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TEVAR术是目前治疗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方法,但目前仍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如累及腹主动脉内脏区的夹层等,且目前也需要开发更多的新型移植物,这些都需要稳定的体型较大的实验动物模型来进行评价。目前在降主动脉段构建的动物模型目前构建模型的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假腔长度较小、动物死亡率较高、成模率较低、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且大多采用狗进行动物实验,较少进行家猪的动物实验,而家猪的体型、血管解剖等更近似人类,更适合进行主动脉疾病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家猪身上构建出更加稳定的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目前关于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研究很少,升主动脉的腔内治疗又是目前研究的需要,所以现在亟需一种简便、稳定的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来满足当前及以后各种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根据降主动脉动脉段夹层动物模型的探索来进一步研究了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构建。升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降主动脉段高,研究显示手术组较保守治疗组预后更佳,但目前存在一部分病人因高龄、基础疾病等原因无法进行升主动脉的开放手术治疗,即使进行了治疗,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其治疗效果不佳,而腔内隔绝术因其微创的特点可以规避这些缺点,但目前的升主动脉夹层治疗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冠脉血供,如锚定区等问题,本研究希望探索腔内隔绝术在治疗实验猪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上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治疗升主动脉夹层提供一些经验。目的:(1)在实验猪主动脉构建出稳定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进行一些技术创新与探索,为进行Stanfod A型主动脉夹层积累经验。(2)在实验猪主动脉构建出稳定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在该模型上进行新的器具评价,新的技术手段的探索。(3)统计部分实验猪的升主动脉数据,选择并准备合适尺寸的升主动脉支架,为后期设计其他支架移植物及其他实验研究进行基础性数据准备。(4)在构建模型成功的实验猪体内进行升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初步探索。方法:(1)选取健康适龄实验猪8只,进行降主动脉段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构建实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总结选取优秀构建模型方法。(2)选取健康适龄实验猪8只,进行升主动脉段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构建,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总结选取优秀构建模型方法。(3)对实验猪进行CT增强造影,分析其升主动脉形态学特点,做初步统计。(4)对构建升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成功的实验猪行升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探索其在实验动物上的可行性,为临床和下一步深入研究积累经验。结果:(1)动脉鞘水流冲击法在实验猪降主动脉动脉共进行实验4次,其中2头死于麻醉意外,其他2头猪构建模型成功,构建模型成功率为100%,总成功率为50%。(2)逆行导丝法在实验猪腹主动脉共进行实验4次,成功2头,失败2头,成模率为50%。(3)分离内膜法在实验猪升主动脉段共进行实验4次,全部构建模型成功,成功率为100%。(4)心包补片法在实验猪升主动脉段共进行实验4次,全部构建模型成功,成功率为100%。(5)实验猪的平均体重为51±4.2kg,CT增强造影显示升主动脉根部平均直径为18.4±0.7mm,升主动脉平均长度为28.5±2.9mm。(6)使用Cuff在构建模型成功的实验猪体内进行升主动脉腔内隔绝术2次,成功1次,失败1次,成功率为50%。结论:(1)动脉鞘水流冲击法和逆行导丝法均可在腹主动脉段构建模型成功,对比开放手术方法和腔内介入方法,开放手术方法构建模型更容易,更稳定。(2)分离内膜法和心包补片法均可在实验猪升主动脉段构建出稳定的动物模型。(3)升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在构建模型成功的实验猪体内具有可行性,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3.1;R-332
【部分图文】: 1:手术场景图
2:手术部位图
图 1-1.3:暴露出的腹主动脉 图 1-1.4:水流冲击图 1-1.5:真假两腔 图 1-1.6:术后解剖图方法 2、逆行导丝法诱导麻醉后,将实验动物抬至手术台上,体位为仰卧位,固定好动物四肢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唐玲华;夏中元;吕永楠;蒋学俊;;小型猪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2 王亮;冯睿;陆清声;廖明芳;景在平;;采用CT断层扫描图像构建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三维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模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10期
3 崔佳森;梅志军;景在平;张健;王利新;;内膜片双角缝合法建立犬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4 杨国平;汤成春;张建桥;黄蓬;;芬太尼、司可林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在急性心梗猪模型的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5 肖亮;徐克;于世平;王少雷;邵海波;卢涛;王强;郭敏;;经皮经腔内膜剥脱法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制备及影像学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4期
6 杨培梁,王元占,朱玉峰,刘秋菊,刘谋荣,刘华盛,吴湘慧,曾俊岭;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7 景在平,梅志军;针对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夹层分型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13期
8 汤敬东,景在平,熊江,赵新,黄晟,高嵩,贾宝成,赵新,施萍;波动性高血压与中膜板层变化的动物实验[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9 汤敬东,景在平,熊江,赵珺,黄晟,高嵩,贾宝成,赵新,施萍;波动性血压与主动脉中膜板层分离[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10 景在平,包俊敏,周颖奇,赵志青,徐斌,冯翔;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1期
本文编号:
2880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8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