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EGCG-p抗EV71病毒的分子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17-06-04 23:17

  本文关键词:EGCG-p抗EV71病毒的分子作用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EV71肠道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毒。每年有数百万儿童遭受手足口病困扰,可是现今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EGCG是一种天然的抗病毒药物,已经被证明有多种病毒的抗病毒效果。EGCG具有抗多种病毒的功效,而且其成分来源于茶叶,毒副作用小对发展新药拥有巨大的潜力。EGCG在水中不稳定,而且容易氧化导致损失。为此,我们用的是已经被证明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经过修饰的脂溶性的EGCG-p(结合了脂肪酸棕榈酸酯Palmitate), EGCG-p提高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到目前为止,鲜有人对EGCG-p抗EV71病毒进行研究,EGCG-p抗EV71病毒仍然是一个未知领域,为了验证EGCG-p具有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本文对EGCG-p体外抗EV71病毒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的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EV71在人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中的增殖活动比其他细胞活跃,增殖效率比其他细胞高,因此选取RD细胞作为细胞基质进行体外实验。我们用三种不同方法(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物;病毒与药物同时添加)研究EGCG-p抗EV71病毒效果,我们先对EV71病毒进行毒力测试,测得病毒毒力后再运用不同添加病毒与药物的次序方法进行实验,当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后运用氯仿抽提RNA法进行RNA抽提,然后逆转录以获得EV71病毒cDNA,最后对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具有显著效果。据此,我们认为EGCG-p具有预防EV71病毒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EGCG-p抗EV71病毒的分子作用机理,本研究克隆表达了SCARB2受体蛋白与EV71病毒蛋白VP1,通过分子相互作用仪对SCARB2、EGCG-p与VP1进行相互作用。SCARB2受体与VP1进行测试,结果显示SCARB2受体与VP1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平均值是0.045μM,Full R2是0.96,说明软件拟合计算可信度比较高。然后我们再对SCARB2受体与EGCG-p进行相互作用,计算出SCARB2受体与EGCG-p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平均值是0.0176μM,Full R2是0.95,说明软件拟合计算可信度比较高。最后对SCARB2+EGCG-p与VP1的进行相互作用。比较SCARB2受体与VP1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平均值是0.045μM。SCARB2+EGCG-p与VP1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平均值是0.549μM,FullR2是0.925。得出在EGCG-p存在下,SCARB2与VP1的亲和力降低了,从分子水平上说明EGCG-p具有抗病毒作用。从这些实验结果可得出EGCG-p能与受体蛋白SCARB2结合,阻止了EV71病毒的入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EGCG-p能起到抗病毒作用,起到预防效果。
【关键词】:EGCG-p EV71 SCARB2 VP1 抗病毒 分子作用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研究背景8-15
  • 1.1 手足口病8
  • 1.2 病毒8-9
  • 1.3 病毒侵入细胞的机理9-10
  • 1.4 EV71肠道病毒10
  • 1.5 人肠道病毒EV71受体10-12
  • 1.6 EGCG12
  • 1.7 EV71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12-13
  • 1.8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其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EGCG-p的抗病毒效果15-23
  • 2.1 实验材料15
  • 2.1.1 主要仪器及试剂15
  • 2.1.2 溶液配置15
  • 2.2 实验方法15-18
  • 2.2.1 细胞毒性试验15-16
  • 2.2.2 EV71病毒对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16
  • 2.2.3 细胞和病毒的培养16
  • 2.2.4 RNA的提取16
  • 2.2.5 逆转录以获得EV71病毒cDNA16-17
  • 2.2.6 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 mRNA17-18
  • 2.3 结果18-22
  • 2.3.1 细胞毒性试验分析18-19
  • 2.3.2 EV71病毒滴度19
  • 2.3.3 EGCG-p的抗病毒效果19-22
  • 2.4 讨论22-23
  • 第三章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23-31
  • 3.1 实验材料23-24
  •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23
  • 3.1.2 溶液配置23-24
  • 3.2 实验方法24-31
  • 3.2.1 目的基因SCARB2的扩增24-25
  • 3.2.1.1 人RD细胞总RNA的提取24
  • 3.2.1.2 逆转录以获得cDNA24-25
  • 3.2.1.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体系,SCARB2的PCR扩增25
  • 3.2.1.4 DNA的片段电泳回收25
  • 3.2.2 pET28a-SCARB2质粒的构建25-27
  • 3.2.3 SCARB2的过表达27
  • 3.2.4 SCARB2蛋白纯化27-28
  • 3.2.5 SCARB2蛋白表达纯化实验结果28-29
  • 3.2.6 蛋白浓度的测定29-31
  • 第四章 SCARB2与EGCG-p、VP1的分子相互作用研究31-38
  • 4.1 实验材料31-32
  • 4.1.1 试剂溶液31
  • 4.1.2 溶液31-32
  • 4.2 实验方法32-35
  • 4.2.1 SCARB2受体与VP1亲和力测定32-33
  • 4.2.2 SCARB2受体与EGCG-p亲和力测定33
  • 4.2.3 SCARB2+EGCG-p与VP1亲和力测定33-35
