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Nkx2.5、GATA4、TBX5启动心肌细胞分化机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9 19:03
【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或其他心脏病等,会造成功能性心肌细胞数量下降,瘢痕组织形成,心室发生重构,从而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最终诱发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采用细胞移植,将外源性的有功能细胞移植到梗死心肌,发挥其综合生物学作用,从而改善心脏功能,这是个具有极大潜力的治疗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为寻找一种能够修复损伤心肌、恢复心功能的干细胞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目前研究最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 ASCs),与其他干细胞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可以自体移植,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②易于分离,体外培养具有高度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体外多次传代后基因稳定性良好。③具有多向分化潜能。④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可移植性。因此,BMSCs是用于心血管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BMSCs体外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大致有三种:①药物诱导;②与心肌细胞共培养;③基因修饰。然而诱导效率低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提高诱导分化的效率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 对BMSCs进行基因修饰,从分子水平促进BMSCs的心肌细胞分化,是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而新兴的诱导方法,旨在通过启动某个或某些关键基因,激活心肌分化基因调控网络,实现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目的。心脏早期转录因子在心脏发育早期表达,其中最主要的有Nkx2.5、GATA4、TBX5等,它们调控许多心脏结构蛋白基因的表达,对心脏正常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曾被作为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等,促进其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 用于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药物诱导剂,文献报道有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胰岛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等。其中,5-aza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剂,但作为肿瘤治疗药物也存在细胞毒性大等不利于临床应用的问题。近年我们研究了一种人体激素——催产素(Oxytocin, OT)对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能力。研究发现,在心血管方面,OT除了具有降压等调节作用外,对于心脏的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并且能够诱导P19细胞、P19CL6细胞、胚胎干细胞、心脏来源的Sca-1阳性细胞、心旁细胞等多种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本实验采用心脏早期转录因子Nkx2.5、GATA4、TBX5转染BMSCs、诱导剂OT诱导或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探讨Nkx2.5、GATA4、TBX5对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和影响,为实现BMSCs高效心肌细胞分化提供实验依据,为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肌损伤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 方法: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与换液、严格控制消化时间的传代方法结合,分离、纯化、扩增培养SD大鼠BMSCs。从三个方面对分离扩增培养的BMSCs进行鉴定:(1)观察培养细胞的黏附生长特点;(2)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90、CD29、CD45的表达情况;(3)体外诱导细胞向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 2外源基因Nkx2.5、GATA4、TBX5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实验分组:A1组(转染pEGFP-N1-Nkx2.5)、A2组(转染pEGFP-N1空质粒)、A3组(空白组);B1组(转染pVP22-GATA-4/myc-His)、B2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B3组(空白组);C1组(转染pcDNA3.1-TBX5)、C2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C3组(空白组)。转染前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细胞转染密度、最佳转染体系,采用阳离子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转染各组BMSCs。转染后48h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外源基因表达。