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性休克(neonatal septic shock, NSS)的早期具体治疗措施及其中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以改善预后,增加临床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9月~2015年2月82例确诊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治疗措施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NSS患儿的男女比为1.93:1,原发病前三位为消化道穿孔22例(26.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0例(24.4%)、败血症19例(23.2%)。82例患儿休克好转53例(64.6%),非好转29例(35.4%);休克发生时间:日龄≤7天共44例(53.7%),好转组25例(56.8%),非好转组19例(43.2%);7天共38例(46.3%),好转组28例(73.7%),非好转组10例(2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82例患儿中轻度休克41例(50.0%),其中好转33例(80.5%),非好转8例(19.5%);中度休克31例(37.8%),好转18例(58.1%),非好转13例(41.9%);重度休克10例(12.2%),好转2例(20.0%),非好转8例(80.0%),两组患儿感染性休克分度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53例好转患儿休克≤1h好转者仅6例(11.3%),1-6h好转者28例(52.8%),6h以后好转者19例(35.9%)。(2)82例患儿均进行了呼吸支持、快速液体复苏(扩容)及抗生素治疗,59例(72.0%)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其中好转组38例(64.4%),非好转组21例(35.6%)。82例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1h开始扩容治疗47例(57.3%),其中好转组40例(85.1%),非好转组7例(14.9%);1h开始扩容治疗35例(42.7%),其中好转组13例(37.1%),非好转组22例(62.9%),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好转组患儿建立2条外周静脉通道者42例(71.2%)明显多于非好转组17例(28.8%),75例(91.5%)患儿第一次扩容液体为生理盐水,两组患儿扩容液体种类选择及剂量无统计学差异。扩容1次中好转组46例(78.0%)扩容时间为(0.65±0.35)h,非好转组13例(22.0%)扩容时间为(1.03±0.55)h,两组患儿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6)。扩容2次中好转组7例(38.9%)第2次扩容速度为(35.81±13.03) ml/kg.h,非好转组11例(61.1%)第2次扩容速度为(18.77±6.26) ml/kg.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发生休克之前已使用抗生素者24例(29.3%),休克发生≤1h使用者20例(24.4%),其中好转组17例(85.0%),非好转组3例(15.0%);1h使用抗生素者38例(46.3%),好转组22例(57.9%),非好转组16例(42.1)发生休克之后使用抗生素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59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在发生感染性休克≤1h开始使用的29例(49.2%),其中好转组23例(79.3%),非好转组6例(20.7%);1h开始使用的30例(50.8%),其中好转组和非好转主要各15例(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59例患儿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选择方面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为主,共20例(33.9%),其中好转组16例(80.0%),非好转组4例(20.0%)。药物使用频率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为主,多巴胺59例(100%),多巴酚丁胺40例(84.7%),其次是酚妥拉明23例(39.0%),肾上腺素13例(22.0%),米力农6例(10.2%),去甲肾上腺素4例(6.8%),两组患儿不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具体剂量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休克程度加重,NSS患儿好转率降低,及早进行休克分度有助于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尽量在休克发生1小时内开放1条以上的外周静脉通道,实施短时高速液体复苏及抗生素治疗,若存在液体难治性休克,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作为首选,必要时可选用酚妥拉明及肾上腺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早期治疗 预后 新生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2.13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4
- 1 资料和方法14
- 2 结果14-23
- 3 讨论23-27
- 4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0
- 文献综述30-40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英,廖成蓉;1例术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林国通;恙虫病并发感染性休克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5期
3 曹艳军,曹丽君;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4 ;腹膜炎与感染性休克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5 唐晓勇;感染性休克一例惨痛教训[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6 刘洪,李群英,张弛;青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7 伏珏钧;感染性休克54例临床救治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8 张坤;钟桂华;林华;江艺;谢海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严重感染性休克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9 陈霞;;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杜昌辉;安丽娅;刘丽萍;;感染性休克43例临床救治分析[J];新疆医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孙小泉;刘健;陈兵;;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志兰;余屯德;;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王志强;;肉苁蓉成分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保记;;321例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李惠;;中西医结合抢救感染性休克7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邱海波;刘大为;;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邱海波;杨毅;;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连庆泉;;《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激素选择问答[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安徽安庆市皖河农场 曾开叶;农村感染性休克的应急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问答:补液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刘玉君 朱丽琴;血液净化技术救活感染性休克患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刘锦;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李水银;感染性休克的中医急救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克亮;感染性休克T多糖包被降解与组织灌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杨荣利;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李素玮;感染性休克中左心室—动脉偶联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王小亭;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史克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大鼠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8 张宏民;严重感染心功能抑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谢志毅;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治疗与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组织能量代谢失衡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雪莲;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迪;心血管彩超对休克患者病情与疗效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殷俊;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云状;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调查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波;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郭志利;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中指导作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陈维;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文亮;感染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与疾病演变和预后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汪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徐燕;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4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