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人类苦味受体的分子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23:39

  本文选题:人类 + 苦味 ; 参考:《南京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摘要】:苦味是五种基本味觉之一,一般会引起不愉悦感或厌恶感,而许多苦味物质对生物体都具有毒性,因此苦味的感知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可以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与此同时,苦味也是影响食品风味和药物口服制剂患者顺应性的重要因素。苦味是通过位于味觉受体细胞细胞膜表面的苦味受体识别和传导的。苦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它具有特征性的跨膜七螺旋结构。目前已知的人类苦味受体共有25种,而已知的苦味物质却数量庞大且结构各异,因此苦味识别机理非常复杂。对苦味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实验方法的不足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目前还难以通过实验手段来解析苦味受体的三级结构。而分子模拟方法正好可以摆脱实验条件的限制,对苦味受体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并且能够对其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构象变化进行探讨。本论文应用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对苦味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味觉的生理基础、苦味物质以及苦味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由于苦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文中还对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特点以及晶体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2.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与本论文相关的分子模拟方法和技术,并对G蛋白偶联受体三级结构预测的现状简单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3.人类38号苦味受体(hTAS2R38)负责识别苯基硫脲(PTC)等含硫代酰胺基团化合物的苦味,它存在多种单元型(hanlotyne),其中最见的是PAV型和AVI型,这两种单元型对PTC的敏感性存在非常大的差异,PAV型对PTC非常敏感,而AVI型则不敏感。我们以牛视紫红质为模板,采用比较建模方法分别模建了PAV型和AVI型hTAS2R38的三级结构,然后利用分子对接实验预测了PTC在hTAS2R38上的结合位点,最后通过在脂双层中进行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不同单元型hTAS2R38对PTC敏感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TC的结合位点位于3号螺旋、5号螺旋、6号螺旋、7号螺旋以及胞外第二环区包围形成的空腔内,比较重要的氨基酸残基为:Met100、Asn103、 Gln104、Met176、Phel97、Phe264和Met286。而hTAS2R38上的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P49V、A262V和V296I并未直接与PTC发生相互作用。由于P49V位于胞内第一环区,它可能和G蛋白偶联直接相关。A262V和V296I这两个位点分别位于6号螺旋和7号螺旋上,在7号螺旋上和262位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为Ile285,当262号位的Ala变成Val后,由于疏水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的增加,7号螺旋结构变得不稳定,α-螺旋结构被破坏,这可能是导致不同单元型hTAS2R38对PTC敏感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4.人类1号苦味受体(hTAS2R1)能够被苦味二肽激活,但不能被其它苦味化合物和不苦的二肽激活。我们尝试利用互联网上的蛋白质结构自动预测服务器来模建hTAS2R1的三级结构,共使用了10个服务器得到了36个三级结构模型,然后采用一致性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筛选出最佳模型,最后对筛选出的最佳空载模型以及复合物模型在脂双层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全原子比较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hTAS2RI中苦味二肽的结合位点也位于3号螺旋、5号螺旋、6号螺旋、7号螺旋以及胞外第二环区包围形成的空腔内,比较重要的氨基酸残基有:Glu90、Lys244、Phe150、Ile166、Lys168、Leu85、Leu86、 Glu182、Tyr237、Phe259、Ile263,其中最重要的为Glu90和Lys244,这两个残基可能决定了hTAS2R1的二肽特异性,而Leu85、Leu86等疏水性残基则能为二肽的疏水侧链提供疏水环境。位于胞内第二环区中部的Phe115以及位于3号跨膜螺旋胞内末端的Tyr103、Lys106、Va1107可能起着hTAS2R1激活控制开关的作用。在空载的hTAS2R1中,Phe115的芳香环被限制在由Tyr103、Lys106以及Val107的侧链疏水部分所组成的包围圈中,当苦味二肽进入到hTAS2R1的结合位点中之后,会导致由Tyr103、Lys106以及Va1107组成的疏水包围圈被破坏,Phe115从中脱离出来,胞内第二环区构象发生变化,形成一小段螺旋结构,受体转变为活性构象,不苦的二肽和hTAS2R1结合则不能引起这些构象变化的发生。由于Tyr103、Lys106、Val107、Phe115这四个氨基酸残基在苦味受体家族中具有极高的保守性,我们推测这一构象开关在苦味受体家族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5.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Abstract]:The bitter taste is one of the five basic gustins , which generally leads to non - pleasure or aversion , and the bitter tas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tient ' s compliance . The bitter taste is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tter taste receptors .

1 .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hysiological bases , bitter substances and bitter receptors of taste receptors is summarized . Since the bitter receptors belong to G -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 the G - protein - coupled receptor family is introduced ,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 -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crystal structure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

2 . The molecular model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 and the status of the three - stage structure prediction of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

3 . The human 38 bitter taste receptor ( hTAS2R38 ) is responsible for identifying the bitter taste of sulfur - containing amide group compounds such as phenylthiourea ( PTC ) .

Four amino acid residues , such as Glu90 , Lys 244 , Phe150 , Ile166 , Lys 168 , Leu85 , Leu86 , Glu182 , Tyr237 , Phe259 and Ile263 , were used to construct hTAS2R1 . The most important amino acid residues were Glu90 , Lys 244 , Phe150 , Ile166 , Tyr237 , Phe259 and Ile263 .

5 . Finally ,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 an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is forecasted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Q434;R33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柴立和;;蛋白质分子网络的分形结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蔡渡江;王联结;;基于电子效应的氨基酸分类与二级结构的倾向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3 付明哲;王联结;刘选治;;α-螺旋中2,3位氨基酸残基对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李顺来;王存铎;李秀艳;杜洪光;;一类双氯芬酸类似物环氧合酶抑制剂作用模式的理论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秦涛;马翠翠;;从小分子药物中探求药物研发新思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裴智勇;任松叶;蔡禄;;基于二级结构预测蛋白质复合体亚基相互作用[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占黎;;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教学的思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王云峰,丁洁,卜定方,王芳;突变型COL4A5基因编码蛋白片段的表达及圆二色谱结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9 舒茂;王远强;林勇;林治华;;基于定量构效关系预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活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10 张娅;丁元;王远强;王伯初;;多肽定量构效关系建模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仝建波;王平;车挺;陈洋;徐夏梦;;基于虚拟蛋白质受体原子探针的分子表面随机采样法研究抗艾滋病药物QSAR[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庄绪静;曹雅忠;李克斌;尹姣;;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方法的应用与发展[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国文;陈秀霞;;牛蒡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A];2009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天;李祥龙;周荣艳;李兰会;任玉红;赵驻军;;不同物种Oct-1基因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降解丝素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朱蓓蓓;溴化锂水溶液微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徐涛;基于分子模拟的脂肪酶LipK107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及理性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沈杰;药物ADMET理论预测方法开发和靶向雌激素受体的药物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程敬丽;源自内生真菌的倍半萜类新颖高效抑菌化合物的衍生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包梅荣;油茶种子成熟调控蛋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欣;蛋白质在不同界面的识别、吸附及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顾全;基于集成智能的膜蛋白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高杨;人源Survivin N-端剪切体的体外生物学和谱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硕;两种多肽类药物结构的谱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8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948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