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因果模型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脑效应网络研究
本文选题:工作记忆 + 动态因果模型 ; 参考:《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从多通道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s)的效应连接角度,探究工作记忆的脑网络机制。方法收集15名健康志愿者的32通道脑电数据,通过源定位确定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激活脑区,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因果模型(DCM)分析,计算各连接的超越概率,构建工作记忆脑效应网络。结果双侧顶叶(PAR)到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双侧顶叶(PAR)到同侧额中线皮层(MFC)连接的超越概率大于其它连接。模型中正向连接簇的超越概率EP_forward大于反向连接簇的超越概率EP_backward和横向连接簇的超越概率EP_lateral(P0.01)。结论视觉工作记忆过程中,双侧顶叶与同侧背外侧前额叶、额中线皮层之间有信息交流,顶叶皮层的信息流向前额叶皮层。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rain network mechanism of working memo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ffect connection of multichanne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Gs). Methods the 32 channel EEG data of 15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ctive brain region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tasks were determined by source location. The dynamic causality model (DC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ranscendence probability of each connection. To construct the brain effect network of working memory. Results the transcendental probability between bilateral parietal cortex (parietal) to ipsilateral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fossa (DLPFC) and bilateral parietal parietal lobe (parietal) to ipsilateral midfrontal cortex was higher than that to other connections. In the model, the transcendental probability EP_forward of the forward connected cluste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reverse connected cluster's transcendence probability EP_backward and the transversely connected cluster's surpassing probability of EPlateral P0.01.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there is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bilateral parietal lobe and ipsilateral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lobe, and the information flow from parietal cortex to frontal cortex.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1266)
【分类号】:R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李德明;工作记忆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郭翠萍;朱幼玲;席春华;汪凯;;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3 ;昆虫也具有“空间工作记忆”功能[J];昆虫知识;2008年05期
4 ;昆虫也具有“空间工作记忆”功能[J];生物学通报;2008年08期
5 毕秀芹;;工作记忆与阅读的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26期
6 刘荣;郭春彦;姜扬;;儿童工作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J];科学通报;2006年10期
7 王贵振;李建民;;背侧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功能[J];河北医药;2007年01期
8 尹华站;李丹;李祚山;;从语音工作记忆视角解析特殊言语损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佐X;徐展;;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影响因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张豹;黄赛;;刺激属性在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视觉注意中的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波;白学军;;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罗良;沃建中;林崇德;;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头皮慢电位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董立达;姚茹;;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白学军;周源源;沈德立;;预期推理时间进程中工作记忆作用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段小菊;施建农;;工作记忆发展的两种理论解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吴文春;金志成;;言语工作记忆与视觉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金云波;许远理;;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彩琦;荣亚朝;;工作记忆内容引起的注意聚焦和注意抑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李京;;口译中的工作记忆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沈模卫;李杰;高在峰;;客体复杂度影响工作记忆可存储的客体数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大脑工作记忆作用机制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4年
2 周仁来 赵鑫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活动记忆让孩子更聪明[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段佳;活动记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脑宇宙”能迸发出怎样的智慧能量?[N];文汇报;2014年
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德明 李贵芸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刘昌;高级知识分子老来“聪明依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婵;语言影响思维找到新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宋育欣;谁动了青少年的睡眠[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红芹;心智游移在不同任务中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司家瑞;LFPs-Spikes互信息与互相干编码大鼠工作记忆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易虎;工作记忆LFP网络和spike网络协同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松;基于rTMS的大脑信息存储过程关联脑区的EEG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方晓静;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的工作记忆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史战;考试焦虑者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特征及矫治训练[D];东南大学;2016年
7 潘毅;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及其自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高在峰;客体表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立平;触觉工作记忆的大脑皮层神经电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广平;视觉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的存储与捆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玲;视觉工作记忆对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包健;本科生和专科生工作记忆加工与存储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露露;工作记忆负荷对两种类别学习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海侠;小学生工作记忆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颖蕾;小学生工作记忆的发展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伟军;工作记忆提取中的激活与抑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晶晶;不同刺激诱发的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佐X;基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认知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王晨;表征风格及数学学习困难对个体视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特征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然;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类型对注意选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7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82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