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结合化学单侧迷路切除术建立急性前庭损伤小鼠模型
发布时间:2021-09-02 05:44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J小鼠急性前庭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行为学评估。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0~30g)共21只,随机分成单侧迷路切除术组(n=15)及假手术组(n=6)两组。单侧迷路切除术组小鼠,在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其左耳的单侧迷路切除术(UL),行耳前切口,钝性分离组织,勾除鼓膜、锤骨、砧骨,电凝镫骨动脉,勾除镫骨,打开镫骨底板,暴露前庭池,用吸引器吸除流出的内淋巴液,用精细的勾针分离椭圆囊及球囊,并用勾针破坏该区域剩余的前庭神经上皮细胞及半规管,最后往前庭内塞入含有无水乙醇的明胶海绵,缝合皮肤。而假手术组小鼠,通过耳前切口打开其外耳道,缝合皮肤。对所有术后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在术后第10天进行爬杆试验、平衡木试验的行为学检测。结果所有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小鼠在清醒后均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偏斜姿势,头右偏,走路时向右转圈,身体筒状翻滚,提尾时出现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以上体征在一周内逐渐缓解。术后第10天,手术组跟假手术组相比,爬杆试验(P=0.000)及平衡术试验(P=0.002)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使用单侧迷路切除术(UL)配合...
【文章来源】: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的小鼠开始出现提尾后的以身体为轴线的快速旋转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的小鼠在清醒后均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偏斜姿势(图1),头右偏,行走时向右转圈,身体呈筒状翻滚,提尾时出现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图2)。术后第二天,症状基本同前。在术后第三天,行走时向右转圈,身体筒状翻滚的体征出现明显的改善。并随着时间推移,以上体征逐渐缓解。在一周后,可观察到小鼠的前庭症状完成初步代偿。但提尾时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在术后2个月时依然存在。而假手术组小鼠在清醒后并无前庭损伤的症状出现。图2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的小鼠开始出现提尾后的以身体为轴线的快速旋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复发作性眩晕豚鼠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表达的研究[J]. 饶秀丽,尹时华,侯涛,朱子昂,龙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05)
[2]前庭代偿机制研究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J]. 时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9)
[3]迷路瘘管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J]. 饶秀丽,尹时华,侯涛,朱子昂,龙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01)
[4]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J]. 吴子明,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01)
[5]前庭神经切断术后的前庭代偿观察[J]. 王锡温,张庆泉,赵利敏,张天振,王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6(04)
[6]谷氨酸及其受体与前庭代偿[J]. 陈钢,殷善开.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03)
本文编号:3378429
【文章来源】: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的小鼠开始出现提尾后的以身体为轴线的快速旋转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的小鼠在清醒后均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偏斜姿势(图1),头右偏,行走时向右转圈,身体呈筒状翻滚,提尾时出现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图2)。术后第二天,症状基本同前。在术后第三天,行走时向右转圈,身体筒状翻滚的体征出现明显的改善。并随着时间推移,以上体征逐渐缓解。在一周后,可观察到小鼠的前庭症状完成初步代偿。但提尾时以身体为轴线的旋转在术后2个月时依然存在。而假手术组小鼠在清醒后并无前庭损伤的症状出现。图2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的小鼠开始出现提尾后的以身体为轴线的快速旋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复发作性眩晕豚鼠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表达的研究[J]. 饶秀丽,尹时华,侯涛,朱子昂,龙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05)
[2]前庭代偿机制研究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J]. 时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9)
[3]迷路瘘管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J]. 饶秀丽,尹时华,侯涛,朱子昂,龙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01)
[4]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J]. 吴子明,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01)
[5]前庭神经切断术后的前庭代偿观察[J]. 王锡温,张庆泉,赵利敏,张天振,王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6(04)
[6]谷氨酸及其受体与前庭代偿[J]. 陈钢,殷善开.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03)
本文编号:3378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3784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