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聚合物在病原微生物识别、成像与杀伤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共轭聚合物在病原微生物识别、成像与杀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共轭聚合物骨架为离域电子结构,当在侧链引入正电荷基团或者选择性基团时,能与病原微生物通过静电作用或者特异性作用等结合,从而实现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与成像.此外,共轭聚合物还具有光毒性与暗毒性,光照下直接敏化或者通过能量转移产生活性氧,而且末端带有季铵盐基团具有广谱杀伤能力,所以共轭聚合物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杀伤.本文综述了共轭聚合物在病原微生物识别、成像与杀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病原微生物 识别 成像 杀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1373243,212032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1CB932302,2013CB932800)资助项目
【分类号】:R37;O631.3
【正文快照】: 1引言要的意义[10,11].目前,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选择性培养和标准生化分析方法等传统方法[12~14],此近几十年来,共轭聚合物由于独特优良的光电外,还包括免疫荧光标记、酶联免疫吸附等免疫学方性质,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法,以及基于特异性核酸探针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鑫;许恒毅;谢建华;申明月;;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智辉;肠毒素大肠杆菌K88生物探针制备及其快速检测分析技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蓉卓;不同粒径纳米金增强SP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党丹丹;新型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螯合剂中间体的合成[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3 瞿巧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甲萘威、克百威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王金龙;一种新型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制备及光谱性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5 孟相秋;黑龙江省犊牛腹泻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调查[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吕肖楠;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郑艳杰;仿生荧光聚合物的温度诱导荧光增强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桑永玉;喹乙醇mAb的制备及其dcTRFIA分析方法的建立[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景翠;共轭聚合物中库仑作用对定域激发的影响[J];物理学报;1985年08期
2 孔祥贵,刘星元,胡斌,金长清;共轭聚合物中的量子限制效应和能量传递[J];发光学报;2001年02期
3 李晓娥,阎宏涛,Durrant James R;共轭聚合物聚对苯撑乙烯膜的光稳定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5期
4 刘成有;σ-π共轭聚合物光折变特征研究[J];中国激光;2003年08期
5 彭景翠;高分子共轭聚合物的结构和电子过程(I)──掺杂和电导[J];物理;1994年08期
6 张飞豹;顾竹灵;倪勇;郭青林;来国桥;;硅桥连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硝基苯胺对其荧光淬灭性能的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彭景翠;高分子共轭聚合物的结构和电子过程(Ⅱ)──光学特性[J];物理;1994年09期
8 田雷蕾,张明,路萍,张武,杨兵,马於光;金属离子对共轭聚合物固体薄膜的荧光猝灭效应[J];科学通报;2003年23期
9 颜梅;陈欣;谭永霞;张志杰;谢择民;;含炔基有机硅共轭聚合物的光谱性能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6期
10 贺庆国;白凤莲;;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区洁美;胡成龙;陈旭东;;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研究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及其影响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唐艳丽;曹阿丽;刘越;;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酶检测、可控杀菌等方面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4 田文晶;李耀文;薛丽丽;李慧;李在房;;给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能级、分子结构设计及其在光伏电池的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王树;;共轭聚合物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马於光;;共轭聚合物的物性放大效应[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胡玉琴;肖毅;黄红梅;尹笃林;肖小明;;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仕艳;应燕君;王华平;;新型给受体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于宗强;袁柱良;谭松庭;;一种新型含芴和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英文)[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路胜利;曹镛;;新型乙烯撑和乙炔撑给体与受体交替共轭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江曼;具有深HOMO能级的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圳辉;基于含氧族杂原子的苯并二唑的D-A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常明;新型功能分子与组装单元的制备与组装[D];复旦大学;2013年
4 刘春晨;带有可热脱除侧链的共轭聚合物/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曾文南;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冯继昌;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传感特性[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超;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邱丰;星状共轭聚合物的单分子胶束化发光策略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向刚;以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为识别基的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化学传感特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叶心亮;荧光共轭聚合物在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伟锋;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袁雪;含吩噻嗪、喹啉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晓磊;共轭聚合物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魏双花;D-A型共轭聚合物的取向调控[D];苏州大学;2015年
5 曾涔;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5年
6 罗联源;D-A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曾惠卷;基于苯并咪唑类铱配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梁露英;基于噻吩并吡嗪的D-A共聚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晓环;两种新型寡聚苯乙炔衍生物设计合成、荧光行为与传感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纯;基于共轭聚合物的腺苷脱氨酶灵敏检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4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92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