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人格、智能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人格、智能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孤独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父母亲和正常儿童父母亲在人格特点、智能方面上的差异,预防因父母人格或者智能上的问题而造成的孤独症儿童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探讨父母亲人格特质和孤独症儿童行为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开展父母亲和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和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组: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01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孤独症专病门诊就诊诊断为ASD的患儿50例(男孩48人,女孩2人),上述患儿均经过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至少副高以上职称的儿科医生诊断,符合美国DSM-Ⅴ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本研究还同时对上述患儿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简称CARS)进行评定均符合DSM-Ⅴ诊断标准。以上述患儿的父母亲90人作为病例组的调查对象,其中父亲40人、母亲50人参与了调查。对照组:在本地区中经过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有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迟滞等情况的50例正常儿童(男孩28人,女孩22人)的父母亲85人纳为正常对照组(父亲40人、母亲45人)。根据儿童的性别、年龄、父母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因素等进行匹配。要求与病例组儿童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父母年龄、文化水平及职业基本接近。分别采用人格特质测试量表(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试量表:Cattell-16pf)和瑞文标准智能测试表(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对50例ASD儿童的父母共90人(父亲40人、母亲50人)和50例正常儿童的父母共85人(父亲40人、母亲45人)分别进行测试评估,内容包括:父母亲16项人格特质及其二元因素分析、5项智能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各组间各因素差异性。结果:1、病例组ASD儿童与对照组正常儿童的性别构成经Pearson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性别存在显著差异性(χ2=21.93,P0.0001);两组儿童年龄经Pearson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年龄上无差异性(P=0.7920.05)。2、对病例组ASD儿童采用卡式(CARS)评定,结果使用统计软件计算得分是(38.38±2.12),符合诊断为典型ASD的标准。3、病例组父母和对照组父母在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上经Pearson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父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均无差异性(P0.05)。4、在卡特尔人格特质中乐群性、稳定性、交际性上,病例组父亲得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父亲,病例组母亲得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母亲,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上,病例组父亲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父亲,病例组母亲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母亲,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在卡特尔人格特质二元因素中适应与焦虑型上,病例组父亲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父亲,病例组母亲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母亲,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稳定因素上,病例组父亲得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父亲,病例组母亲得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母亲,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6、各组父母亲在智能总体得分和5项构成因素分别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男孩较女孩更易患ASD。2、ASD儿童父母分别较正常儿童父母人格上更加内向、忧虑、抑郁、缄默、孤僻,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焦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常常更忧虑、急躁不安,易畏缩退怯,甚至沮丧悲观,常常烦恼自扰、身心疲惫甚至多梦、失眠;在生活中思绪较为敏感甚至神经质,刚愎自用。3、ASD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在智能水平上无明显差异。4、父母亲人格特质与ASD儿童的行为表现二者间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父母 人格因素 个性 卡特尔 瑞文智能 儿童保健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9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中英缩略词表10-11
- 第1章 前言11-19
- 1.1 ASD概述11-13
- 1.1.1 ASD定义及诊断标准11-12
- 1.1.2 ASD全球流行病学特点12-13
- 1.2 人格特质和智能概述13-15
- 1.2.1 人格特质概述13
- 1.2.2 Cattell 人格测试介绍13-14
- 1.2.3 瑞文标准智能测试介绍14-15
- 1.3 ASD儿童父母亲的人格特质和智能水平15-17
- 1.4 父母人格与ASD儿童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17-18
- 1.5 研究问题18-19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9-23
- 2.1 研究对象19-20
- 2.2 研究方法20-22
- 2.2.1 一般情况资料记录20
- 2.2.2 CARS评定20
- 2.2.3 父母亲卡特尔人格特质测试(Cattell-16pf)20-21
- 2.2.4 父母亲瑞文标准智能测试(R.SPM)21
- 2.2.5 质量控制21-22
- 2.3 研究路线图22
- 2.4 统计分析方法22-23
- 第3章 结果23-28
- 3.1 一般情况及背景测试结果23-24
- 3.1.1 各组儿童一般情况比较23
- 3.1.2 ASD儿童卡式评分23
- 3.1.3 各组父母亲背景情况比较23-24
- 3.2 各组父母亲人格特质及二元分析比较24-26
- 3.3 各组父母亲智能比较26-28
- 第4章 讨论28-31
- 4.1 ASD儿童性别分布的差异28
- 4.2 ASD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人格特质差异性分析28-29
- 4.3 ASD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智能水平分析29-30
- 4.4 父母人格与ASD儿童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30-31
- 第5章 结论31-32
- 第6章 创新与不足32-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37
- 附录37-4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1-42
- 综述42-47
- 参考文献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地石;孤独症与生物学[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年04期
2 扈玉芹;关注孤独症儿童[J];农家顾问;2000年12期
3 刘薇;小儿孤独症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1年12期
4 孙永珍,傅根跃;我国孤独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5 张献共,李思特,李雪荣,朱荣华,罗学荣,苏林雁,陈劲梅,颜家睦;孤独症儿童血浆5-羟色胺、出生季节和母孕期母亲情绪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5期
6 苏彦捷,王恪;任务的呈现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误念理解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7 邓利珍,罗胡兰,赵抗美,吴勇红,钱晴,何姚杰,谭风鸣;孤独症儿童2例的幼儿园干预效果[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1期
8 方玉华;孤独症儿童三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1期
9 王立新,彭聃龄;孤独症的低级中央统合功能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刘军,苏林雁,王伯兰;伴语言倒退孤独症儿童53例社交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婉杏;查彩慧;汪玲华;;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慧聆;;发展中的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彩霞;;如何在自然情境下培养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的主动语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万国斌;何慧静;何曼玉;王为实;;孤独症幼儿的行为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为实;万国斌;何慧静;何曼玉;;孤独症幼儿的行为特点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包天喜;;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个案研究[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欧建君;陈琛;寻广磊;吴仁容;赵靖平;;中国城市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家庭面临的职业和财政负担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谢明;;“运用维果茨基理论指导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报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唐久来;魏薇;吴德;王雨松;;孤独症儿童尿液代谢组学筛查指标的初步建立[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陈雪芬;秦s
本文编号:469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6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