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臂旁外侧核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敏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01:58
   臂旁外侧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LPB)是皮肤温度信号上传通路的重要中继站,参与了前馈体温调节过程。我们前期实验证实,大鼠LPB中分布有对局部脑温变化敏感的热敏和冷敏神经元,但这些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敏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故本课题拟采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等技术,观察突触阻断对LPB神经元放电活动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LPB温度敏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温度对A型钾通道介导的IA电流和HCN通道介导的Ih电流的影响,以揭示LPB神经元温敏特性的形成机制,为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稳定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一个新思路。第一部分突触阻断对大鼠LPB神经元放电活动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目的探讨LPB神经元温度敏感性是否为突触传递形成。方法实验采用健康的SPF级雄性SD大鼠(60~100g),使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胞外记录技术,在鉴别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后,灌流低钙高镁ACSF液,观察突触阻断对LPB神经元放电活动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最后洗脱,观察LPB神经元放电活动与温度敏感性的恢复情况。结果热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与温度敏感性在突触阻断前后无明显变化(n=13,P0.05);中斜率(n=11)与低斜率(n=11)温度不敏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在突触阻断后呈多样性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电幅度无明显变化(P0.05),温度敏感系数大部分明显增加(P0.05)。部分热敏神经元与温度不敏感神经元在洗脱后,放电活动及温度敏感性均可恢复。结论LPB热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是其内在特性。第二部分LPB温度敏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目的观察温度对LPB温度敏感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在细胞水平分析LPB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敏形成机制。方法采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观察温度对不同类型LPB神经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时程、幅度、阈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幅度和前电位上升速率的影响,分析LPB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敏形成机制。结果此部分实验在LPB区域共记录到了75个胞内自发放电神经元,包括23个热敏神经元,8个冷敏神经元,26个中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18个低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升温引起LPB热敏神经元前电位上升速率加快(P0.05),放电频率随之加快,而对其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升温引起LPB冷敏神经元静息电位发生超极化改变(P0.05),而对其前电位上升速率无明显影响;温度升高使LPB神经元动作电位幅度降低和时程缩短(P0.01),但四类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幅度、时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温度对LPB四类神经元的阈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幅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LPB热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与前电位上升速率的温度依赖性变化有关。2.LPB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性与膜电位的温度依赖性变化有关。第三部分LPB神经元温度敏感性形成的离子机制目的观察HCN2通道在LPB神经元上的表达以及温度对LPB神经元IA电流(A型钾通道介导)和Ih电流(HCN通道介导)的影响,分析LPB温度敏感神经元温敏形成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CN2通道在LPB神经元上的表达。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观察温度对不同类型LPB神经元IA和Ih电流幅度,失活或激活时间常数和速率的影响,分析LPB温度敏感神经元温敏形成的离子机制。结果免疫荧光实验证明,HCN2通道在参与体温调节的三个亚核(LPBc、LPBd、LPBel)均有表达。膜片钳实验共记录到了18个LPB神经元在32℃、36℃、39℃时的IA电流活动。其中,热敏神经元6个,中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5个,低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7个。另外,在记录的6个冷敏神经元中,均未发现IA电流。升温引起LPB神经元IA电流幅度增加,但仅热敏神经元在膜电位为+40m V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温引起LPB热敏神经元IA电流的失活时间常数缩短(P0.05),失活速率加快(P0.05);温度对温度不敏感神经元的IA电流的失活时间常数与失活速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此部分实验共记录到了29个LPB神经元在32℃、36℃、39℃时的Ih电流活动。其中,热敏神经元7个,中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8个,低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9个,冷敏神经元5个。升温引起LPB神经元Ih电流幅度增加,但仅热敏神经元在膜电位为-120m V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温引起LPB热敏神经元Ih电流的激活时间常数缩短(P0.05),激活速率加快(P0.05);温度对其他三类神经元的Ih电流的激活时间常数与激活速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HCN2通道在正常大鼠LPB的三个亚核(LPBc、LPBd、LPBel)中均有表达。2.LPB热敏神经元温度敏感性形成的离子机制与IA电流(A型钾通道介导)的温度依赖性失活有关。3.LPB热敏神经元温度敏感性形成的离子机制与Ih电流(HCN通道介导)的温度依赖性激活有关。
【学位单位】:成都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3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突触阻断对大鼠LPB神经元放电活动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试剂
        2.4 溶液配制
        2.5 实验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突触阻断对LPB热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3.2 突触阻断对LPB神经元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LPB温度敏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试剂
        2.4 溶液配制
        2.5 实验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温度对LPB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
        3.2 温度对LPB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
        3.3 温度对LPB神经元动作电位幅度和时程的影响
        3.4 温度对LPB神经元阈电位的影响
        3.5 温度对LPB神经元AHP幅度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LPB神经元温度敏感性形成的离子机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免疫荧光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电生理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3.2 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E.Hamke;张炜;;压力指数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国外固体火箭技术;1987年04期

2 张南鹭;;国产道路沥青温度敏感性的研究[J];石油沥青;1988年03期

3 李亘松;姚承禹;;电刺激猫前乙状回皮层对吻侧下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89年02期

4 范少辉;唐晓鹿;漆良华;刘广路;官凤英;杜满义;;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赵小兵;张巍巍;王国耀;史凯兴;秦朝菲;;荧光现象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观察[J];物理实验;2017年06期

6 赵志敏;赵成义;;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棉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7 刘建立;王薇;杜启云;;复合纳滤膜的温度敏感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1期

8 岳希洁;蒋雪薇;罗晓明;周慧;刘永乐;陈代文;周志明;;酿酒酵母温度敏感性突变株的选育[J];食品与机械;2016年08期

9 才旦卓玛;刚存武;范洁茹;周益林;段霞瑜;邹亚飞;宛琼;纳添仓;;2012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5年01期

10 赵敏;戴洁;;黑炭降解和氧化的温度敏感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孙靖;激活温度敏感性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调控血管功能和血压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3 周焱;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矿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崔培媛;施肥、硝化抑制剂和温度对农田土壤N_2O释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5 符力;中国低温湿地有机质厌氧降解的温度敏感性及纳米四氧化三铁促进甲烷产生[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贾子毅;干旱区白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臧永;锂离子电池富锂相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汪之国;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零偏特性与电子系统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马颖颖;温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方建林;用于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新型栓塞剂温敏纳米凝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綦黄鹏;臂旁外侧核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敏机制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8年

2 吴佳妮;稀土掺杂的四氟化物纳米颗粒的结构、发光和温度敏感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赵佳佳;几种水田和旱地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敏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廖晔;温度敏感性多肽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何清华;闽江河口3种植被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温度敏感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丁沙;低温度敏感性混凝土的制备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蕊;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若梦;内蒙古典型草地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9 张浩;长期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10 谭亮;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包裹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1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81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