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及S100P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7 17:12
【摘要】: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着床的能力称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人类子宫内膜只在月经周期的20-24天具备接受胚胎植入的能力,称为“子宫内膜容受窗期”。在这一时期,子宫内膜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精确调控下发生了特殊的形态、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来易化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成功植入的决定因素,任何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能建立或建立延迟,都会导致胚胎着床失败。辅助生殖技术(ART)是解决人类不孕的重要手段,但试管婴儿技术(IVF)发明至今其成功率仍在20-30%徘徊。人们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大约占导致着床失败原因的2/3,而胚胎原因仅占1/3,无法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也是ART成功的主要障碍。因此,容受性的诊断和评估对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找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性表达的标志分子,阐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极大地推动生殖医学的进步。 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前期有许多研究应用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来寻找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标志分子。然而,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样本来源的不同、数据本身的高维度及分析方法和分析标准的差异,这些高通量筛选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目前,可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仍然没有找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重复高通量筛选无疑是一件既费钱又费力的事,而前期大量高通量筛选堆积了大量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我们有效利用前人的数据提供了平台,不仅可以避免浪费,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样本量,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多中心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在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表达的分子作为标志分子,并进一步验证部分分子在着床窗口期的表达规律,为寻找容受性标志分子及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容受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胚胎着床过程包括胚胎在子宫内膜上定位、粘附与侵入等环节,该过程涉及细胞的增生、凋亡、粘附、侵袭和血管增生等细胞学行为。S100P是本课题在前期生物信息学挖掘中发现的在容受窗期子宫内膜特异性表达上调的分子。已知该分子广泛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增生、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有关,然而该分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关系及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目前还鲜有报道。本研究第二部分进一步观察S100P在子宫内膜和胎盘中的时空表达规律、P激素调节,并用RNA干扰和过表达技术探讨S100P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胚胎植入伊始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分子机制。 第一部分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与分析 目的: 1、从现有的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挖掘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表达的分子,为寻找子宫内膜容受窗期标志分子提供线索。 2、运用功能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网络,以进一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形成的分子机制。 3、收集临床标本验证生物信息学挖掘的结果。 材料与方法: 1、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eSifter从现有的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挖掘筛选在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2、用IPA软件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网络。 3、收集育龄妇女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用Realtime PCR验证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 结果: 1、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已有的基因芯片数据,挖掘出子宫内膜容受窗期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基因1543个,大于5倍的基因148个,大于10倍的基因31个。 2、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聚集最多的两个功能类是免疫反应和细胞周期。分子网络分析发现高度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组成了两个网络,一个与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相关,另一个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TGFB1, TNF, ERBB2和FSH, CTNNB1,ESR1分别处于两个网络的中心,具有关键调节作用。 3、我们选择了9个基因(DKK1、S100P、FAM148A、MACA、SFRP4、CXCL14、 CRISP3、ANXA4和SFN)用Realtime PCR进行验证,所有基因表达与生物信息学软件挖掘的结果一致。 结论: 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已有的数据库中挖掘信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扩大了样本量,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信息。 第二部分s100P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目的: 1、研究S100P在子宫内膜和胎盘中的时序表达规律。 2、观察生殖激素对S100P表达的调节。 3、探讨S100P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 4、研究S100P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生理变化的信号机制。 材料与方法: 1、收集育龄妇女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孕期妇女的胎盘组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研究S100P的表达规律。并分离培养原代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100P在细胞内的定位。 2、分离培养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RL952和Ishikawa,培养人胚胎滋养细胞系Bewo。加入不同浓度雌二醇(E2)、孕酮(P4)和HCG培养,设空白对照,培养24-72h,用Realtime PCR和In-cell Western分析S100P表达的变化。 3、体外培养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系RL952,应用慢病毒系统建立S100P干扰和/或过表达的稳转细胞株,检测S100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建立Bewo细胞球体与RL952和基质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模拟体外胚胎植入模型,观察S100P对胚胎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及胚胎滋养细胞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侵袭的影响。 5、鬼笔环肽染色观察S100P对细胞骨架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检测S100P对β-catenin信号通路和NFkB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结果: 1、S100P在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中特异性高表达,较另外三个时期高100多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中表达均增高。在妊娠期中,S100P在早孕绒毛和足月胎盘中高表达,而在早孕蜕膜和中孕胎盘中表达较低。细胞免疫荧光显示S100P在胞浆和胞核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胞浆为主。 2、与对照组相比,孕激素、雌孕激素联合和HCG可以上调原代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及上皮细胞系Ishikawa中S100P的表达。在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S100P对雌、孕激素和HCG的反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3、在基质细胞中过表达S100P后,S100PmRNA水平上调5倍以上,免疫荧光显示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在RL952和Ishikawa细胞中干扰S100P,干扰效率达98%以上。在子宫内膜细胞中,S100P抑制了细胞的迁移,但促进了细胞侵袭。S100P促进了Bewo细胞球在基质细胞中的扩展。在RL952细胞中,S100P干扰后,Bewo细胞球与RL952的粘附能力减弱。 4、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S100P的表达变化与Ezrin的表达变化相反,干扰S100P促进了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在细胞膜的聚集。S100P抑制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β-catenin的核转位,而促进了NFkB的核转位,并且上调了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分子IKKB的表达。 结论: 1、S100P在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性高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容受形成,可能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在子宫内膜细胞中S100P的表达受到E、P和HCG的精确调控。 3、S100P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影响了胚胎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上的粘附和在基质细胞中的扩展。 4、S100P通过调节细胞骨架重构、调节β-catenin和NFkB信号通路活性,影响了子宫内膜细胞的运动与侵袭,进而调节胚胎在子宫内膜上的粘附与侵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伍举,应晓敏;BioSun:计算机辅助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软件系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5期

