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润化痰法治疗小儿久咳肺热阴虚夹痰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0 12:1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清润化痰法对小儿久咳肺热阴虚夹痰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久咳提供有效参考。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方法,将符合小儿久咳肺热阴虚夹痰型的诊断标准的40例受试患儿,依据年龄大小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7天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咳嗽程度、咳嗽次数、咯痰情况、肺部听诊)积分变化、次要症状体征(咽部、扁桃体、口干、大便、舌象)积分的变化,观察清润化痰法的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次要症状体征积分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润化痰法可以显著改善患儿咳嗽咯痰等症状以及口干口渴、便秘等伴随症状,对肺热阴虚夹痰型久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
1.1 小儿慢性咳嗽的时间界定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小儿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1.4 发病机理
1.5 儿童慢性咳嗽的评估和检查
1.6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
1.7 治疗
2 中医学对小儿久咳的认识
2.1 古代中医学对久咳的认识
2.1.1 对病名的认识
2.1.2 病因病机
2.1.2.1 从外因论述
2.1.2.2 从内因论述
2.1.2.3 内外因两方面论述
2.1.3 分因治疗
2.2 现代中医学对小儿久咳的治疗研究进展
2.2.1 辨病辨证研究
2.2.2 专方成药研究
2.2.2.1 补须法
2.2.2.2 祛邪法
2.2.3 其他治法研究
2.2.3.1 穴位贴敷法
2.2.3.2 穴位拔罐法
2.2.3.3 灌肠法
2.2.3.4 针灸
2.2.3.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2.3.6 其他
第二部分 治法研究
1 小儿慢性咳嗽多由外感咳嗽久咳不愈而致
2 小儿外感后久咳肺热阴虚夹痰型的形成
2.1 风邪袭人,肺首当其冲,故肺系疾病多见
2.2 小儿肺系疾病热证为多,病久易成肺热阴虚之势
2.2.1 纯阳稚阴,易于化热
2.2.2 热邪为患,肺阴必伤
2.2.3 肺为娇脏,肺阴易损
2.3 肺热阴虚证中病理产物痰的产生
2.3.1 热邪灼津为痰
2.3.2 久咳脾虚生痰
3 立清润化痰法,正切中病机
3.1 清泄肺热,合以养阴润燥
3.2 佐以化痰
3.3 清润化痰中寓以通腑
3.4 病证结合、定位治疗的合理应用
4 精选方药,对症治疗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情况
1.2 入组前病史回顾
1.3 入组前治疗
1.4 咳嗽特点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标准)
2.2 症状体征积分方法
2.2.1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方法
2.2.2 次要症状体征积分方法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剔除标准
2.5 处方组成及服药方法
2.6 观察指标
2.6.1 疗效性指标
2.6.2 安全性指标
2.7 疗效评价方法
2.8 安全性评价标准
2.9 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2.9.1 终止试验的标准
2.9.2 撤除试验的原则
2.10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3.2 疗效判定
3.3 随访疗效
3.4 安全性评价
3.5 病例脱落情况
4. 讨论
4.1 处方解
4.2 现代药理研究
4.3 中药疗效机理的探讨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后置部分
本文编号:3832864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
1.1 小儿慢性咳嗽的时间界定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小儿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1.4 发病机理
1.5 儿童慢性咳嗽的评估和检查
1.6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
1.7 治疗
2 中医学对小儿久咳的认识
2.1 古代中医学对久咳的认识
2.1.1 对病名的认识
2.1.2 病因病机
2.1.2.1 从外因论述
2.1.2.2 从内因论述
2.1.2.3 内外因两方面论述
2.1.3 分因治疗
2.2 现代中医学对小儿久咳的治疗研究进展
2.2.1 辨病辨证研究
2.2.2 专方成药研究
2.2.2.1 补须法
2.2.2.2 祛邪法
2.2.3 其他治法研究
2.2.3.1 穴位贴敷法
2.2.3.2 穴位拔罐法
2.2.3.3 灌肠法
2.2.3.4 针灸
2.2.3.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2.3.6 其他
第二部分 治法研究
1 小儿慢性咳嗽多由外感咳嗽久咳不愈而致
2 小儿外感后久咳肺热阴虚夹痰型的形成
2.1 风邪袭人,肺首当其冲,故肺系疾病多见
2.2 小儿肺系疾病热证为多,病久易成肺热阴虚之势
2.2.1 纯阳稚阴,易于化热
2.2.2 热邪为患,肺阴必伤
2.2.3 肺为娇脏,肺阴易损
2.3 肺热阴虚证中病理产物痰的产生
2.3.1 热邪灼津为痰
2.3.2 久咳脾虚生痰
3 立清润化痰法,正切中病机
3.1 清泄肺热,合以养阴润燥
3.2 佐以化痰
3.3 清润化痰中寓以通腑
3.4 病证结合、定位治疗的合理应用
4 精选方药,对症治疗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情况
1.2 入组前病史回顾
1.3 入组前治疗
1.4 咳嗽特点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标准)
2.2 症状体征积分方法
2.2.1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方法
2.2.2 次要症状体征积分方法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剔除标准
2.5 处方组成及服药方法
2.6 观察指标
2.6.1 疗效性指标
2.6.2 安全性指标
2.7 疗效评价方法
2.8 安全性评价标准
2.9 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2.9.1 终止试验的标准
2.9.2 撤除试验的原则
2.10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3.2 疗效判定
3.3 随访疗效
3.4 安全性评价
3.5 病例脱落情况
4. 讨论
4.1 处方解
4.2 现代药理研究
4.3 中药疗效机理的探讨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附件
致谢
参考文献
后置部分
本文编号:3832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8328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