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六种虫媒病毒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1 10:53
【摘要】:虫媒病毒又称节肢动物病毒,是指可以在敏感的节肢动物蜱、蚊、曰蛉、(?)等吸血昆虫体内繁殖但不致病,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引起,严重病的一组病毒。虫媒病毒种类多样,目前世界上己发现的虫媒病毒537种,已证实其中130余种对人畜有致病性。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媒介生物众多,存在多种虫媒病毒。另外,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境外虫媒病毒病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因此,高通量、快速、准确地检测虫媒病毒的感染对于虫媒病毒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液相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Luminex)公司发展起来的。该技术集流式细胞技术、荧光编码微球、激光、奴字信号处理和传统的生化技术于一体,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析平台,它可以实现对多指标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节省样品的特点。目前,液相芯片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检测病毒核酸或抗体,但对直接检测病毒抗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森林脑炎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辛德比斯病毒、登革热病毒六种虫媒病毒为研究对象,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偶联到不同的荧光微球上,利用免疫学经典方法“双抗体夹心”的技术原理,建立能同时快速检测以上六种病毒的液相芯片多重检测技术平台,为虫媒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本课题首先制备特异性的单抗。将杂交瘤细胞免疫小鼠并收集腹水,利用蛋白A/G纯化柱进行纯化。然后,利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实验室所保存的病毒特异性单抗进行筛选配对,分别筛选出可灵敏检测病毒抗原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进而进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将捕获抗体偶联荧光羧基后,与病毒灭活抗原共同孵育以特异捕获病毒抗原,进而加入生物素标记抗体,孵育后加入SA-PE孵育,利用Luminex200系统检测荧光信号后进行结果分析。在方法建立过程中,本研究对偶联微球及检测条件进行了摸索和优化,进而对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摸索出偶联微球(106个)的最佳抗体量是20μg。验证液相芯片技术捕获抗原、结合检测抗体及SA-PE孵育的-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1.5h、45min、15~30min, SA-PE的最适检测用量为1:100。将β巯基乙醇灭活的WNV、 JEV、SINV、EEEV、DENV培养液分别进行系列稀释以摸索该技术的检测灵敏度。结果显示,TBEV灵敏度可达25PFU, WNV、JEV灵敏度可达195.31PFU。取多种无关抗原及病原体(BSA、肠道病毒71、黄热病毒、A型流感病毒、基孔肯亚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B型流感病毒)确定该技术方法的检测特异性,结果表明,无关抗原及病原体检测孔均未出现阳性信号,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重复3次实验,结果显示各个平均荧光强度值的变异系数(CV)均在6%以内,说明该检测系统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与传统-ELIS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液相芯片检测六种病毒的灵敏性高于ELISA法,特异性与ELISA结果一致。 为了确定该检测方法对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效果,将六种病毒混合后作为拟检测抗原,生物素化检测抗体的工作溶液为含六种相应标记抗体的混合物。结果显示,六种病毒的偶联微球检测结果均出现强的阳性荧光信号,而其它微球检测结果没有出现阳性信号,微球之间也无交叉反应,证明该技术可用于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通过多次重复试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9%,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虫媒病毒是一类广泛存在且危害严重的病毒,目前国内外鲜有用液相芯片方法对虫媒病毒进行检测与鉴定的报道。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方法的原理,建立能对六种虫媒病毒进行种水平鉴定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虫媒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提供一种高通量的新方法,用于早期快速确定病原体。对于临床救治、流行病学调查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73
本文编号:2521275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爱军;王新卫;陈书琨;孙洁;陈兵;阮周曦;花群义;;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2期
2 朱晓光;杨银辉;康晓平;刘洪;胡玉洋;曾海攀;祝庆余;;13种虫媒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3 李佳明;杨保安;杨银辉;常国辉;刘洪;吕富双;尉继征;祝庆余;;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SARS病毒抗原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1期
4 罗渊;刘伯华;祝庆余;;悬浮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5 汪琳,赖平安,张鹤晓,周琦;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技术的新亮点[J];检验检疫科学;2005年06期
6 周伯平,陆坚;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和防治现状──感染性疾病(3)[J];新医学;2004年10期
7 梁国栋;;虫媒病毒是我国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年04期
8 王雷;梁国栋;;我国虫媒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年01期
9 靳寿华;张海林;;西尼罗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年08期
10 朱海红;蒋汉梁;陈智;曹清毅;孙箴;侯晓丽;周林福;陈峰;羊正纲;贾红宇;许晓燕;;基于悬浮芯片技术的56种病原微生物的高通量检测[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2521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212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