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调节的新型选择性自噬—高尔基体自噬
发布时间:2021-10-29 09:02
目的:目前已报道了线粒体自噬等与细胞器相关的多种选择性自噬,推测可能存在降解和清除细胞器高尔基体的高尔基体自噬。本课题拟证明一种新型选择性自噬-高尔基体自噬的存在,发现高尔基体外膜蛋白GOLPH3能够作为自噬受体蛋白调控高尔基体自噬的发生,且高尔基体自噬介导了apelin-13/APJ促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方法:1.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高尔基体顺式膜囊标志蛋白GM130-RFP与自噬标志蛋白LC3B-GFP的荧光共定位情况;2.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高尔基体反式膜囊标志蛋白TGN46-RFP与自噬标志蛋白LC3B-GFP的荧光共定位情况;3.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高尔基体自噬的发生;4.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观察GOLPH3与LC3B的蛋白相互作用。5.采用siRNA干扰GOLPH3来观察高尔基体自噬的情况;6.过表达APJ受体观察高尔基体自噬的发生;7.免疫组化观察尸检心肌肥厚病人体内GOLPH3的表达情况;8.细胞计数仪检测心肌细胞直径及体积。结果:1.饥饿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s)以及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内的高...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实验材料
2.1 实验细胞
2.2 主要质粒、抗体、试剂
2.3 主要仪器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荧光共定位
3.3 免疫共沉淀
3.4 免疫印迹
3.5 RNA干扰技术
3.6 透射电镜
3.7 质谱分析法
3.8 免疫组织化学法
3.9 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检测
3.10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饥饿、缺氧、雷帕霉素引起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1.1 饥饿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1.2 缺氧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1.3 雷帕霉素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2 高尔基体应激诱导剂引起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3 Apelin-13、过表达APJ、AngII、压应力均能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4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饥饿诱导高尔基体自噬
4.5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pelin-13、AngII及压应力诱导高尔基体自噬
4.6 饥饿、缺氧、雷帕霉素诱导GOLPH3与LC3B发生相互作用
4.7 高尔基体应激诱导剂引起GOLPH3与LC3B发生相互作用
4.8 Apelin-13、过表达APJ、AngII以及压应力诱导GOLPH3与LC3B发生相互作用
4.9 干扰GOLPH3的表达能够抑制高尔基体自噬
4.10 高尔基体自噬介导了Apelin-13/APJ促心肌细胞肥大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翻译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64380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实验材料
2.1 实验细胞
2.2 主要质粒、抗体、试剂
2.3 主要仪器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荧光共定位
3.3 免疫共沉淀
3.4 免疫印迹
3.5 RNA干扰技术
3.6 透射电镜
3.7 质谱分析法
3.8 免疫组织化学法
3.9 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检测
3.10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饥饿、缺氧、雷帕霉素引起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1.1 饥饿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1.2 缺氧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1.3 雷帕霉素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2 高尔基体应激诱导剂引起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3 Apelin-13、过表达APJ、AngII、压应力均能诱导高尔基体标志蛋白和自噬标志蛋白发生荧光共定位
4.4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饥饿诱导高尔基体自噬
4.5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pelin-13、AngII及压应力诱导高尔基体自噬
4.6 饥饿、缺氧、雷帕霉素诱导GOLPH3与LC3B发生相互作用
4.7 高尔基体应激诱导剂引起GOLPH3与LC3B发生相互作用
4.8 Apelin-13、过表达APJ、AngII以及压应力诱导GOLPH3与LC3B发生相互作用
4.9 干扰GOLPH3的表达能够抑制高尔基体自噬
4.10 高尔基体自噬介导了Apelin-13/APJ促心肌细胞肥大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翻译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64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4643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