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2-08-04 10:23
研究背景近年来围产医学及新生儿疾病研究有很大发展,但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仍是全世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HIE发病率通常为2-3/1000活产儿,而发展中国家这一数据提高到26/1000活产儿。这些患儿中约15-20%通常死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而幸存者常遗留慢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脑瘫发病率为10-20%、视听障碍为40%、认知和行为异常(例如癫痫、自闭症及精神发育迟缓)等,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针对围产期脑损伤的干预措施如亚低温、促红素等已经在临床应用中显现出其降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的作用。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非在所有病例中都能够发挥作用,例如亚低温治疗并不适用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因此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脑损伤的发生机制,从而减少围产期脑损伤后的细胞死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并进一步探索促进未成熟脑的再生和修复的方法。在缺氧缺血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损伤时间和治疗时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HI后初级阶段(损伤后1到6小时),以氧化代谢、炎症反应及激活凋亡级联反应为主;而在HI后6至48小时,则出现以磷酸盐储量耗尽、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自由基产生为特征的二次能...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线粒体蛋白CHCHD4在未成熟脑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氯乙酸对线粒体代谢和未成熟脑损伤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抑制自吞噬在未成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附表1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自吞噬和线粒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激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英文)[J]. 李占魁,冯晋兴,赵春艳,柯华,沈凌.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6)
本文编号:3669365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线粒体蛋白CHCHD4在未成熟脑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氯乙酸对线粒体代谢和未成熟脑损伤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抑制自吞噬在未成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附表1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自吞噬和线粒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激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英文)[J]. 李占魁,冯晋兴,赵春艳,柯华,沈凌.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6)
本文编号:3669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6693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