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骨肛管横隔CT的解剖学特点
发布时间:2021-02-26 22:23
目的探讨坐骨肛管横隔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非肛区疾患就诊者盆部CT图像,行1. 5 mm薄层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合适的窗技术下观察坐骨肛管横隔及其邻近脂肪组织的CT表现。结果坐骨肛管横隔上方脂肪组织密度低于下方,两者间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女性比较,男性的下方肛管皮下间隙脂肪组织密度更高,导致上、下方脂肪组织密度差异肉眼可辨识的比例(88. 37%)高于女性(38. 37%),该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坐骨肛管横隔CT直接显影率约23. 26%,呈较对称线型全程、线型部分或分枝型软组织密度影,由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之间发出,走向坐骨结节。统计直接显影者的最大厚径,左、右侧均值分别为(2. 50±0. 46) mm、(2. 89±0. 78) mm,其中男性与女性双侧厚度均值分别为(2. 71±0. 43) mm、(2. 69±0. 44) mm。结论依据CT图像上坐骨肛管横隔上方坐骨直肠间隙与下方肛区皮下间隙脂肪密度差异,可以判定其位置,部分人可在CT上直接显影。
【文章来源】:解剖学报. 2019,5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坐骨肛管横隔上、下方间隙内脂肪组织MSCT密度差异
坐骨肛管横隔MSCT表现
本文编号:3053259
【文章来源】:解剖学报. 2019,5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坐骨肛管横隔上、下方间隙内脂肪组织MSCT密度差异
坐骨肛管横隔MSCT表现
本文编号:3053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0532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