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栓法及结扎法制作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7-15 21:01
本文关键词:线栓法及结扎法制作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的比较
【摘要】:用线栓和结扎股动脉两种方法制备SD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通过多普勒激光扫描记录各组双下肢血流灌注值(PU),取大鼠双后肢腓肠肌及线栓处股动脉进行HE染色;手术侧腓肠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结果显示,结扎组的组织炎症、水肿发生时间较线栓组提前,而组织血流灌注在第49天时两组并无太大差异,结扎组的VEGF和CD31变化时间均比线栓组提前,但两者的变化趋势是一样的,在第49天时除线栓组CD31外,均可恢复正常水平。长时间观察两种模型并没有太大差异,故两种方法都可制作慢性下肢缺血模型。
【作者单位】: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
【关键词】: 结扎法 线栓法 下肢缺血模型
【基金】:四川省卫生计生委2014年科研基金(编号:140035)
【分类号】:R-332;R543
【正文快照】: 2016-03-04接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改变,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y disease,P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对下肢缺血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治疗手段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而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础。目前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暴;兔急性下肢缺血模型的建立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2 陶杰;CREG调控内皮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在小鼠下肢缺血模型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5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5457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