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抗结核新型化合物的筛

发布时间:2017-04-15 09:18

  本文关键词:抗结核新型化合物的筛选、初步评价及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全球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耐药TB的出现及TB与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共感染使人类对抗TB新药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传统的抗TB药物研发模式所需周期长、成本高,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抗TB新药诞生。本实验利用新型的抗TB药物筛选模型,成功的筛选到一种化合物(5k),在体内和体外的评价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利用该模型,可以在体内外连续检测同一样品,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底物,仅需3-5天便可以对药物活性进行快速评价,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在活性检测中:使用无抗性的自主发光的H37Ra (Selectable Marker-free Autolumin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a, UAIRa)对一系列化合物进行初筛,筛选出包括5k在内的数十个具有体外杀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用无抗性自主发光的H37Rv (Selectable Marker-free Autolumin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UAlRv)对这些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做进一步验证,发现5k的体外杀菌效果较好;并且对于临床耐药菌株,5k也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在体内对于药物活性的检测中,使用不同剂量的5k对感染UAIRa的BALB/c小鼠进行治疗,发现5k在体内也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效果,其杀菌效果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性,并且没有表现出体内毒性。初步的体内评价表明5k有希望成为抗TB新药。自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研发一种安全有效的HIV疫苗。科研人员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提出HIV疫苗需要诱发机体多重免疫反应。这样,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可以在病毒感染时中和部分病毒,其后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的免疫反应能够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降低HIV载量,并减少HIV的传播效率,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目的。近年来,由于性传播途径成为HIV传播的主要方式,所以能够诱发机体粘膜免疫反应的分枝杆菌疫苗载体在疫苗研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将HIV-1的Env抗原展示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smeg)表面,构建HIV疫苗,检测发现,该疫苗可以诱发机体长期的粘膜免疫反应,并且抗原表达在表面的免疫效果好于抗原表达在胞内。对HⅣ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和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只有当针对Gag的反应更强时,病毒载量才会下降。基于以上成果,本实验选择了三种不同载体蛋白的表面展示系统,在新型的无任何毒力的Msmeg疫苗载体的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构建重组菌株。
【关键词】:结核病 筛药模型 HIV 表面展示 疫苗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结核病概述10-14
  • 1.1.1 结核病10
  • 1.1.2 Mtb的生物学特性10-11
  • 1.1.3 Mtb的致病机制11
  • 1.1.4 TB的防治11-12
  • 1.1.5 耐药TB的出现12-14
  • 1.1.6 抗TB新药的研发14
  • 1.2 艾滋病概述14-20
  • 1.2.1 艾滋病14-15
  • 1.2.2 HIV的生物学特性15-16
  • 1.2.3 HIV的致病机制16
  • 1.2.4 HIV的治疗16
  • 1.2.5 HIV疫苗的研发16-17
  • 1.2.6 利用重组BCG构建HIV疫苗17-19
  • 1.2.7 利用重组Msmeg构建HIV疫苗19-20
  • 第二章 抗结核新型化合物的筛选、初步评价20-29
  • 2.1 引言20-21
  • 2.2 实验材料21-23
  • 2.2.1 实验菌株与实验动物21
  • 2.2.2 主要试剂和耗材21
  • 2.2.3 抗生素与药物21-22
  • 2.2.4 常用培养基与相关溶液22
  • 2.2.5 实验仪器22-23
  • 2.3 实验方法23-24
  • 2.3.1 抗TB新型化合物活性的体外检测23-24
  • 2.3.2 抗TB新型化合物活性的体内检测24
  • 2.4 结果与讨论24-27
  • 2.4.1 抗TB新型化合物体外活性的评价24-26
  • 2.4.2 抗TB新型化合物体内活性的初步评价26-27
  • 2.5 小结27-29
  • 第三章 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29-59
  • 3.1 引言29-32
  • 3.2 实验材料32-34
  • 3.2.1 实验菌株与质粒32
  • 3.2.2 主要试剂和耗材32-33
  • 3.2.3 抗生素与药物33
  • 3.2.4 常用培养基与相关溶液33-34
  • 3.2.5 实验仪器34
  • 3.3 实验方法34-50
  • 3.3.1 携带载体蛋白基因的质粒构建34-37
  • 3.3.2 载体蛋白基因与hsp60启动子连接的质粒构建37-39
  • 3.3.3 携带eGFP基因的质粒构建39-41
  • 3.3.4 eGFP基因与载体蛋白基因连接的质粒构建41-42
  • 3.3.5 eGFP的表面展示整合型质粒构建42-44
  • 3.3.6 eGFP表面展示质粒转化ZWY244
  • 3.3.7 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验证eGFP的表达44-45
  • 3.3.8 携带抗原SIV Gag基因的质粒构建45-47
  • 3.3.9 抗原SIV Gag基因与载体蛋白基因连接的质粒构建47-48
  • 3.3.10 抗原SIV Gag基因的表面展示整合型质粒的构建48-50
  • 3.3.11 抗原SIV Gag转化新型疫苗载体ZWY250
  • 3.4 结果与讨论50-58
  • 3.4.1 用于建立和对比表面展示系统的质粒的构建50-54
  • 3.4.2 表面展示的可行性验证54-55
  • 3.4.3 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55-58
  • 3.5 小结58-59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4.1 总结59
  • 4.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66-72
  • 致谢72-7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7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兰,潘卫,马仲才,陈秋莉,武文斌,曹明媚,戚中田;噬菌体表面展示人干扰素-α 2b[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贾帅争,孙红琰,王全立;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及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2期