转染后继续培养4w,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分别取P3BMSCs和转染组转染后继续培养1w、2w、3w、4w的细胞标本,Real Time PCR检测心肌相关基因Cx43、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 β-MHC)、肌球蛋白轻链-2(myosin light chain-2,MLC-2)的表达。3外源基因Nkx2.5、GATA4、TBX5联合催产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实验分组:①转染组:又分为Nkx2.5组(转染pEGFP-N1-Nkx2.5)、GATA4组(转染pVP22-GATA-4/myc-His)和TBX5组(转染pcDNA3.1-TBX5);②转染+药物诱导组:又分为Nkx2.5+OT组(转染pEGFP-N1-Nkx2.5+OT诱导)、 GATA4+OT组(转染pVP22-GATA-4/myc-His+OT诱导)、TBX5+OT组(转染pcDNA3.1-TBX5+OT诱导);③单纯药物诱导组(OT诱导组);④空白组。采用阳离子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转染各组BMSCs。转染后继续培养4w,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TnT、Cx43的表达;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分离原代细胞48h首次换液后,贴壁细胞呈圆形、多角形、梭形,细胞生长缓慢。3~4d后贴壁细胞分裂增殖迅速,相邻细胞逐渐相互汇合,9~11d细胞汇合可达80%,呈旋涡状或放射状排列。传代后BMSCs贴壁比原代细胞快,细胞呈均匀分布生长。随着细胞换液和传代,贴壁细胞形态逐渐趋于一致;传代至第3代时BMSCs形态基本单一,呈梭形。 流式细胞仪检测生长良好的P3细胞中CD90+/CD29+/CD45-细胞达99%以上,说明获得的BMSCs具有较高的均一性,细胞纯度较高。 BMSCs成脂诱导1w后,部分细胞内有数量较多的小脂滴积聚,以后细胞中的脂滴变大、增多,含有大量脂滴的脂肪样细胞逐渐增多;2w后,用脂肪特异性结合染料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胞质中的脂滴被染为橘红色。BMSCs成骨诱导后,细胞逐渐转变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细胞逐渐汇合,排列紧密,呈铺路石状;2w后,用可以和钙发生显色反应的茜素红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外基质中有被染成红色的钙化点。BMSCs成软骨诱导后,局部部分细胞逐渐转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并且增殖迅速,聚集生长;2w后,局部形成多个结节样结构,用可将硫酸化蛋白聚糖染为蓝色的阿尔新蓝染色检测,将软骨结节样结构染成蓝色。 2外源基因Nkx2.5、GATA4、TBX5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通过预实验发现:以4×10~4/cm~2密度传代,在次日转染时达到90%~95%汇合;质粒DNA(μg)和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μl)的比率为1:2.5,此条件下转染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转染48h后,Western blot检测A1、A2、A3各组Nkx2.5:EGFP融合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转染组A1组有外源性Nkx2.5表达,而空质粒组A2组、空白组A3组均无表达;检测B1、B2、B3各组myc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转染组B1组有外源性GATA4表达,而空质粒组B2组、空白组B3组均无表达;检测C1、C2、C3各组TBX5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三组均有TBX5表达,,其中转染组C1组比空质粒组C2组、空白组C3组TBX5表达显著增高(P0.05)。证明脂质体能够成功介导质粒pEGFP-N1-Nkx2.5、pVP22-GATA-4/myc-His、pcDNA3.1-TBX5转染BMSCs。 外源基因转染培养4w后形态学观察,A1组、B1组、C1组细胞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增大、增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局部细胞密集重叠生长,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细胞不再增殖,各组细胞形态改变相似;A2组、A3组、B2组、B3组和C2组、C3组细胞也有局部少量细胞密集重叠生长。 外源基因转染培养4w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A1组、B1组、C1组部分细胞呈cTnT阳性,cTnT阳性细胞的胞质中可见棕黄色丝网状及颗粒样结构,以局部密集重叠生长部及放射周边的细胞中cTnT呈强阳性。A1组、B1组、C1组部分细胞呈Cx43阳性,Cx43阳性细胞的胞质中可见棕褐色颗粒,以局部密集重叠生长部及放射周边的细胞中Cx43呈强阳性。A2组、A3组、B2组、B3组和C2组、C3组只有少量细胞cTnT、Cx43表达阳性。各组进行积分吸光度(IA)值统计结果显示:A1组、A2组、A3组比较,转染组A1组cTnT、Cx43表达最高,空质粒A2组、空白组A3组cTnT、Cx43表达较低,与A1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B1组、B2组、B3组比较,转染组B1组cTnT、Cx43表达最高,空质粒B2组、空白组B3组cTnT、Cx43表达较低,与B1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1组、C2组、C3组比较,转染组C1组cTnT、Cx43表达最高,空质粒C2组、空白组C3组cTnT、Cx43表达较低,与C1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外源基因转染培养4w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cTnT蛋白呈明显高表达,空质粒组、空白组几乎无表达。统计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cTnT检测结果一致。 