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种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出血 脑水肿 血脑屏障 胶质瘢痕 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血和胶原酶两种脑出血造模方法对大鼠神经预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胶质瘢痕增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14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自体血组和胶原酶组两组,并按预设时间点(3、7、14、21 d,n=6)观察大鼠Bederson评分、伊文思蓝渗透性、脑含水量、HE染色和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结果 Bederson评分、伊文思蓝渗透性和脑含水量结果显示,两组的神经预后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均随时间恢复正常,而胶原酶组与自体血组相比,Bederson评分、伊文思蓝渗透量和脑含水量在第3、7、14天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说明,两组均随时间增加存在血肿吸收,炎症渗出,胶质瘢痕形成情况,而在第14天和第21天,自体血组较胶原酶组相比,血肿基本吸收完毕,炎症渗出及胶质瘢痕形成较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示,两组血肿周围的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随时间增加,但第7天和第14天胶原酶模型组GFAP表达水平更高。结论与自体血模型相比,胶原酶模型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过程更慢,同时血脑屏障破坏更严重,胶质瘢痕形成更明显,大鼠胶原酶注射模型更适合长时程的临床脑出血研究。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537医院外科;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 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 全军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血脑屏障 胶质瘢痕 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541606)~~
【分类号】:R-332;R743.34
【正文快照】: 全军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3)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973 Program,2014CB541606).Corresponding author:Feng Hua,E-mail:fenghua8888@aliyun.com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病死率极高[1],而且幸存者会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2]。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刚;邓宇斌;蔡辉;张新鹏;马郁琳;魏可心;;控释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胞移植减少损伤脊髓的胶质瘢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42期
2 涂来勇;杨明坤;阚瑞;黄凯;盛伟斌;;端粒酶在大鼠脊髓胶质瘢痕中表达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2期
3 黄凯;盛伟斌;;大鼠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规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0期
4 尹义国;孙兆良;冯东福;;小胶质细胞在颅脑外伤后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2期
5 李兰;林江凯;;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补体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6期
6 盛卸晃;宋淑亮;梁锦锋;吉爱国;;胶质瘢痕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1年02期
7 贾军;冯世庆;马超;张超;吴英华;;脊髓损伤后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2期
8 黄其林,蔡文琴,张可成;反义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逆转录病毒对胶质瘢痕增生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02期
9 夏雷;罗卓荆;王哲;;脊髓损伤后弱激光照射对胶质瘢痕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8期
10 武亮;李建军;陈亮;远丽;逯晓蕾;;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荣;周建军;吴国材;林江凯;李云庆;冯华;卞修武;;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病理变化及其与胶质瘢痕的关系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继超;姜黄素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及其对神经再生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2 胡荣;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规律及酸敏感离子通道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3 周建军;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病理学规律与影像学特征[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4 赵妍妍;组胺通过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脊髓损伤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王飞;脊髓缺血性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及鞘内注射Noggin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夏永智;反义波形蛋白cDNA与硫酸软骨素酶联合干预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胜;RIP1激酶参与缺血性脑中风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瘢痕的形成[D];苏州大学;2015年
2 贺园园;丙戊酸钠对缺血性脑中风诱导的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6年
3 黄凯;大鼠脊髓胶质瘢痕形成规律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4 唐国柱;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病生变化及影像学表现[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5 李业海;硫酸软骨素酶ABC对体外胶质瘢痕模型治疗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新宏;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和功能改善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杨永平;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胶质瘢痕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黄金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洪怡瑜;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脑损伤(TBI)模型胶质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许洋;MEK抑制剂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67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86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