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论文发表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 2012-05-27 发布:
2010年第2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出现肝素帽内空气不易排尽、小夹夹闭位置影响留置时间、封管、穿刺固定、置管时间的长短、拔针后的处理、皮肤过敏样改变、留置针脱出等问题。经过不断改进、完善,总结出静脉留置针护理问题的相应对策,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得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儿科 护理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03
Abstractin the application of central-vein indwelling needle,rinded air inside heparin cap, small clip clip of time and location affect lien,puncture fixed tube,the length of time,pull handle,after needle skin allergy samples change,lien needle emerge.After continuous improvement,we sum up the problems central-vein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actical work,and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effect.
Key Wordcentral-vein indwelling needle pediatric nursing measures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次性头皮针的替代品被儿科临床广泛应用,它的应用减少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杜绝了因某些特殊药物外渗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不断改进、完善,总结出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输液器与留置针的连接
问题:肝素帽内空气不易排尽。处理方法:输液针头按常规输液方法常规消毒肝素帽,首先排尽输液器内气体,将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将留置针的针头端向上,稍打开调节夹,使药液涌进肝素帽内,不可完全打开调节夹,否则由于重力作用,针头内流出的液体是以直线状直接喷入到肝素帽内,造成部分空气滞留在肝素帽内无法排出。
问题:因我科使用的是Y型留置针,侧孔中易滞留空气,不排尽会随着药液输入到体内,造成不良后果。处理方法:药液充满肝素帽后,用手指反折阻断留置针软管处,将侧孔旋钮稍打开,使药液将侧孔中的空气挤出,随即拧紧,这样既排出了空气,又检查了侧孔旋钮是否旋紧。
小夹的位置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问题:小夹夹闭位置影响留置时间。处理方法:小夹夹闭在留置针的近端(延长管前1/3)堵管率较低,延长了置管时间,从而提高了留置针的应用效果,避免给患儿造成因扎针而引起的恐惧心理。
封 管
问题:生理盐水肝素钠液(5U/ml)正压封管,手法不易掌握。处理方法:封管时,将封管注射器针头斜面刚刺入肝素帽内为益,将肝素钠稀释液2ml缓慢推入,这样既省去了繁琐的手法,又可将肝素帽内的药液全部推尽,经临床应用,与正压封管效果一致。
穿刺固定
问题:需二人合作完成。处理方法:改进为一人单手穿刺法。穿刺部位:首选四肢远端较粗的浅静脉(手背、足背、内踝),其次是头部的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采用Y型24G静脉留置针,无菌医用敷贴及弹力绷带。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皮肤消毒直径>5cm,左手固定小儿的肢体或头部并绷紧皮肤,右手握住留置针针柄(Y型柄在上,针芯柄在下),以10°~15°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再沿血管方向进入1~2mm,确认留置针已进入血管,利用右手拇指顶住Y型柄向前,食指顶住针芯柄向后,拇指与食指相互前后错位,使软管与针芯分离。但应掌握先送后出(因针尖与套管前端有1mm左右的距离,由于各种原因,针尖已进入血管,有回血,而套管在血管外,先送套管可借助针芯的硬度送入血管,而后再退出针芯,这样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头皮针与肝素帽连接处用一根胶布固定,穿刺成功液体输注正常后退出针芯,用无菌敷贴做封闭式固定,并用弹力绷带固定(至少缠绕1周),以防脱落。注明穿刺时间、签名,以便及时更换。
置管时间
问题:置管时间的长短。处理方法:据文献报道,美国输液护理协会规定,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3~5天;我国一般为4~6天,动物实验显示,留置时间>4天留置局部血管病理解剖有70%出现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提示有细菌感染,因此建议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4天。在患儿集体免疫状态较差时,浅静脉留置时间应在3天左右。
拔针后的处理
问题:拔针后针眼如何处理。处理方法:拔针后至少按压5分钟,以防发生皮下瘀血,止血后应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2遍,用无菌输液贴覆盖针眼,告知家属勿污染或浸湿针眼。
皮肤过敏样改变
问题:皮肤过敏样改变,主要表现为患儿穿刺点周围皮肤对固定敷料或对药物刺激的过敏样改变:局部发红、刺痒,严重者出现水疱,甚至破溃。处理方法:更换固定敷料,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皮肤,穿刺点用碘伏消毒,周边皮肤涂擦艾洛松软膏,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隔日换药1次,2周后症状消失。
留置针脱出
主要原因:敷料潮湿松动;穿刺肢体过度活动;患儿无保护意识,过度牵拉。处理方法:①贴敷料前,皮肤必须保持干燥,保证粘贴。②固定必须牢固,弹力绷带必须缠绕至少1周。③告诉家属看管好患儿,勿用手牵拉输液管,防止拔出。④如已脱出,不可再送入,拔出后再重新穿刺。
参考文献
1 王仕莲,蚁静君,应文娟,等.血液病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及临床特点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11):67-68.
2 陈月英,孙秀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护理研究,2008,22(3):589.
3 王洪辉,于文卉.38例患者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69-70.
本文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0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