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3 22:31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介入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我院行pmVSD介入治疗的患儿186例,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相关检查结果等情况,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总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大的超声下缺损大小(0R=1.264,95%CI:1.040~1.536,P=0.019)、偏心型封堵器(0R=6.732,95%CI:1.018~44.509,P=0.048),残余分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2个,分别是大的超声下缺损大小(0R=1.577,95%CI:1.154~2.155,P=0.004)、升高的右心室收缩压(0R=1.080,95%CI:1.001~1.165,P=0.047),而升高的左心室平均压是其保护因素(0R=0.913,95%CI:0.864~0.966,P=0.001),升高的右心室收缩压(0R=1.068,95%CI:1.006~1.133,P=0.030)、更大的封堵器(0R=1.585,9...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手术指征及方法
    1.4 截取资料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
    2.3 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总并发症
    3.2 残余分流
    3.3 心律失常及瓣膜反流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张国明,何丽芸,马松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05)
[2]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Meta分析[J]. 梁云,罗飞,李晓琴,陈祖德,王亮.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1)
[3]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杜佳,易岂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2)
[4]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随访[J]. 蒋威,胡晖,王飞,莫展,黄葆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04)
[5]江西省3~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 李顺辉,颜友良,童一帆,刘丽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8)
[6]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中远期随访结果分析[J]. 郑鸿雁,张智伟,李渝芬,李江林,钱明阳,王树水,谢育梅,李俊杰.  临床儿科杂志. 2014(07)
[7]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J].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02)
[8]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J]. 金梅,梁永梅,郑可,张桂珍,肖燕燕,韩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02)
[9]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J]. 孙宪军,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黄美蓉,孙锟.  中华儿科杂志. 2005(10)
[10]甘肃省六地市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高秉仁,岳凤珍.  中国循环杂志. 2000(05)



本文编号:370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70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