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代谢分泌物在增强蛋白抗原免疫保护力中的作用
[Abstract]:Malaria is caused by malaria parasite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which causes 1 million people to die each year, and 109 countries are currently in danger of malaria infection. Malaria is transmitted by Anopheles. It can lead to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hypoglycemia, fever, anemia as the bite of the human body inject the Plasmodium into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symptoms at present. Plasmodium falciparum is the best mouse model for studying Plasmodium falciparum and four kinds of rat malari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accines used to resist malaria at present. Subunit vaccines are the most studied. It can cause very strong humoral immunity, but the cell immunity is weak and can not cause persistent immune protection. Subunit vaccine needs adjuvant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MSP1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unit candidate vaccine and can be caused by the subunit vaccine. Certain protective power. It has been cut through a series of C end 19kDa and connected to the insect's surface and into the red cells by GPI. Some of the previous reports have found that some of the substances in the supernatant from the Plasmodium in vitro may be able to play a role in the positive sera of the patients infected with malaria.
Therefore, we wan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co immunization of MSP1 and Plasmodium culture supernatant. First, we use the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on system to obtain the C terminal 11kDa of the Plasmodium chariera AS strain MSP1 protein; secondly, to obtain the metabolic secretions (ES) in the short term culture of Plasmodium charium (ES). The infection rate and ELISA detection are detected by the co immunization of MSP1 and metabolic secretory substances in mice. The antibody titer, immunized mice spleen cell culture, study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 and cell activation state.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 MSP1 with ES as adjuvant immunization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blood worm level; high antibody level, mainly IgG1, IgG2c and IgG2b; (b) 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CD40, CD86 molecules increased, MHC-II expression decreased; C) activation of CD4+T cells,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CD62L on its surface molecules; (d) inducing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producing higher IFN- gamma, IL-12 and IL-10. as a new adjuvant for the first time. Our results reveal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anti malaria immunity induction and 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laria vaccin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彬,汤林华;蚊媒疟原虫感染率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5期
2 祁金友;樊卫;;楚州医院近7年疟原虫镜检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0期
3 庞林华,胡友梅;用DEAE纤维素粉柱清除疟原虫感染血中白细胞[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4 潘志文;戴燕;张志英;万海英;;XS-1000i血液分析仪异常嗜酸性粒细胞散点图对疟原虫感染的提示作用[J];检验医学;2008年06期
5 樊玉书;;A~C·T5diff血液分析仪异常粒细胞增高对疟原虫感染的提示[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1期
6 管晓虹;;核黄素缺乏的抗疟效应[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1期
7 吴红艳;ABC—ELISA用于疟疾现场血清学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1年05期
8 杨韵希;广西农、林、矿场疟疾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年02期
9 李晓征;白玉盛;;疟原虫感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1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程荣先;李燕;;发热患者4例疟原虫检验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义钦;刘俊凡;;入侵疟原虫与红细胞膜的相互作用[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陈显秋;尹建洁;王学军;张钊冠;张晓然;;疟原虫感染引起假性嗜酸细胞增多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姜素华;刘佩娜;朱声华;刘庆;陈建平;;套式PCR技术检测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感染的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继德;徐文岳;周桃莉;丁艳;黄复生;;TLRs激动剂抑制红外期疟原虫增殖及其机制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小剑;王晓欧;舒旷怡;李绵绵;李芳;;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焦古月;张若京;;镭射光钳拉伸下受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陈小剑;王晓欧;舒旷怡;李绵绵;李芳;;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应用价值[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杨立新;曾劲峰;蔡红;高世同;曾健强;;献血者疟原虫筛查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学礼;;蚊的自然免疫应答[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锡林;吕杨;何谐;段建华;;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发育、增殖相关蛋白及YIR蛋白的表位分析与原核表达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X;疟原虫会因“争食”而互相抑制[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记者 白毅;疟原虫感染可能用于肺癌免疫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杨骏;NK细胞杀疟原虫“不亲自动手”[N];健康报;2005年
4 杨骏;法国:利用NK细胞开发抵御疟疾新方法[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张田勘;转基因蚊:对付疟疾的新式武器[N];南方周末;2007年
6 贾鹤鹏;转基因蚊子对抗疟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杨骏;NK细胞斗疟疾,,都不用“亲自动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郑焕斌;纳米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碰撞[N];科技日报;2006年
9 任思堂 文仪;美发现抵抗恶性疟疾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方陵生 编译;“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本凡;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小鼠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疟原虫介导的小鼠肝癌治疗中的地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陈光;Tregs调控疟疾保护性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效应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吴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疟疾感染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陈继德;TLRs激动剂对红外期疟原虫发育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邵丁丁;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同源分子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周洪昌;恶性疟原虫动力素相似蛋白1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小平;疟原虫与HIV的相互作用和关系[D];中山医科大学;1998年
8 郑伟;树突状细胞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英;大劣按蚊抗约氏疟原虫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10 周莲娣;香菇多糖对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红内期免疫应答调节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颖丽;疟原虫代谢分泌物在增强蛋白抗原免疫保护力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晓芬;茚地那韦和氯喹协同抑制疟原虫生长研究及减毒疟原虫株的构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何东元;驻刚果(金)维和人员及当地居民疟原虫感染状况及与当地医院报告方法差异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4 金瑛;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夏氏疟原虫感染中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真瑜;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疟原虫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刘恩鹏;疟原虫来源MIF同源分子对DC功能的影响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王忠伟;疟原虫抗原特异的CD4~+T细胞免疫保护特异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朱艳;约氏疟原虫两个虫株的生存竞争与疟原虫属基于coxⅢ基因的系统进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健;感染约氏疟原虫大劣按蚊消减文库的构建和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魏佳;中国寄生虫数据库(ChinaPathDB)的数据准备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4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12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