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大鼠肠道生物屏障对卵清蛋白致敏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8 18:36
【摘要】:目的: 1.探讨肠道菌群对卵清蛋白致敏效应的影响。 2.研究肠道菌群紊乱与食物过敏发生的先后顺序。 3.研究双歧杆菌对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方法: 构建棕色挪威大鼠(Brown-Norway Rat, BNRat)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动物模型,以卵清蛋白lmg每天连续灌胃6周,同时分别建立PBS对照组,卡那霉素破坏肠道菌群组,双歧杆菌预防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每周剪尾尖取血动态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和IgG水平,以IgE水平高于对照组X+3S为致敏判断标准;同时每周用代谢笼无菌操作收集大鼠粪便,检测粪便菌落总数,及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RNA表达水平;6周后处死大鼠取回肠下段组织,分别通过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肠粘膜完整情况、炎症反应情况,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变化。 结果: 1.致敏情况:OVA组和卡那霉素组各有4只大鼠致敏,致敏率为57%;双歧杆菌预防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各有1只大鼠致敏,致敏率为14%。 2.OVA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因素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第二周PBS组、双歧杆菌预防组的OVA特异性IgG水平分别同OVA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四周PBS组、双歧杆菌预防组的OVA特异性IgG水平分别与OV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那霉素组分别和OVA组、双歧杆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六周PBS组、双歧杆菌预防组的OVA特异性IgG水平分别同OV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那霉素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免疫组化结果:OVA组、卡那霉素组、双歧杆菌预防组和治疗组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均较PBS组少,其中,双歧杆菌预防组和治疗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较OVA组和卡那霉素组增多。 4.粪便菌落总数检测结果: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因素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第一周PBS组、OVA组分别同卡那霉素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OVA组同双歧杆菌预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PBS组同其余四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第四周PBS组和OVA组分别于卡那霉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五周PBS组同双歧杆菌预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六周双歧杆菌预防组分别同PBS组、OV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对荧光定量PCR结果:双歧杆菌能够抑制肠道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mRNA表达水平,OVA对肠道菌群的表达能够产生一定影响。 6.各组回肠下段HE染色光镜结果:PBS组、双歧杆菌预防组肠道绒毛完整,未见粘膜上皮细胞损伤;治疗组偶可见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绒毛水肿;OVA组和卡那霉素组小肠绒毛大部分剥脱,绒毛上皮细胞出现局灶性坏死,粘膜绒毛水肿、溃疡。 7.PBS组、OVA组和双歧杆菌预防组回肠下段电镜结果:PBS组和双歧杆菌预防组肠绒毛整齐完整,OVA组肠绒毛有缺损剥脱现象;PBS组肠粘膜紧密连接结构严密, OVA组可见紧密连接明显扩大,双歧杆菌预防组紧密连接结构较PBS组松散。 结论: 1.食物过敏发生前,肠道菌群紊乱已经存在。 2.双歧杆菌具有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的作用。 3.OVA能够导致小肠粘膜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减少,能够对肠道菌群产生一定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丽;王超群;;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7期

2 徐文生;张艳艳;黄漫青;陈湘宁;;双歧杆菌在不同材料上形成生物膜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3期

3 罗佳捷;李丽立;张彬;王升平;陈宇光;陈登科;;大豆低聚糖对樱桃谷鸭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4 朱宝疆;;菊苣及其在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5 刘洪娜;朱伟;谭周进;彭运祥;王春晖;申可佳;;蜜环菌饮料对机体活性的调节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7期

6 连晓蔚;彭喜春;;肠道菌群利用去淀粉麦麸体外发酵产短链脂肪酸[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年03期

7 陈曦;;乳杆菌属的益生菌保健功能及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1年07期

8 楼曜宪;邹强;靳津;王宪政;张一帜;王宾;;IL-17作为分子佐剂增强蛋白疫苗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7期

9 叶红;曾敏;;乳酸菌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0 李涛;田徽;郭江;;菊科植物多糖研究进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茜;聂晶;;双歧杆菌及其WPG对脐血来源DC分化成熟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熊菲;程茜;;双歧杆菌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黄鸿眉;程茜;;双歧杆菌对轮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IL-8、TNF-α分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丽达;倪学勤;曾东;;双歧杆菌植酸酶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管晓冉;张德纯;李金玲;席青;;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6 程茜;黄鸿眉;;双歧杆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IL-8、TNF-α分泌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庞小燕;赵立平;;基于属特异性PCR基础上的TGGE和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人粪便中双歧杆菌的组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袁静;王恒梁;黄留玉;;双歧杆菌体内体外的比较蛋白质组和比较转录组学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邵建宁;麻和平;彭章普;龚伟中;;双歧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制备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徐杰;郭雅梅;张霞;李丹清;赵琳;张萍;关玉峰;苏本利;;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肠道双歧杆菌的作用[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宁;日本发表报告称双歧杆菌能延年益寿[N];中国食品报;2011年

2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原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傅善来;人类的“健康卫士”——双歧杆菌[N];家庭医生报;2004年

3 祝铭;如何提高体内双歧杆菌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国讯;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说明书修订[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 姚朔影 夏枫耿;展望双歧杆菌的开发前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6 张丹;邵贞先:20年研究微生物双歧杆菌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7 ;基因抗癌需要“运载火箭”双歧杆菌“上岗”堪当重任[N];健康报;2001年

8 王t,

本文编号:2340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340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