  • 4.3 结果与讨论35-38
  • 4.3.1 SCARB2受体与VP1的相互作用35-36
  • 4.3.2 SCARB2受体与EGCG-p相互作用36-37
  • 4.3.3 SCARB2+EGCG-p与VP1的相互作用37-38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38-40
  • 5.1 讨论38
  • 5.2 主要结论38-39
  • 5.3 创新点39
  • 5.4 不足与展望39-40
  • 参考文献40-44
  • 附图44-45
  • 致谢45-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远超;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络合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2 朱小茜,徐晓燕,黄义德,武德传;多酚类物质对烟草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3 严赞开;;仙人掌中多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4 李莉;田士林;;苹果中多酚含量测定与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赵洪颜;林昊;金玉姬;朴仁哲;;地黄叶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薄层色谱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吕群金;衣杰荣;丁勇;;微波法提取杨桃渣中多酚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7 周贞兵;戴腾飞;王士长;梁珠民;;马尾藻多酚的提取·分离提纯及抗菌活性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8 滕道祥;马利华;秦卫东;;牛蒡多酚的提取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9 杜运平;徐浩;张宗和;黄嘉玲;;板栗苞多酚提取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张佳琪;黄灏;吕远平;姚开;;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涂膜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宇琴;崔芳;刘艳红;吴国良;王勇;;核桃枝条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郝艳宾;齐建勋;王克建;张建甫;吴春林;王维霞;;核桃仁中的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彭鑫林;王辉宪;谢聃;马玉美;欧阳建文;王仁才;熊兴耀;;葡萄籽中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提取物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克建;范志远;齐建勋;郝艳宾;;铁核桃品种“漾泡”、“三台”种仁主要营养成分分析[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亚娟;单志华;杨利华;邵双喜;;结合鞣中氧化淀粉对鞣剂的吸收阻尼[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王全杰;李超;王延青;;核桃青皮中单宁的类型及含量测定[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桂洁;;菜粕中所含抗营养因子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8 吕鹏;张振凌;;山药加工炮制及非药用部位的研究进展[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韩玲玲;苑兆和;冯立娟;;石榴多酚的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才;植物多酚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延书;葡萄果实着色前后ABA代谢合成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春明;杨树品系低温生理响应及相关差异蛋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谷加存;中国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寿命及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李彦杰;黄原胶分子的辐射修饰、产物特征及功能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李倩;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国龙;甜菜苗期对干旱适应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瑞;植物多酚对皮革中Cr(Ⅵ)的防治机理及防治作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芒;肚倍蚜适应单宁环境机理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罗海波;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慧臻;荔枝果肉多酚及脂肪酸指纹图谱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万鹏;荔枝果汁非酶褐变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余轩;‘磨盘柿’果实乙醇和冻融脱涩技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秀菊;蓝莓干酒及蓝莓酒渣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睿;海带和菲律宾蛤仔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北川;橄榄多酚中酪醇等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黄珊;大球盖菇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肖青青;个旧鸡街农作物食品安全现状及整治技术[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莉莉;PP无纺布上功能分子的固定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衣申艳;甘薯茎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基因型差异与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EGCG-p抗EV71病毒的分子作用机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422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