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B导致巨噬细胞迟发性焦亡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7:28
   目的:为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B导致巨噬细胞迟发性焦亡的机制,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建立沙门菌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探讨spvB在感染过程中对炎性小体NLRP3和NLRC4的影响。第二部分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nlrp3基因敲除RAW264.7细胞,研究NLRP3对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spvBB导致细胞迟发性焦亡的机制,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感染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一、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B对炎性小体NLRP3和NLRC4的影响本部分研究利用携带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毒株SL1344、spvB基因敲除株SL1344-△spvB及spvB基因回补株SL1344-c-△spvB分别与RAW264.7共培养,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1,建立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实验。1.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感染组RAW264.7细胞超微结构变化。2.qPCR测定nlrp3和nlrc4的转录水平提取细胞总RNA,qPCR检测不同感染组细胞的nlrp3和nlrc4的转录水平。3.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小体及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 检测 NLRP3、NLRC4、GSDMD、GSDMD-NT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4.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收集细胞后,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探针装载,细胞内的ROS可以氧化DCFH生成有荧光的DCF,依据DCF的荧光强度分析其水平。二、NLRP3对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以 SL1344、SL1344-△spvB 和 SL1344-c-△spvB 作为受试菌,按感染复数 10:1分别感染野生型和nlrp3-/-R△W264.7细胞,建立感染模型,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实验。1.qPCR测定细胞中nlrc4的转录水平收集各感染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qPCR检测不同感染组中nlrc4的转录水平。2.Western blot 检测 GSDMD 和 GSDMD-NT 的表达水平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感染组GSDMD和GSDMD-NT的表达水平。3.比色法测定Caspase-1的活性Caspase-1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感染组Caspase-1的活性。4.ELISA法检测IL-lβ的含量收集细胞上清,IL-1β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分析不同感染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β分泌量。结果:一、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B对炎性小体NLRP3和NLRC4的影响1.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透射电镜下发现,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细胞感染后18 h可见大量伸出细胞和脱落的囊泡状结构,多数囊泡状内富含细菌,感染后24 h易见细胞膜破裂和细胞溶解;SL1344-△spvB感染组胞内细菌数量少于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细胞的细菌数,感染后18h和24h可见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等病变,但发生膜破裂和溶解的细胞明显减少。2.nlrp3和nlrc4的转录水平q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nlrp3的转录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感染早期(1-4 h),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nlrp3的水平均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感染后1h差异最为明显;各组细胞nlrc4的转录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感染后期(18-24h),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nlrc4的水平均明显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感染后24 h差异最为明显。3.炎性小体及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tn blot结果显示,在细胞感染早期(1-4h),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NLRP3的表达量均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在感染后4 h差异最为明显;在细胞感染的后期,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NLRC4的表达量均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在感染后24 h 差异最为明显。感染后4 h至12 h,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GSDMD-NT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感染后18 h SL1344感染组GSDMD-NT显著升高。活化型Caspase-1 p20的蛋白水平在各感染组的变化趋势与GSDMD-NT相同。4.细胞内ROS的含量多功能酶标仪、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均表明,在感染后2h SL1344和SL1344-c-△sp△B感染组ROS含量均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二、NLRP3对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1.野生型和nlrp3-/-RAW264.7细胞nlrc4的转录水平qPCR结果显示nlrc4在细胞感染后18 h和24 h明显升高,野生型和nlrp3-/-RAW264.7细胞被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后nlrc4的转录水平均低于SL1344-△spvB感染组;各感染组nlrp3-/-RAW264.7细胞nlrc4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RAW264.7感染细胞。2.GSDMD和GSDMD-NT的表达水平Westste blot结果发现,在感染后8 h、18 h和24 h,各组nlrp3-/-RAW264.7细胞GSDMD-NT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野生型RAW264.7细胞感染组;在感染18 h和24 h后,SL1344和SL1344-c-AspvB感染组GSDMD-NT的表达量均低于SL1344-△spvB 感染组。3.Caspase-1活性和IL-1β的检测比色法测定Caspase-1的活性、ELISA法检测感染细胞上清IL-1β的结果显示,野生型RAW264.7细胞随感染时间延长,各感染组Caspase-1的活性和细胞上清中IL-1β的含量逐渐上升,SL1344和SL1344-c-△spvB感染组与SL1344-△spvB感染组在感染18 h,24 h组间差异明显;nlrp3-/-RAW264.7感染组Caspase-1活性和IL-1β含量随感染时间缓慢上升,且在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B导致的巨噬细胞迟发性焦亡与其影响炎性小体NLRP3和NLRC4的活化密切相关,在感染早期spvB宿主菌抑制细胞ROS产生和NLRP3活化,进而抑制炎性小体NLRC4活化,导致迟发性焦亡。2.巨噬细胞炎性小体NLRP3是沙门菌spvB基因抑制炎性小体NLRC4活化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spvB基因对炎性小体NLRP3和感染结局的影响,可为揭示细菌致病的新机制提供依据。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378
【部分图文】:

