.M.;;AMPA受体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可塑性关系的探讨[A];首届全国分子核医学暨分子影像学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臧大维;刘娟;Chen F;Cheema SS;;白血病抑制因子降低AMPA受体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转基因G93AG1H小鼠脑干及感觉运动皮质的表达[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石晶;姚裕家;李晋辉;李德渊;;AMPA受体亚单位GluR2和钙离子在PV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邵欣;朱丽君;黄文海;王毓斌;朱佳;沈颖;夏军;罗建红;;PICK1 T82潜在的磷酸化减弱与GluR2的相互作用并调节AMPA受体的转运[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7 许民辉;易良;周椿;沈光建;徐伦山;;海马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水平与AMPA受体亚基表达定位变化的研究[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郭盛珍;师咏勇;赵欣之;段世伟;周坚;孟俊伟;杨异凤;顾牛范;冯国鄞;刘慧君;朱邵敏;贺林;;在中国人群中AMPA受体亚基GluR4基因(GRIA4)与精神分裂症不存在关联[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陆海锋;纹状体区AMPA受体转运和自噬性降解在可卡因所致大鼠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艳春;AMPA受体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机体低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巍;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介导AMPA受体兴奋性毒性效应[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封敏;针刺对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AMPA受体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范於菟;AMPA受体调节剂的设计、合成及抗疲劳活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6 张丽;BZD类和THIQ类非竞争性AMPA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修饰[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群;BDNF通过上调Rab8-GTP水平调控突触后膜AMPA受体的局部运输[D];山东大学;2016年
2 孙丽娟;香菇多糖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谷氨酸AMPA受体功能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6年
3 罗冬;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对大鼠前额叶皮层第一层神经元AMPA受体介导电流的调节[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志芬;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调控AMPA受体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中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刘燕妮;外周组织损伤对脊髓背角AMPA受体突触表达的动态调控机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陈经纬;Zn~(2+)对水平细胞Kir通道和AMPA受体调控作用建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79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