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电针胃经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3 19:06

  本文关键词:电针胃经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电针 胃经穴 胃溃疡 核磁共振 代谢轮廓


【摘要】: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 NMR)研究电针胃经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穴组和胆经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利用束缚冷应激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用电针分别刺激胃经组和胆经组相关穴位,收集大鼠的血清和尿液,获取一维1H NMR谱,并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各组间的代谢轮廓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血清中的肌醇、甘氨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缬氨酸和尿液中的肌酸酐、乳酸、醋酸盐、肌酸、琥珀酸盐、牛磺酸、甘氨酸、苯乙酰甘氨酸、尿囊素、胆碱、三甲胺、甲酸盐、甜菜碱代谢物的表达水平得到了明显地恢复(P0.05),更接近空白组的代谢水平。结论:电针胃经穴可通过调节胃溃疡大鼠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代谢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关键词】电针 胃经穴 胃溃疡 核磁共振 代谢轮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73751,No.8126055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4 A03031300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5J05168) 福建省卫生厅科研项目(No.wzpw201301)~~
【分类号】:R245;R-332
【正文快照】: 杭州311201)胃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针灸治疗胃溃疡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等特点[1-2],相关实验研究表明,针灸胃经穴对胃黏膜损伤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促进胃黏膜保护因子释放,证实肽类物质是针灸参与胃黏膜修复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3-4]。但针灸防治胃溃疡的整体代谢调节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良;伍振峰;邓中银;胡鹏翼;王芳;郑琴;杨明;;中医药在抗胃溃疡研究应用中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08期

2 虎喜成;田文荣;刘敬霞;刘会贤;李娟;任非非;;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3 颜会兰,李应全,刘萍;甘颠散对消化性胃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4 陈演江;肖德生;汪凤维;曹友清;季俊之;陈闽;;艾灸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2年02期

5 廖新麟;唐秀能;;中药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09年03期

6 李应寿,何建成,金智生;辛芪愈疡冲剂对4种胃溃疡模型的作用机理研究[J];甘肃中医;1997年04期

7 赵素贤;王秀琴;杜鹃;曾小蓓;李宝红;孙海梅;;大鼠脾气虚结合胃溃疡模型中结肠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6年05期

8 涂永梅;郭耀光;武志佳;张怀艺;王寅;劳祥婷;贺洋洋;任毅;胡卡明;;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评定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4年03期

9 才丽平;蒋宁;曲怡;林庶茹;王浩;韩荣春;孙云峰;郑洪新;周学文;;“毒热证”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10 孙虎;王平;崔利锐;;建立胃溃疡脾胃气虚大鼠模型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安安;马惠芳;;针灸治疗胃溃疡的机制研究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树灵;大鼠乙酸性胃溃疡及维胃方治疗的代谢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肖景东;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赵伟国;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性方剂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雅君;托里透毒方药抗胃溃疡复发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孙剑端;电针对胃溃疡肝郁证候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常惟智;姜参七味饮治疗胃溃疡的配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陈菁菁;艾灸预处理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5 斯琴格日勒;蒙成药壮西小灰剂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年

6 陈琳;合募配穴对胃溃疡大鼠组织蛋白SDS-PAGE表达谱调节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5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845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