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STGC3基因启动子的初步分析及鉴定

发布时间:2018-04-29 13:45

  本文选题:鼻咽癌 + STGC3基因 ; 参考:《南华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及报告基因载体分析方法对STGC3基因启动子区进行预测及活性检测,初步鉴定STGC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为阐明STGC3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方法:根据STGC3基因的前期研究结果,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TGC3基因5’端上游调控区-3046bp至-46bp区域的3000bp序列进行启动子预测,把预测和分析得到的STGC3基因可能的启动子片段构建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enhance载体上,然后将重组体转染到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及永生化人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重组质粒的活性以初步鉴定STGC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 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046bp至-46bp区域的转录起始位点有两个,一个在-2348bp处,另一个在-948bp处,而且此区域存在两个CpG岛,CpG岛1位于-1805bp至-1705bp处,长度为101bp; CpG岛2位于-900bp至-684bp处,,长度为217bp。该区域未检测到经典的TATA盒序列,-1140bp和-774bp处有GC盒信号,-441bp处有CAAT盒信号。STGC3基因启动子区分值0.8以上的区域位于-2992bp至-69bp,且-845bp至-795bp区域启动子分值最高达到1.0。 实验结果显示pGL3-en283、pGL3-en281、 pGL3-en571质粒在NP69、293T和CNE2三种细胞中相对于阴性对照pGL3-enhance质粒均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其中pGL3-en281质粒在三种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最强,故-934bp至-653bp区域有可能是其核心启动子区,而且可能在-653bp至+72bp的DNA序列中含有负性调控元件,而三种质粒在293T细胞中比其在CNE2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强,可能在CNE2细胞中存在影响启动子活性的因素。 结论: (1) STGC3基因启动子区位于-2992bp至-69bp区域,而-934bp至-653bp区域有可能是其核心启动子区。 (2)在-653bp至+72bp的DNA序列中可能存在负性调控元件,在CNE2细胞中可能存在影响启动子活性的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dict and detect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STGC3 gene by bioinformatics and reporter gene vector analysis, and to identify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STGC3 gene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larifying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expression of STGC3 gene.
Methods: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study results of the STGC3 gene, a variety of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3000bp sequence of the 3000bp sequence of the STGC3 gene, the upstream region of the upstream and control region of the 5 'end. The promoter fragment of th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STGC3 gene was constructed to the luciferase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pGL3-enhance In vivo, the recombinant was transfected into the human embryonic renal epithelial cell line 293T,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CNE2 and the immortalized human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 NP69,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detected by double luciferase detection kit to identify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STGC3 gen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transcriptional starting sites in the 3046bp to 46bp region, one at 2348bp, another at - 948bp, and two CpG islands in this region, and CpG island 1 at - 1805bp to 1705bp, with the length of 101bp; CpG Island 2 in 900bp to - 684bp. The length was unchecked in the region. The classical TATA box sequence, - 1140bp and - 774bp, has a GC box signal, - the region of the CAAT box signal.STGC3 gene promoter region of more than 0.8 is located at - 2992bp to - 69bp, and the - 845bp to 795bp regional promoter is up to the maximum 1.0.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pGL3-en283, pGL3-en281 and pGL3-en571 plasmids have strong promoter activity 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pGL3-enhance plasmids in three kinds of NP69293T and CNE2 cells, and the promoter activity of pGL3-en281 plasmid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three cells. Negative regulatory elements can be contained in the DNA sequence of 653bp to + 72bp, and the three plasmids in 293T cells are more active than their promoter in CNE2 cells, and may have factors that affect promoter activity in CNE2 cells.
Conclusion:
(1) the promoter region of STGC3 gene is located in the region of - 29 - 9 - 2 - to - 6 - 9, and the region of - 9 - 3 - 4 - to - 6 - 5 - 3 - 3 may be the core promoter region.
(2) there may be negative regulatory elements in DNA sequences from 653bp to + 72bp, and there may be some factors affecting promoter activity in CNE2 cells.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志云;杨光;荆春霞;付芹芹;孙小会;王穗湘;李月琴;余新炳;周天鸿;;微小隐孢子虫LD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12期

2 刘玉江;戴佳琳;黄江;王宇;;牛带绦虫ATE基因功能预测及原核表达[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1期

3 付芹芹;荆春霞;杨光;郭志云;孙小会;王穗湘;李月琴;周天鸿;;微小隐孢子虫腺苷酸激酶基因克隆及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4 王斌会;生命科学中的信息学——生物信息学[J];医学信息;2000年10期

5 李伍举,应晓敏;BioSun:计算机辅助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软件系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5期

6 石鸥燕;杨文万;;基于Entrez系统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J];医学信息;2007年02期

7 张双民;张莉滟;刘稳升;吕志跃;郑焕钦;吴忠道;;日本血吸虫特异性膜蛋白的筛选及其中sj15蛋白编码序列的克隆[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8 谭小丹;苏永春;李彬;;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1期

9 曹军;姚晓峰;仲来福;;生物信息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2期

10 李润花;贾宝财;;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学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崔尚金;李建伟;于康震;;分子生态学与生物信息学[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陆文聪;钮冰;;基于数据挖掘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陈婷婷;郭婷婷;李林;安冬;;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功能蛋白基因序列分类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卢学春;杨波;朱宏丽;姚善谦;;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依硫磷酸联合方案治疗MDS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5 王炜;郑学礼;;生物信息学在家蝇天蚕素基因表达中的应用[A];格莱姆抗菌肽——抗菌肽开发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阮林;何颖;邹泽红;傅意玲;陈惠芳;陶爱林;;外源蛋白过敏原性生物信息学评价[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7 冯文龙;赵清杰;;基于遗传算法的DNA多序列比对问题[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康晓东;;生物信息学及其研究对象[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智宇;童强松;曾甫清;刘媛;顾朝辉;郑丽端;蔡嘉斌;蒋国松;;小鼠睾丸特异性基因TSEG-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朱云平;刘湘军;魏丽萍;李亦学;;肝脏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恩青;生物信息学:促动BT与IT双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刘义;生物信息学产业浮出水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3 英潮;生物信息学演绎“变脸”[N];中药报;2002年

4 中科院院士 强伯勤;生物信息学蕴有巨大效益[N];光明日报;2002年

5 白毅;加强生物信息学建设推动人类基因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周颖;李梢:生物信息学为证候研究提供新视角[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春霆 郝柏林;生物信息学孕育大产业[N];经济日报;2000年

8 刘丽丽;高性能计算为生物信息学加速[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严飞;生物信息学 新世纪的新科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张亚东;“交点”上的舞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生物信息学中多序列比对等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曾智勇;猪呼肠孤病毒SC-A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子遗传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肖庆;硬粒小麦硒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革新;α-淀粉酶性能与结构关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5 李艳芸;HLA-DRB1基因编码区SNPs的分析及其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童庆;面向基因预测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刘立芳;生物信息学中的多序列比对与模体识别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郭雨珍;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比较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熊峗;生物序列模式挖掘与聚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晓丽;几种舌苔蛋白组学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伟;PRRSV-XJPRRSV1/03株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2 詹超;支持向量机在基因表达数据分类中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郭俊恩;蚁群遗传算法在序列比对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4 潘志宏;植物化感作用代谢途径模拟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郭洪峰;特异上调HO-1基因表达的人工转录因子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乐东海;耐辐射球菌DNA连接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黄志华;水稻基因组中的假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朱贤芳;生物序列的比对算法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树青;基于生物信息学的SARS冠状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曲华;一种双聚类算法的实现与改进[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0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820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