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田鼠重组朊蛋白在RT-QuIC反应上的特点及其关键位点的变化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9 03:23
朊病毒病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类罕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人类中主要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库鲁病(Kuru)、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吉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症(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GSS)等,在动物中主要包括牛的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BSE)和羊瘙痒病(Scrapie)等。朊病毒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认知障碍,最终导致死亡,其病理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海绵状变性、淀粉样斑块、神经元丢失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目前该病较普遍认同的机制为正常构象的朊蛋白(PrPC)错误折叠,转变为异常朊蛋白(PrPSc),产生神经毒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积累并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堤岸田鼠对很多种属的朊病毒易感。我们比较发现在堤岸田鼠的朊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只有两个位点是同仓鼠和小鼠都不相同的,分别是位于C端的227和230位...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朊病毒
1.1.2 朊蛋白的结构
1.1.3 朊病毒病
1.1.4 朊病毒毒株
1.1.5 种属屏障
1.1.6 朊病毒的传播
1.1.7 朊病毒致病分子机制
1.1.8 人朊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
1.1.9 PMCA和RT-QuIC
1.2 研究目的、内容、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引物序列
2.1.2 材料与试剂盒
2.1.3 酶和抗体
2.1.4 溶液、缓冲液
2.1.5 朊病毒毒株
2.1.6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2.2.2 蛋白免疫印迹
2.2.3 考马斯亮蓝染色
2.2.4 质粒转化
2.2.5 构建蛋白表达质粒
2.2.6 蛋白表达纯化
2.2.7 BCA蛋白浓度测定
2.2.8 RT-QuIC反应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Vole野生型及其两种突变体蛋白表达
3.2 Vole野生型及其两种突变体具有更高的RT-QuIC反应效率
3.3 四种重组蛋白RT-QuIC反应效率比较
3.4 改变毒株后4种重组蛋白RT-QuIC反应效率比较
3.5 Vole野生型及其两种突变体蛋白等电点和疏水能力分析
3.6 Vole-WT和Ha-WT3D图像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773890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朊病毒
1.1.2 朊蛋白的结构
1.1.3 朊病毒病
1.1.4 朊病毒毒株
1.1.5 种属屏障
1.1.6 朊病毒的传播
1.1.7 朊病毒致病分子机制
1.1.8 人朊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
1.1.9 PMCA和RT-QuIC
1.2 研究目的、内容、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引物序列
2.1.2 材料与试剂盒
2.1.3 酶和抗体
2.1.4 溶液、缓冲液
2.1.5 朊病毒毒株
2.1.6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2.2.2 蛋白免疫印迹
2.2.3 考马斯亮蓝染色
2.2.4 质粒转化
2.2.5 构建蛋白表达质粒
2.2.6 蛋白表达纯化
2.2.7 BCA蛋白浓度测定
2.2.8 RT-QuIC反应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Vole野生型及其两种突变体蛋白表达
3.2 Vole野生型及其两种突变体具有更高的RT-QuIC反应效率
3.3 四种重组蛋白RT-QuIC反应效率比较
3.4 改变毒株后4种重组蛋白RT-QuIC反应效率比较
3.5 Vole野生型及其两种突变体蛋白等电点和疏水能力分析
3.6 Vole-WT和Ha-WT3D图像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773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7738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