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缺血缺氧状态下内皮祖细胞的自噬变化及其对细胞存活和增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24 10:29

  本文选题:内皮祖细胞 + 自噬 ; 参考:《复旦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EPC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的自噬变化,探讨自噬在细胞存活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单形核细胞,用VEGFR-2、CD34、CD133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分选VEGFR-2+CD34+和VEGFR-2+CD133+细胞,进一步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VEGFR-2、CD34、CD133在EPCs上的共表达,将分选出的EPCs在VEGF作用下诱导扩增。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选择3个部位即正常心肌、梗死周边及梗死区心肌分别将FG (fibrin glue)承载的EPCs注射入心肌组织中。通过半薄切片观察FG承载的EPCs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布,透射电镜观察不同部位移植的EPCs的自噬变化。为了明确自噬对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本研究用3-MA抑制EPCs自噬后,通过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在检测缺氧状态下细胞的自噬变化中,该研究在体外模拟缺氧微环境,将分选后的EPCs分为五组:对照组、缺氧1组、缺氧2组、缺氧3组和3-MA组,缺氧1、2、3组分别缺氧30min、1h、2h,在3-MA组中,先用浓度为5mmol/L的3-MA预处理细胞1h,然后缺氧1h。经缺氧处理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各组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变化;结合LC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MDC染色检测自噬体及阳性细胞数目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前体、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态特征,通过VLCDS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结构与细胞断面面积,对两者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经溶酶体示踪剂lysoSensorTMND-189标记溶酶体后检测其数目变化。为了明确自噬对缺氧状态下细胞存活的作用,本文采用AO/EB染色及流式细胞分析检测自噬对缺氧状态下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移植于正常心肌的EPCs相比,移植到心梗周边区心肌中的EPCs数量变化不明显并且细胞内出现少量自噬体,但移植到梗死区的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细胞中出现大量自噬体,还可观察到位于梗死区的EPCs出现坏死变化。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检测中,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3-MA阻断自噬后,EPCs的增殖指数下降,细胞活性降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增强,含LC3或MDC标记的自噬体及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自噬体主要分布于核周边的细胞质中。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自噬前体可呈新月形或杯状的双层膜结构,新月形自噬前体较厚而杯状自噬前体较薄,自噬体可表现为双层膜包裹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自噬前体或自噬体包绕细胞质样无形结构或受损的线粒体,自噬溶酶体为包绕单层膜自噬体的单层膜结构;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自噬结构与细胞断面面积之比增大,与缺氧1h组相比,3-MA组细胞自噬结构与细胞断面面积之比明显减小。缺氧状态下,溶酶体数目增多且体积变大,3-MA组细胞中溶酶体数目明显降低。在自噬与凋亡关系研究中,检测到缺氧1h可引起少量细胞发生凋亡,阻断自噬后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增加。结论自噬与EPCs的增殖和活性维持有关。缺血缺氧诱导EPCs自噬增强,细胞可通过自噬降低缺氧引发的细胞凋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tophagy changes of EPCs ( EPCs ) in ischemia and hypoxia ,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the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 The expression of VEGFR - 2 , CD34 and CD133 on EPCs was observed by means of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 The distribution of VEGFR - 2 , CD34 and CD133 on EPCs was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ry ( FCM ) .
In this study ,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 - 1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RT - PCR in the 3 - MA group .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 - 1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RT - PCR in the 3 - MA group .
The number of autophagy and posi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chemical staining and MDC staining of LC3 immune cells .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ophagy , autophagy and autophagy lysosome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 The autophagy - related structures and cell cross - sectional area in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 by VLCDS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autophagy on the survival of cells 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 the number of EPCs transplanted into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a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autophagy cells appeared in the cells .
In the study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 the number of lysosomes increased and the volume became larger , and the number of lysosomes in 3 - MA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发仁;许丽艳;沈忠英;李恩民;;自噬的概述[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周欢欢;姜涛;邹向阳;;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J];肿瘤学杂志;2010年06期

3 杨晓亮;王坚;;自噬调节与肿瘤治疗[J];海南医学;2011年03期

4 潘耀柱;王璇;白海;王存邦;;自噬与肿瘤[J];肿瘤防治研究;2011年09期

5 谢洪;李艳君;陈英玉;;线粒体自噬[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12期

6 丁渭;张玉林;陈德喜;;自噬——凋亡之后的新理念[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年05期

7 陈艾;童煜;毛萌;;小自噬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年05期

8 戴薇薇;金国琴;;衰老与自噬的交互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9 董梦;;自噬在肿瘤研究中的新突破[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8期

10 郭亚男;刘青;;自噬对衰老的调节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芹;丁壮;;自噬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希;李民;Xiao-Ming Yin;李林洁;;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的化合物对Atg9的依赖性不同[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涓涓;敬静;蔡元博;张俊龙;;针对活体细胞自噬行为的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晓琦;李丹丹;邓蓉;江山;杨芬;冯公侃;朱孝峰;;CaMKKβ磷酸化Beclin 1调控自噬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鸿雁;裴中;陈杰;申存周;钱浩;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陈玲;;线粒体动力改变参与了LRRK2突变导致的自噬[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2 周飞 张粹兰;花榈木“自噬”可抗癌[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林;自噬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2 易聪;乙酰化在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陈英;自噬与凋亡分子水平相关关系的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4 徐秋林;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不同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谢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中的自噬[D];苏州大学;2011年

7 张俊;自噬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辛乐;自噬与凋亡在柯萨奇病毒B组3型感染细胞过程中的变现及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董志武;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调控及膜联蛋白A7促进内皮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胡伯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和VP3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丽丹;自噬在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陈清凤;工频磁场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涂芊茜;自噬在脂肪酸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董雯雯;自噬在小鼠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韩伟;引起肿瘤细胞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哲;自噬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皎皎;自噬/溶酶体途径在小鼠皮层神经元糖氧剥夺离体缺血模型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8 刘梅;PIP5KI家族在自噬中的功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乜全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朱娜;自噬通路在泛素连接酶Hrd1介导的α1-抗胰蛋白酶Z突变体降解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6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796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