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抑郁量表和自杀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13.4%、5.4%、2.2%。2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与抑郁、自杀显著正相关(r=0.15~0.29,Ps0.01)。3总体上,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自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30.6%),抑郁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Sobel=3.35、4.48,Ps0.01)。4在男生群体中,抑郁能够部分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完全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而在女生群体中,抑郁能够完全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部分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结论:青少年受欺负对自杀有显著影响,抑郁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单位】: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关键词】: 网络受欺负 传统受欺负 自杀 抑郁 性别差异
【基金】: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学校道德氛围对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JCJYB151700040)
【分类号】:B846
【正文快照】: 青少年自杀是一项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青少年因伤害致死的第三原因[1]。识别导致自杀的相关因素对干预青少年自杀具有重要价值。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受欺负是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Kim等[2]对国外基于青少年被试的37项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帮琼;;计算机焦虑的性别差异及其研究综述[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4期
2 李春秋;曹慧;张建新;史占彪;;大学生择偶偏爱性别差异及其与一般社会信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3 徐力青;;为什么女性比男性长寿[J];世界科学;1989年01期
4 党汝霖;张怀tk;;西安人髋骨的性别差异[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3期
5 翁信会,叶江水,许维森;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性别差异[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6 立夏;;正视性别差异 男孩可以“不乖”[J];时尚育儿;2010年07期
7 黄任之;抛弃和预测青少年抑郁的关系[J];海南医学;2005年05期
8 李艳艳;鲍丙刚;吴珊珊;;大学生病理性上网的性别差异成因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熊国平;正常颅面生长的性别差异[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年05期
10 ;疼痛与性别差异[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珠;李大魁;;药物临床研究中的性别差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伍秋萍;蔡华俭;;对中国人自尊性别差异的元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天强;张大均;;心理韧性性别差异的元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牛勇;邱香;;弗洛伊德的性别差异及其启示[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有智;金彩芬;;从性别差异到性别偏见看女性的处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段海军;麻丽丽;赵慧芳;;面孔与物体识别能力及其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建华;;小学生焦虑特征的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威斯康星大学 利玛·阿普尔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麦曦 岳英整理;直面学术界中的性别差异[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郁枫;儿童思维的性别差异[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观熙;用影像呈现贫困枷锁下婚姻交易的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4年
4 陈勇;基因表达有性别差异“对性下药”有望实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高路;上海职场:高学历人群性别差异不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谢明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剂科副教授马虹英提醒:临床用药勿忽视性别差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李敏谊;性别差异与文化偏见[N];人民日报;2011年
8 苏子川 江苏 南京;正视女性就业的“性别差异”[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郑渝川;别让性别差异影响你的生意[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凌菲;学习与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庆宝;字形和表象有关任务的脑功能连通和性别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乔国芬;主动脉压力感受器神经元与反射调节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海波(Robert Grzybowski);汉语礼貌表达方式的性别语言差异性调查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45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