机制,细胞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 2001 年发现并证实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往认为其特征为依赖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ecific proteinase 1, Caspase-1),并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14],后来发spase-4/5/11 作为细菌内毒素(LPS)的胞内受体,在被 LPS 活化后也可诱导,是 LPS 导致脓毒症的关键机制[15]。邵峰课题组报道致病菌刺激细胞内模式受体(PRR)激活炎性小体形成,依赖于 Caspase-1 的经典焦亡途径和依赖spase-4/5/11 的非经典焦亡途径启动诱发细胞焦亡,发现 Caspase-4/5/11 下游sdermin 家族蛋白在细胞焦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现已知,Caspase-1/4/5/11 通割由 500 多个氨基酸组成的 Gasdermin 家族蛋白之一 GSDMD,使后者 N、的结构域分开,进而释放 N 端的片段(GSDMD-NT)。GSDMD-NT 可以识别合细胞膜上的磷脂类分子,并进一步在细胞膜形成孔道,导致细胞内外渗透化,最终使得细胞膜裂解,发生焦亡。

炎性,非经典性,小体,经典


附图 2. 经典和非经典性炎性小体在细胞焦亡中的作用(Cell Research. 2015, 25: 1183-1184)文献报道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 spvB 可引发细胞迟发性焦亡(18-24 h)[22],但相应机制尚不明确。spvB 编码效应蛋白 SpvB 具有 ADP 核糖基转移酶活性[23],我们既往研究发现 spvB 可通过解聚细胞骨架在感染过程中抑制宿主细胞自噬[11]。炎性小体与细胞自噬的关系在感染与炎症研究领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献报道 spvB 的 ADP 核糖基转移酶活性可降低 DNA 的修复能力从而降低活性氧含量,而活性氧含量影响炎性小体的组装[24]。炎性小体被激活后,可诱导炎性小体复合物的组装,使 Caspase-1 前体切割后形成有活性的 Caspase-1,Caspase-1 进一步将 pro-IL-1β切割,释放有活性的 IL-1β[25]。最新研究进展表明 GSDMD-NT 在细胞膜形成孔洞,其只能在细胞内膜打孔,不能在细胞外膜打孔,因此不会损伤临近的细胞,但是 GSDMD-NT 可以破坏细菌膜使其裂解,从而控制感染[26]。自噬与炎性小体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两种重要

转录水平,毒力基因,沙门菌


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 spvB 导致巨噬细胞迟发性焦亡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2.2 沙门菌毒力基因 spvB 在感染早期抑制 nlrp3 的转录qPCR 检测 nlrp3 的 mRNA 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各组细胞 nlrp3 的转录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nlrp3 在细胞感染的早期(1-4 h),SL1344 和SL1344-c-ΔspvB 感染后 nlrp3 的水平均低于 SL1344-ΔspvB 感染组,感染后 1 h 和 2h 差异最为明显;在细胞感染的后期(18-24 h)发现 SL1344、SL1344-ΔspvB 和SL1344-c-ΔspvB 后 nlrp3 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巢汝;黄靓;屈顺林;张弛;;巨噬细胞能量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命的化学;2018年03期

2 崔凡;穰真;王有为;杨戈;;AIDS患者巨噬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吞噬和灭活功能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年04期

3 孟董超;王东;宋娟;卢彦珍;;巨噬细胞极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李雪岩;杨玉玉;陈君;;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7年05期

5 袁锋;尚茹茹;张锦;温婷;李爱萍;刘晓红;;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22期

6 高双英;吴静;杨贵丽;;结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浸润和MMP-2的表达、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年03期

7 龚立博;索艳荣;王学岭;郭茂娟;;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化探讨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8 侯亮;路英进;丁彦春;;养心氏对巨噬细胞极化及活化的调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15期

9 赵清杰;朱琳楠;丁文军;赵勇;;巨噬细胞极化与细胞代谢的相互调控[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年03期

10 田媛;刘起会;朱迅;闫东梅;;巨噬细胞极化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瀚卿;肝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内质网应激信号传递及内质网应激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华;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人巨噬细胞蛋白质组研究及快生菌构建探索[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范婷婷;TIPE2调控调节性T细胞胸腺外迁及M2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4 施翔翔;巨噬细胞CCL20和IL-17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朱启金;高糖刺激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6 成雪;酪蛋白糖肽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耿立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7年

8 王治校;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动脉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D];武汉大学;2016年

9 鲁锦志;黄芪多糖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高璐;巨噬细胞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义乾;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的制备及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巨噬细胞释放IL-6和TNF-α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轶;维生素D对卵巢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效应与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陈丽;电针调控肥胖小鼠脂肪M1/M2巨噬细胞化的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张晓雪;基于阿霉素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因子IL-21联合递送的碳纳米角/脂质体核壳状纳米载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高弘斐;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体外调节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6 刘英光;GPR120受体在巨噬细胞功能调节中的作用[D];遵义医学院;2018年

7 李依蔓;位于内置网上的蛋白Herpud1调节IL-4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和迁移[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8 刘芊伊;猫爪草醇类提取物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8年

9 张林坤;Pyrin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0 胡露;PSRC1过表达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4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54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