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高通量测序分析新生儿感染早产儿肠道菌群特点

发布时间:2022-07-09 16:30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新生儿感染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6例新生儿,按照是否感染分为新生儿感染组(12例)和未感染组(14例)。采集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及第7天的粪便标本共52份,进行粪便菌群的16S核糖体DNA区域测序分析,记录测序结果(有效序列总数、总碱基数、平均长度)和单个样品的菌群分类及相对丰度,并分析两组早产儿肠道菌群特点。结果对成功提取DNA的25份样本完成测序,进入生物信息分析程序,共测得门水平6个、纲水平12个、目水平17个、科水平29个、属水平40个,其中新生儿感染组菌群分布范围较小、变形杆菌丰度较高,而非感染组的菌群分布较为广泛、多样性和均一性较高。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7天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当新生儿肠道内定植大量变形杆菌时可增加条件致病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造成肠道生理稳态失调,极易诱发新生儿感染。同时,肠道内定植菌群的多样性增加,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减少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试验方法
    1.4 生物信息学分析
        1.4.1 测序数据统计
        1.4.2 物种分类和丰度分析
        1.4.3 物种多样性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测序数据结果和OUT统计
    2.3 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2.3.1 单个样品的菌群分类及相对丰度
        2.3.2 早产儿生后第7天肠道菌群对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肠杆菌科细菌的Rcs信号转导系统——毒力、应激[J]. 叶立娜,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 2018(02)
[2]基于ITS2高通量测序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真菌特征[J]. 张利龙,许尧,胡雨奇,金祺,马红,李霞,葛藤,袁杰力,李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02)
[3]运用实时定量PCR和16SrDNA测序法分析女性阴道菌群的结果比较[J]. 张宁,韩阳,骆菲,朱丽红,秦金红,江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1)
[4]影响新生儿肠道细菌定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郑凯,吴军华,邱海燕.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11)
[5]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J]. 王秋丽,吕红艳,李佳红.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1)
[6]肠道菌群失调与肠外疾病[J]. 吴小平,贺杰.  医学新知杂志. 2014 (03)
[7]肠道菌群与早产儿相关性疾病和营养[J]. 崔玉涛.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0(05)
[8]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J]. 管远志.  临床儿科杂志. 2009(11)
[9]儿童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疾病[J]. 毛萌.  临床儿科杂志. 2005(10)

博士论文
[1]16S rDNA PCR-DGGE结合测序技术在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及败血症病原检测中的应用[D]. 刘东.重庆医科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生儿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胡润芳.上海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57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657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