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 A1、B1、C1组Cx43表达水平趋势变化相似,均于第1w开始逐渐增高,第2w或3w时表达最高,之后表达回落。β-MHC在A1组表达水平于第1w至第3w时显著高于P3BMSCs(P0.05),第4w时表达减弱,与P3BMSCs比较无差异(P0.05);B1组β-MHC表达水平第1w、第2w时与P3BMSCs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3w时表达显著增高,与P3BMSCs有显著差异(P0.05),第4w时回落,与P3BMSCs无显著差异(P0.05);β-MHC在C1组表达水平从第1w开始呈逐渐增高趋势,第4w时表达最高,但前3w与P3BMSCs组比较无差异(P0.05),第4w时表达与P3BMSC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LC-2表达水平在A1、C1组第1w时与P3BMSC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2w时表达显著增高,至第3w时逐渐回落,与P3BMSC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4w时表达减弱;B1组MLC-2表达水平第1w、2w时与P3BMSCs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3w时显著增高,与P3BMSCs有显著差异(P0.05),第4w时回落,与P3BMSCs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外源基因Nkx2.5、GATA4、TBX5联合催产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外源基因转染培养4w后,倒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发现,转染组、转染+药物诱导组及OT诱导组细胞均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增大、增宽,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局部细胞密集重叠生长,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细胞不再增殖,各组细胞形态改变相似;空白组细胞也有局部少量细胞密集重叠生长。 外源基因转染培养4w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TnT、Cx43表达结果显示,转染组(Nkx2.5组、GATA4组、TBX5组)、转染+药物诱导组(Nkx2.5+OT组、GATA4+OT组、TBX5+OT组)、OT诱导组部分细胞呈cTnT阳性,cTnT阳性细胞的胞质中可见棕黄色丝网状及颗粒样结构,以局部密集重叠生长部及放射周边的细胞中cTnT呈强阳性。转染组、转染+药物诱导组、OT诱导组部分细胞呈Cx43阳性,Cx43阳性细胞的胞质中可见棕褐色颗粒,以局部密集重叠生长部及放射周边的细胞中Cx43呈强阳性。空白组只有少量细胞cTnT、Cx43表达阳性。各组积分吸光度(IA)值统计结果显示:转染组(Nkx2.5组、GATA4组、TBX5组)、转染+药物诱导组(Nkx2.5+OT组、GATA4+OT组、TBX5+OT组)、OT诱导组、空白组比较,cTnT在转染组呈明显的高表达,转染+药物诱导组表达最高,OT诱导组也有较高表达,空白组仅有少量表达,各诱导组与空白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x43表达水平在转染组、转染+药物诱导组均较高, OT诱导组也有明显表达,空白组仅有少量表达,各诱导组与空白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外源基因转染培养4w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药物诱导组cTnT蛋白表达最高,转染组呈明显的高表达,OT诱导组也有较明显表达,空白组几乎无表达,各诱导组与空白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cTnT检测结果一致。 透射电镜下可见未转染的P3BMSCs和空白组细胞呈长梭形,细胞质中细胞器较丰富,可见较多核糖体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等,少数细胞间偶见缝隙连接。转染组、转染+药物诱导组和OT诱导组细胞呈梭形,细胞核呈卵圆形,较大,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可见较多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核周的细胞质内出现一些平行排列的肌丝样结构,部分细胞周边突起和细胞末端可见大量密集排列的肌丝样结构,隐约可见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区域交错排列;细胞侧面或细胞末端可见较多明显的缝隙连接。其中,转染组和转染+药物诱导组细胞内肌丝样结构和缝隙连接更多、更明显,OT诱导组细胞内肌丝样结构和缝隙连接相对较少。 结论: 1成功分离、扩增及鉴定了SD大鼠BMSCs。 2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介导质粒pEGFP-N1-Nkx2.5、pVP22-GATA-4/myc-His、pcDNA3.1-TBX5成功转染入SD大鼠BMSCs。 3SD大鼠BMSCs分别转染心脏早期转录因子Nkx2.5、GATA4、TBX5后,能够促进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心肌源性特异标志物cTnT、Cx43、β-MHC、MLC-2,具有发育早期的心肌细胞结构特点。 4OT作为诱导剂能够促进SD大鼠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具有发育早期心肌细胞结构特点。 5心脏早期转录因子转染+OT诱导联合应用,有促进B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叠加效应,cTnT蛋白表达水平有较明显增高,但Cx43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9
本文编号:225104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卞云飞;高糖或缺氧对原代心肌细胞Nkx2-5、Tbx5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51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2510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