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生物被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图文】:
ISSN1000-3061CN11-1998/QChinJBiotechSeptember25,2017Vol.33No.9http://journals.im.ac.cn/cjbcn1436图1N-AHLs衍生物Fig.1N-acylhomoserinelactone(N-AHLs)analogs.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目前尚不清楚这类细菌QS系统的具体调控机制,不过有研究表明:AHLs类信号分子(图1:13 15)能够降低P.gingivalis生物被膜的厚度[30],将这类衍生物与一些抗生素连用(如头孢呋辛、米诺环素和氧氟沙星等)能够增强抗生素对P.gingivalis生物被膜的药效[31]。还有一些脲类(Ureas,图1)[32]和磺酰胺类(Sulfonamies,,图1)[33]化合物也能通过调控细菌QS系统,达到影响生物被膜的效果。这些QS信号分子的衍生物活性优良且均没有杀菌活
幸恢侄捞氐男?号分子——肽类。目前肽类拮抗剂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RNA-Ⅲ抑制肽(RNA-Ⅲinhibitingpeptide,RIP),RIP能够显著减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生物被膜的形成[35]。RIP竞争性抑制了RNA-Ⅲ激动蛋白,阻止了该类蛋白的磷酸化和细菌毒力因子产生,使细菌黏附效果严重下降并导致生物被膜形成失败。在动物模型上的体内活性测试也发现RIP可以预防多种类型的细菌性感染,包括具有耐药性的菌株[36],而且没有观察到药物对细菌的毒性反应,目前也尚无抗RIP的菌株报道[37]。Chan等[38]发现化合物16(图2)对AgrC-IQS系统具有拮抗效果。不过也有报道发现,1种基于这些抑制剂结构的类似物17(图2),能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39]。这些潜在的生物被膜激动剂能够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细菌的信号通路,也有利于潜在拮抗剂的开发。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Hancock课题组[40]发现1种多肽1018(VRLIVAVRIWRR-NH2)拥有广谱的抗生物被膜活性,能够阻止包括P.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和B.cenocepacia在内的生物被膜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了其中的机理——这种多肽通过抑制酶RelA和SpoT合成(p)ppGpp(生物被膜发育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导致生物被膜发育受阻,且此多肽在低浓度时对细菌正常生长也无影响。1.2化合物库筛选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也是开发新型抗生物被膜剂的方法之一,Ren等[41]对13000个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熊果酸(Ursolicacid,图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成亚;马小彤;;生物被膜分散方式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6期
2 刘彤;陈晶瑜;韩北忠;李春雷;;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控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3 郭生玉,李胜岐,刘勇,孙继梅,周秀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豚鼠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4期
4 王玎;李兴禄;;生物被膜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5 张连波;高庆国;张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1期
6 梁歌宏;宋诗铎;孙二琳;王哲;祁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1年08期
7 金城;;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9期
8 梁林慧;刘德稳;;生物被膜与细菌相关感染的机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9期
9 高宗良;谷元兴;赵峰;刘永生;;生物被膜主动分散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02期
10 丁进亚;黄前川;徐娟;陈鹏;曹军皓;;置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与生物被膜形成[J];医学综述;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中秋;赵光举;;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卜倩倩;伍勇;;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芸;柴栋;梁蓓蓓;白楠;王睿;;细菌生物被膜研究文献计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原;柯蕊;和平;潘双;李亚明;赵玉杰;杨芬;;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及外排泵系统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金卉;周锐;康名松;罗锐;蔡旭旺;陈焕春;;副猪嗜血杆菌地方分离株和标准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邹彬彬;漆涌;伍勇;;粪肠球菌相关基因,QS-frs系统与生物被膜形成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9 孙秋;黄文祥;;屎肠球菌Hyl基因与生物被膜形成关系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夏忠弟;李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析及其intⅠ1在生物被膜中作用机制探讨[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光琪;Shewanella oneidensis呼吸作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侯博;TolC在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陆秀红;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转录后全局调控蛋白RsmA_(Xcc)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董洪燕;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鉴定、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6 达来宝力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被膜突变体的筛选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汪洋;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荔;Cid/Lrg调节系统对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陈安群;新型突变mucA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谢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QS系统与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佳;双J管生物被膜细菌耐药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晓博;猪源粪肠球菌Esp的原核表达及部分LPXTG基序样物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黄骏;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基因rpoE的鉴定及缺失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刘彦兰;食品加工环境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菌群结构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梁晏瑞;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特性及抑制清除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敏敏;黄连与环丙沙星联用对鸡源性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刘雪岭;OmpX过表达对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ΔtolC株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付玉勤;禽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生物被膜测定及耐药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6年
9 孟祥朋;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噬菌体裂解酶对生物被膜的降解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梁歌宏;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的鉴定和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4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8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