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综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中医学院》 2007年
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
何萍萍
【摘要】: 本文以中医古籍为重点,对历代重要医籍中与胃癌相关症状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从相关病名、病因病机、防治方药三方面进行梳理。根据胃癌的临床症状,大略与中医古医籍中描述的胃脘痛、噎膈、反胃、伏梁、积聚、(疒徵)瘕等病症相似。因此,胃癌的病因病机与防治方药也就散载于上述症状的论述中,古代医家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与饮食卫生,感受外邪,体质虚弱,情志因素等几个方面有关,也有这些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防治方法上,大多以扶助正气,,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温通止痛等为治疗原则;方药运用上,则较多采用补益类、理气类、温里类药物。 总结了近二十年来中医防治胃癌的文献资料,和现代医家对胃癌病因、病机、防治的发挥。现代医家参合前人的认识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发展了胃癌病因病机理论,提出了四个方面:脾胃虚弱论、气滞论、热毒致病论、痰凝血瘀论。并认为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病因病机又相互交叉出现,互为因果。现代中医药防治胃癌的文献资料,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辨证分型治疗,这中又根据本病不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分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寒,痰湿阻胃,瘀毒内阻,肝胃不和等,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基本方加减治疗,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规律,许多医家以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亦取得明显效果;中药制剂治疗,在诊断明确,病理机制比较清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疗效,增强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根据某些中药的药理作用,采用不同的中草药剂型治疗本病,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立古今胃癌防治方药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将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古今用药思路、防治方法和药物选择等方面有所异同。相同之处是补益虚损是古今医家论治胃癌相关病症的重要方法,都认识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是防治胃癌的前提,临床应用频率都居第一位。相异之处是古代医家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理气药运用频率占16.53%,温里药占15.14%。现代医家治疗胃癌除补益药之外,清热药与活血药比古代医家用得多,而理气药的运用频率只有9.57%,温里药仅为2.20%,二者之和仅11.77%,所居位次较古人明显下降。提示现代医家辨证论治胃癌的方法趋于集中在补虚、清热解毒、活血理气,而对温中法重视不足,这可能与西医病理、药理学理论影响有关。 提出中医防治胃癌的基本思路:防治并举,防重于治;攻补兼施,寓祛邪于扶正之中;古今互鉴,重视温里药的合理应用。中医历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如今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对胃癌的防治。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邪正盛衰之状况,辩证运用祛邪与扶正的方法。因为理气、温中散寒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一样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现代临床不可偏废之。中医临床工作者要真正重视辩证论治,在重视清热解毒等法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温中散结法在防治胃癌中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璐,叶云山,罗时刚,陈军刚,严啸微;华蟾素注射液结合中医辨证对晚期胃癌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施俊,许玲,秦志丰,魏品康;仙人菇口服液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邢乐道,徐为伟;神农饮冲剂治疗晚期胃癌12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12期
4 蒋益兰;健脾消癌饮治疗晚期胃癌52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4年04期
5 王晓;辨证治疗晚期胃癌40例[J];江西中医药;1999年04期
6 赵玲,刘玉三;消结散合通关口服液治疗胃癌3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1期
7 吴洁;孙桂芝;;孙桂芝防治胃癌复发转移学术经验谈[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10期
8 郑爱华,郭娜;殛癌隳瘤散治疗胃癌48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马廷行,李晓丽,宋振华,佘昆;加味保安颗粒治疗胃癌疼痛的临床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3年03期
10 周留勇,单珍珠,尤建良;六君子汤配伍藤梨根治疗晚期胃癌107例[J];四川中医;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峻;黄金玲;;胃癌中医研究现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2 吕桂凤;;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综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3 邹更生;侯勇;;中医药对胃癌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4 刘剑;方朝晖;李中南;赵进东;;历代医家从肝论治糖尿病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5 陈雪功;治病求本论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衡先培,陈兴炎,陈爱钦,翁苓,吴立凤,杨鸿,杨柳青;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机特点与中医治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万四妹,张玉才;浅析资化源学说[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袁冰;石东平;;理中丸君药考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张倩;牛淑平;;吴崑针刺睛中穴治内障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荀铁军;;《医碥》与《证治准绳》的渊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明;;中医外科固脱法治疗脱肛溯源及临床应用研究[A];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富春;;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李军;赵百孝;;艾绒的制作工艺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付先军;;海洋中药发展源流初探[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池晓玲;谢玉宝;萧焕明;蔡高术;;臌胀古代外治疗法特点探析[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陈海鹰;;京大戟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星;单鸣秋;丁安伟;;茜草炮制的历史沿革[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倩;孙立立;;艾叶饮片炮制沿革及现代炮制方法述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群;;桑白皮生熟应用及炮炙历史沿革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植国满;吴剑聪;于天源;;膏摩膏剂的制作法演变探讨[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花;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徐惠梅;心宁丸抗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夏铂;中医骨伤科技术发展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霁;电针“百会透前顶”穴区对帕金森病小鼠干预性的基础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珞珈;肺炎喘嗽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谭正洋;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罗育连;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多中心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5 莫家舜;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祛湿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白钰;古代医籍治疗健忘方的发掘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吕瑞;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薇;复方红豆杉颗粒制备工艺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秀娟;藤梨根干预食管癌细胞Ec9706/cDDPpolβ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10 胡方梅;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少田;张世和;王茂盛;;胃癌术后中草药治疗[J];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年02期
