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Cereblon通过促进c-Jun泛素化降解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发布时间:2020-08-13 08:11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Cereblon(CRBN)是cullin-4 RING E3泛素连接酶(CRL4)复合体的底物受体,促进底物蛋白与泛素分子的连接而实现泛素化,进而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行降解底物。原癌基因蛋白c-Jun是活化蛋白Activated protein-1(AP-1)转录因子复合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AP-1活性的提高可以促进炎症反应。一种调控AP-1活性的机制是调控AP-1复合体各组成成分的表达以及活性,尤其是原癌蛋白c-Jun。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发现CRBN过表达能够下调c-Jun的蛋白水平。随后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证实了CRBN通过促进c-Jun泛素化而对其降解。c-Jun/AP-1位于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下游,因此我们猜想CRBN是否能够通过调控c-Jun/AP-1活性而参与到炎症反应的调控中来。尽管目前有文献报道显示CRBN能够调控炎症反应,但是这一作用与CRBN组成的E3泛素连接酶的酶活功能无关。那么CRBN参与的炎症反应是否与CRBN及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相关呢?在本课题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CRBN及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是否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控,其对炎症反应的调控是否影响细胞凋亡。研究方法构建GFP、CRBN的稳转HEK293T细胞株。利用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以及质谱分析法对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蛋白数据库搜索获得过表达GFP组与CRBN组的细胞中蛋白水平明显发生变化的蛋白,发现CRBN明显下调c-Jun蛋白水平。随后我们用生化实验验证质谱分析的结果,通过免疫印迹法进一步在HEK293T细胞以及CRBN敲除小鼠大脑组织中证实CRBN对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接着我们用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共定位及免疫印迹法检测c-Jun与CRBN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同时用生物化学方法探究CRBN调控c-Jun蛋白泛素化、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在炎症细胞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q-PCR实验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RBN对c-Jun/AP-1活性以及炎性相关介质如IL-1β、IL-6、i NOS和COX-2等m RNA或蛋白水平的影响,此外我们在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中用流式细胞仪实验检测CRB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这一调控是否与c-Jun/AP-1有关。研究结果对前期的质谱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CRBN能够下调c-Ju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我们证实了CRBN对c-Jun的调控关系。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CRBN能够明显下调c-Jun蛋白水平,在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后发现CRBN诱导的c-Jun蛋白下降得到明显回升。沉默CRBN的HEK293T细胞或CRBN敲除的小鼠大脑组织中c-Jun蛋白水平明显上升。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处理后CRBN过表达组中c-Jun蛋白的半衰期明显缩短。同时q-PCR实验发现CRBN并不影响c-Jun的m RNA水平。蛋白质泛素化检测实验发现,与阴性组相比,CRBN过表达后明显增强c-Jun的泛素化水平,且主要形成K48位多聚泛素链。在炎症细胞模型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CRBN过表达能够明显下调AP-1的转录活性。通过q-PCR实验进一步发现,CRBN能够下调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当细胞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以及c-Jun敲低后,CRBN的过表达及敲低对炎症反应的调控完全受阻。流式细胞实验发现CRBN能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研究结论质谱数据分析发现CRBN能够调控c-Jun蛋白表达。生化实验证实CRBN与c-Jun存在相互作用,并且CRBN能够通过上调c-Jun的泛素化水平而促进c-Ju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使c-Jun的稳定性降低进而使转录因子AP-1复合体活性降低,最后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和对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证实了CRBN对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的调控,并阐明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64.5
【图文】:

蛋白质组学,蛋白


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c-Jun为Cereblon(CRBN)的下调蛋白

免疫印迹法,过表达,生物学,蛋白


质谱数据表明 CRBN 能够下调 c-Jun 的蛋白表达水平,接下来我们通过生化实验进一步验证 CRBN 对 c-Jun 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为此,我们在 HEK293T 细胞中过表达pcDNA3.1或HA-CRBN质粒(图3.2A),或梯度过表达HA-CRBN质粒(图3.2B),转染 48 小时后收集细胞并裂解细胞得全细胞裂解液,所得的蛋白样品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结果显示 CRBN 能够明显下调 c-Jun 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 CRBN 对c-Jun 蛋白表达的调控具有剂量依赖性。为了进一步探究 CRBN 对 c-Jun 蛋白水平的影响,我们在 HEK293T 细胞中用两种不同序列的 siRNA 沉默 CRBN 并检测 c-Jun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在转染不同序列的 siCRBN 48 h 后收集细胞并将获得的蛋白样品进行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两条不同的 siCRBN 均能够有效地沉默 CRBN 基因的表达并使得 c-Ju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回升(图 3.2D)。三次生物学重复统计显示siCRBN#1 的敲低效率更高,因此后面人源细胞的实验中均用这条 siCRBN 进行敲低实验。此外我们将获得的 CRBN 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脑组织蛋白样品进行 Westernblotting 验证,发现当 CRBN 敲除后 c-Ju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图 3.2 C)。四组实验均进行三次生物学重复