3 辛忠涛;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在微生物表面展示文库筛选中的应用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年03期

4 陶站华;王凤芝;;酵母表面展示酶技术[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3期

5 孙平楠;张学成;陈云松;臧晓南;;酿酒酵母表面展示鲑鱼降钙素多肽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8期

6 杨敬;;细菌表面展示系统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年02期

7 冯金;洪愉;井申荣;曾韦锟;;乳酸乳球菌表面展示技术中锚定基序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03期

8 许国双,王汉民,陈威,杨为松,白雪帆;人源性抗汉坦病毒抗体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与筛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年06期

9 刘向昕,展德文,张兆山;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年02期

10 许国双;黄长形;杨为松;;表面展示技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毓芳;李春华;马立新;;酵母表面展示载体系统构建及表达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谢建平;霍克克;王洪海;;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药物先导物筛选模型[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谢建平;霍克克;王洪海;;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筛选抗体和药物先导物[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何明雄;冯红;张义正;;运动发酵单胞菌细胞表面展示载体的构建与基因表达[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渝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筛选生物活性肽——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的研究和应用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高超;徐小曼;马翠卿;许平;;芽胞表面展示系统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刘琼;王春凤;杨桂连;秦守涛;刘曼;;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张红星;李茜茜;叶婷;郑世学;李林;;降解有机磷化合物的大肠杆菌表面展示工程菌的构建与酶活分析[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国庆 张灏;食品生物技术学科国内外比较分析(中)[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王米舛;战争应该被重新定义[N];中国邮政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礼溪;解脂耶罗威亚酵母菌表面展示质粒的构建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庆杰;新型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孙宇飞;真菌疏水蛋白表面展示对毕赤酵母细胞疏水性及共展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胡淑敏;新型乳酸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潜在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尼秀媚;普鲁兰短梗霉HN2-3菌株碱性蛋白酶的纯化、基因克隆、表达、表面展示及生产活性肽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孙慧;新型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鸡球虫EtMic2活载体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贺;乳果糖制备用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D];江南大学;2013年

8 刘文山;脂肪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面展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许朝晖;大肠杆菌细胞表面展示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10 刘萱;基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HIV抗体分离和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甜甜;布拉氏酵母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2 江逢春;脂肪酶的新型毕赤酵母表面展示及其在非水相催化中的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邵小虎;苏云金芽胞杆菌自溶素蛋白用于构建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龙刚;吸附贵重金属离子的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5 冯琮;表面展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毕赤酵母的发酵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燕;a凝集素表面展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及发酵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叶婷;假单胞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金属硫蛋白的表面展示[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方彩云;利用细菌表面展示技术构建镉耐受性的重组根瘤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秀琴;毕赤酵母表面展示脂肪酶催化规模化糖酯合成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付玮;基于黄单胞菌冰核蛋白N端表面展示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抗结核新型化合物的筛选、初步评价及表面展示SIV Gag抗原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08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