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崎克罗诺杆菌耐干燥特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4 01:40
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属肠杆菌科,克罗诺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菌,菌株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兼性厌氧,是一类能够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生存的机会性致病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物中,通过环境接触和摄食等途径进入动物和人体,感染阪崎克罗诺杆菌可能危及新生儿、婴幼儿的生命,对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同样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由于该菌对人类健康较强的危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致病性和毒力因子是该菌的研究重点。阪崎克罗诺杆菌优于其他致病菌的干燥环境耐受性使其能够更长时间存活于水分活度较低的食品中,增加了人类感染患病的风险,但现有对于该菌的干燥环境耐受性机制的认识和研究尚不完善,因此,本课题对食品基质中分离得到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展开了干燥环境耐受性机制研究和讨论。课题对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MLST分型后确定菌株分布于20个ST型,通过6天的菌株耐干燥性实验对各菌株干燥环境耐受性进行评估,结合MLST分型结果分析分析发现,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耐干燥性与其所属ST型无对应关系。对耐干燥性较强和较弱菌株共4株菌株进行1 h的干燥刺激,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克罗诺杆菌属
1.1.2 阪崎克罗诺杆菌
1.1.3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耐干燥性研究
1.1.4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
1.1.5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分型研究
1.1.6 细菌蛋白组学分析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活化及培养
2.2.2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MLST分型
2.2.3 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耐干燥性评估方法
2.2.4 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与抗干燥环境相关基因干燥刺激前后表达量变化情况
2.2.5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干燥刺激前后菌株细胞形态观察
2.2.6 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形成能力评估方法
2.2.7 不同菌膜形成能力菌株形成菌膜的拉曼光谱检测
2.2.8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的蛋白组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的MLST分型结果
3.2 45株菌株的耐干燥性评估结果
3.3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干燥刺激前后的细菌形态观察观察
3.4 实验菌株的准备和干燥刺激条件的优化
3.5 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耐干燥性菌株中10个相关基因干燥刺激前后表达量变化情况
3.6 45株菌株的菌膜形成情况
3.7 菌膜的拉曼光谱检测
3.8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的蛋白组学分析
3.8.1 蛋白提取结果
3.8.2 LC-MS/MS TIC和Base Peak谱图
3.8.3 定量结果分析
3.8.4 定量数据分析
4 结论
4.1 课题总结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本文编号:3846302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克罗诺杆菌属
1.1.2 阪崎克罗诺杆菌
1.1.3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耐干燥性研究
1.1.4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
1.1.5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分型研究
1.1.6 细菌蛋白组学分析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活化及培养
2.2.2 阪崎克罗诺杆菌的MLST分型
2.2.3 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耐干燥性评估方法
2.2.4 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与抗干燥环境相关基因干燥刺激前后表达量变化情况
2.2.5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干燥刺激前后菌株细胞形态观察
2.2.6 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菌膜形成能力评估方法
2.2.7 不同菌膜形成能力菌株形成菌膜的拉曼光谱检测
2.2.8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的蛋白组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4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的MLST分型结果
3.2 45株菌株的耐干燥性评估结果
3.3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干燥刺激前后的细菌形态观察观察
3.4 实验菌株的准备和干燥刺激条件的优化
3.5 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耐干燥性菌株中10个相关基因干燥刺激前后表达量变化情况
3.6 45株菌株的菌膜形成情况
3.7 菌膜的拉曼光谱检测
3.8 不同耐干燥性菌株的蛋白组学分析
3.8.1 蛋白提取结果
3.8.2 LC-MS/MS TIC和Base Peak谱图
3.8.3 定量结果分析
3.8.4 定量数据分析
4 结论
4.1 课题总结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本文编号:3846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84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