2 石鸥燕;杨文万;;基于Entrez系统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J];医学信息;2007年02期

3 谭小丹;苏永春;李彬;;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1期

4 曹军;姚晓峰;仲来福;;生物信息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2期

5 李润花;贾宝财;;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学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2010年02期

6 顾敏;曹永忠;刘秀梵;;生物信息学在A型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病毒学报;2011年03期

7 ;基因组学和医学生物信息学(1)[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年05期

8 来茂德;医学科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9 赖煦卉,毕安定,王洪海;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结核杆菌候选药靶基因的分析筛选[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吴兴海;梁成珠;陈长法;魏晓棠;马占鸿;黄冲;;生物信息学在出入境检疫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崔尚金;李建伟;于康震;;分子生态学与生物信息学[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陆文聪;钮冰;;基于数据挖掘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陈婷婷;郭婷婷;李林;安冬;;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功能蛋白基因序列分类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卢学春;杨波;朱宏丽;姚善谦;;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依硫磷酸联合方案治疗MDS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5 阮林;何颖;邹泽红;傅意玲;陈惠芳;陶爱林;;外源蛋白过敏原性生物信息学评价[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6 冯文龙;赵清杰;;基于遗传算法的DNA多序列比对问题[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康晓东;;生物信息学及其研究对象[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智宇;童强松;曾甫清;刘媛;顾朝辉;郑丽端;蔡嘉斌;蒋国松;;小鼠睾丸特异性基因TSEG-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朱云平;刘湘军;魏丽萍;李亦学;;肝脏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孙琳琳;蒋继志;;生物信息学及其在作物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恩青;生物信息学:促动BT与IT双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刘义;生物信息学产业浮出水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3 英潮;生物信息学演绎“变脸”[N];中药报;2002年

4 中科院院士 强伯勤;生物信息学蕴有巨大效益[N];光明日报;2002年

5 白毅;加强生物信息学建设推动人类基因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周颖;李梢:生物信息学为证候研究提供新视角[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春霆 郝柏林;生物信息学孕育大产业[N];经济日报;2000年

8 刘丽丽;高性能计算为生物信息学加速[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严飞;生物信息学 新世纪的新科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张亚东;“交点”上的舞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及S100P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敏;生物信息学中多序列比对等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曾智勇;猪呼肠孤病毒SC-A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子遗传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肖庆;硬粒小麦硒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革新;α-淀粉酶性能与结构关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6 李艳芸;HLA-DRB1基因编码区SNPs的分析及其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童庆;面向基因预测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刘立芳;生物信息学中的多序列比对与模体识别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郭雨珍;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比较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熊峗;生物序列模式挖掘与聚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超;支持向量机在基因表达数据分类中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郭俊恩;蚁群遗传算法在序列比对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3 潘志宏;植物化感作用代谢途径模拟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郭洪峰;特异上调HO-1基因表达的人工转录因子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乐东海;耐辐射球菌DNA连接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黄志华;水稻基因组中的假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朱贤芳;生物序列的比对算法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树青;基于生物信息学的SARS冠状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曲华;一种双聚类算法的实现与改进[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黄辉;Armillariella tabescens(E-20)cDNA文库部分克隆随机测序及阿拉伯糖苷酶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1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31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