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肝细胞模型的优化及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的毒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原代肝细胞模型的优化及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的毒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细胞 原代培养 苯乙烯 氧化苯乙烯 胶原酶 细胞毒性
【摘要】:目的建立具有高活力、高功能特性的原代小鼠肝细胞模型,并通过该体外模型评价受试物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的急性毒性。方法以BABL/C小鼠作为肝细胞供者,在经典两步胶原酶消化法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逆向灌流、间断灌注、限制消化时间及Percoll液离心纯化的方式获取小鼠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单层和夹层培养;通过细胞形态、细胞活力、胞内糖原颗粒以及上清中各指标即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尿素氮(BUN)变化综合评价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模型;以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为受试物,用浓度分别为0.2、1、5、10和25μmol/L的受试物作用于夹层培养3 d的肝细胞,于染毒3、6、12、24及48 h后,采用CCK-8法和LDH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改良法分离获取的小鼠肝细胞活力为(90.3±5.2)%,纯度为(95.3±4.2)%,产量达(2.4±0.9)×107;夹层培养7 d内90%以上细胞呈典型的肝细胞形态特征,培养第3 d胞浆内可见大量糖原颗粒。ALB分泌、LDH和ALT漏出、BUN合成、以及细胞活力夹层培养在8 d内、单层培养在6 d内呈波动性变化,且夹层培养法各指标明显优于单层培养法;夹层培养第3 d ALB分泌量[(1.42±0.20)g/L]和BUN合成量[(1.97±0.22)mmol/L]及细胞活力均达峰值,而LDH漏出量[(7.30±2.33)U/L]和ALT漏出量[(6.51±1.86)U/L]降到谷值,且3~7 d各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在染毒6 h内,对肝细胞显示了较低的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且CCK-8和LDH两种毒性测定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染毒时间的进一步延长,CCK-8法检测出的细胞存活率更低(85%以下),与LDH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不同浓度受试物处理肝细胞24 h后,从5μmol/L开始观察到相对较高的细胞毒性,用CCK-8法检测出细胞存活率约为85%,但与LDH法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染毒浓度的继续增加,CCK-8法检测出的细胞存活率更低(80%以下),与LDH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胶原酶消化法结合夹层培养法可使肝细胞在较长时间(7 d)内维持良好的形态和功能,且用夹层培养3~7 d的肝细胞模型可以较准确地评价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的毒性效应,结合毒性检测指标推测受试物主要影响肝细胞内线粒体亚细胞器的功能,对肝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影响较弱。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肝细胞 原代培养 苯乙烯 氧化苯乙烯 胶原酶 细胞毒性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14BAI12B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青年科技基金(No.2014YS02,2015YS01)
【分类号】:R114;R329.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环境中新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动物为基础的传统毒理学评价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随着实验动物3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的倡导与实施、动物福利和伦理的重视以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相对快速、简单、可靠的体外评价化学物毒性的方法已成为当前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燕;周露婷;章卫平;谢志芳;;高活力原代小鼠肝细胞的分离与纯化[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3期
2 徐哲,白雪帆,滕光菊,黄长形;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涛;牛勇;苗盼盼;纪玉青;宾萍;戴宇飞;郑玉新;;原代肝细胞模型的优化及苯乙烯和氧化苯乙烯的毒性研究[J];卫生研究;2016年03期
2 高颖;;DL-乙硫氨酸对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3 陈睿;李德卫;;不同灌注方法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小鼠的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21期
4 李海媛;王雪;时永全;韩英;;建立同时分离培养小鼠肝细胞及肝星状细胞的技术[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16期
5 朱晓彤;杨瑞;周露婷;张晔;李玲;章卫平;施广霞;陈玉霞;;锌指蛋白ZBTB20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年05期
6 杨建泉;倪慧;王玲玲;韩涛;刘学忠;;镉损伤肝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2期
7 罗娜;蔡园;张俊;汤为学;吴小翎;何松;;维持静息细胞周期状态的小鼠肝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11期
8 魏玲玲;邓绍平;黄孝伦;;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免疫排斥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9 高颖;汪恩强;马玉忠;徐丽娜;;DL-乙硫氨酸诱导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病理模型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06期
10 牟卉卉;胡康洪;;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现状及展望[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2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莹;张日华;朱自强;王林涛;;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2 王英杰,王宇明,李梦东;培养人胎肝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研究[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琪;王丽润;崔岩;;甲酸-H_2O_2物系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酸[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广健;刘义武;郭亚杰;杨振兴;王磊;徐明霞;;微波辅助合成双功能介孔分子筛和催化液相环氧化苯乙烯性能(英文)[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2 许刚;夏清华;;钴配合物多相催化空气环氧化苯乙烯[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秦亮生;银董红;金勇;刘建福;;介孔CuO-CeO2催化氧化苯乙烯合成环氧苯乙烷[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华承;辛飞飞;申健;安伟;孙立臻;郝爱友;;β-环糊精衍生物催化的环氧化苯乙烯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奇伟;杂原子分子筛合成及氧化苯乙烯重排反应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璐;氧化苯乙烯聚合物的合成、磺化及表征[D];湖北大学;2011年
2 程德红;钼金属化合物催化环氧化合成氧化苯乙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谭丽媛;氧化苯乙烯液相催化重排制备苯乙醛[D];天津大学;2013年
4 尹建波;TS-1催化H_2O_2环氧化苯乙烯的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红海;H_2O_2氧化苯乙烯合成环氧苯乙烷的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张欣欣;催化和非催化方法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7 靳小静;超声法合成钴基介孔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苯乙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7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68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