相互作用


图 3.3 c-Jun 与 CRBN 相互作用并共定位。 c-Jun interacts and colocalizes with Ctates CRBN and (B) CRBN pulls down c-Jun in stells were treated with LPS (200 ng/mL) for 12 h ah IgG or c-Jun (or CRBN) antibody overnight. Pded to the cell lysate for purification. Cell lysates ed for c-Jun, CRBN, and/or GAPDH. Note: LPS wenous c-Jun protein level in RAW264.7 cells. (C) s were performed in HEK293T cells. HEK293T cenoblotted as described in (A and B) without LPS sRBN. HEK293 cells were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sing lipofectamine3000 transfection reagent forith FLAG (c-Jun) and GFP antibodies for chst was used to stain the nuclei. Scale bar: 20 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佳慧;王君艳;;炎症反应期间胃肠道的保护策略[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09期

2 ;每一餐都引发炎症[J];大自然探索;2017年04期

3 ;健康老人抑郁症状与炎症反应相关[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4期

4 杨良斌;;炎症反应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9年04期

5 刘国掾;;接种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性伤口的炎症反应和血流[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9年01期

6 段林;高根五;;炎症反应物测定用于外科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J];医学科技;1989年01期

7 费雯婕;张琳;宋光耀;;代谢性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年10期

8 何贤辉;何健;欧阳东云;;细胞自噬与炎症反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年02期

9 王娟,赵龙吟,司书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张荧荧;李渊越;韩家淮;;炎症反应,健康卫士还是癌症帮凶?[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彦峰;莫红缨;黎毅敏;;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结合多肽与脓毒症炎症反应[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欧阳文;何慧娟;王意;;围术期炎症反应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英文)[A];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濮红梅;尹忠诚;刘秉成;李胜开;冯锦红;;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10与炎症反应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陆志伟;黄慧;姜纯国;徐作军;;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关系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婧;;血管重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四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7年

6 张卫茹;侯凡凡;刘尚喜;郭志坚;周展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炎症反应[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俞佳;王仲;;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与炎症反应[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晓艳;徐营营;谢兆宏;许继平;毕建忠;;炎症反应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肖晗;李昊;王晶晶;张幼怡;;白介素18剪切活化启动急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引起的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四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7年

10 张会云;崔克亮;曹书华;;炎症反应,凝血机制与MODS的发病机理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五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蔚;我国科学家发现调节人体炎症反应新机制[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杨一唯邋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发现调节人体炎症反应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白毅;炎症反应中淋巴结重塑新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记者 徐瑞哲;第三者“插足”抑制炎症反应[N];解放日报;2007年

5 知陶;把炎症反应排除在外[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记者 耿挺;寻找炎症反应蛋白[N];上海科技报;2007年

7 信文;“IL-10”蛋白调节炎症反应[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韩秀霞;Capase-12蛋白参与炎症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陈金伟;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李天舒;T细胞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反应[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不同膜平衡超滤影响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倪志宇;CCK-8对炎症反应中促炎及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林淑們;调控凝血活性对老年大鼠炎症反应影响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宋爽;PRRSV诱导炎症反应及其调控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柳楠;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炎症反应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6 李鹏飞;β-arrestin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朝晖;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在炎症反应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调控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唐怡庭;氟非尼酮对肾纤维化炎症反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贝俊杰;SSL5-PMPs促进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鹏;内外源性LXRs激动剂和DEX在LPS诱导的视网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杨静;Cereblon通过促进c-Jun泛素化降解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D];苏州大学;2018年

3 张晓峰;OPCABG术前NLR、PLR与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沈梦露;猪FcεRI的分子特征及其在PRRSV感染中的致炎调节作用[D];天津大学;2017年

5 申土旺;NO调节SHR炎症反应与外周血T细胞上Cx40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6 李彦;姜黄素抑制脂多糖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7 陈雪晓;AAV9-hIGF-1对mdx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8 许京姬;免疫及炎症反应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关联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9 袁晨;PLC信号调控BoHV-1感染及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10 王之江;抑制组胺H3R受体可改善小鼠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可能通过激活自噬抑制炎症[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1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91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