2 蔡耀庚;大黄附子汤加味治愈寒凝性肠梗阻二例[J];北京中医;1995年03期
3 刘碧清,王林,周红,钱海兵;回生泰胶囊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附:45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周来兴,辜宝珠,骆伟斌;骆安邦运用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J];福建中医药;1994年01期
5 朱金水;王冠庭;徐家裕;;胃癌治疗与免疫调节因子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年06期
6 魏海明,张笑人,田志刚;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研究[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6期
7 宋恩峰,张新;孙桂芝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1995年06期
8 闵克清,贺智敏,熊燕,彭祥鄂;藤梨根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湖南医学;1985年05期
9 邹益友,谭桂山,谢兆霞;猕猴桃根抑制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年04期
10 吴强,姚立人,张林杰;输血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东,劳绍贤,樊亚巍,乔丽华,陶永胜,殷旭红;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分型与pRb、P~(16)和CyclinD_1基因的表达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10期
2 孙亦慧,吴滇,柴可夫,叶诚焯;胃癌癌前病变证治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蔡慎初;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不宜滞须通补兼顾[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游伟程;昌云生;李吉友;金林;张(楙企)联;曾祥瑞;徐光炜;;胃癌癌前病变、病变转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96年05期
5 朱人敏,秦苏堤;胃癌癌前病变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年04期
6 刘峰;;胃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6年04期
7 胡玲;浅论“痞满”与胃癌癌前病变[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胡玲,劳绍贤;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年06期
9 ;肿瘤学[J];科技成果纵横;2006年02期
10 张荫昌;胃癌癌前病变研究的30年进展[J];中国肿瘤;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萍;沈洪;刘增巍;郑凯;刘亚军;周晓波;徐艺;陆为民;叶柏;单兆伟;;芪术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胡玲;劳绍贤;周福生;;关于胃癌癌前病变治疗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姚永莉;张万岱;;胃癌癌前病变逆转的中医药治疗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刘尚香;田耀洲;;中医药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现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万岱;姚永莉;;胃癌癌前病变机理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蔡美琴;史奎雄;宋建明;尹浩然;刘海卫;王少墨;;复胃冲剂对胃癌癌前病变大鼠血清微量元素的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7 蔡美琴;史奎雄;宋建明;刘海卫;王少墨;尹浩然;;复胃冲剂对胃癌癌前病变大鼠血清微量元素的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周福生;劳绍贤;胡玲;黄志新;;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证治心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郑应馨;徐恒卫;崔立新;云涛;;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相关药理作用机理[A];2006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胡玲;劳绍贤;;胃癌癌前病变癌基因蛋白表达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 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汤 涧;[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隆易;[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6 王雪飞;[N];健康报;2003年
7 田养年;[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8 王雪飞;[N];健康报;2004年
9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滟;免疫炎症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群燕;再生蛋白Iα(RegIα)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调控[D];浙江大学;2010年
3 盛大平;红外谱学与显微成像在白血病与胃癌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于莲珍;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的代谢特征和代谢标志物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5 梁好;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环境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的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常东;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及胃炎消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李芳;PSCA、MUC1、SMAD7、TNF-α及SEP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湖南人群胃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任贵;胃癌相关抗原MGd1-Ag的临床意义和抗原初步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张晓梅;Raf激酶抑制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郭维;消痰散结方对胃癌P16基因甲基化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宁宁;姜树民教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崔爱;内皮脂肪酶在胃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宇;林一帆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胃癌癌前病变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王宇;姜树民教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临证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曹丽萍;芪术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及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肿瘤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何甜;趋化因子10及趋化因子受体4和6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福成;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辽宁医学院;2011年
8 程清;胃蛋白酶原及胸苷激酶1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曾祥挺;IL-10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甘肃河西地区胃癌高发中交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孙莉娟;Toll样受体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综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3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