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手足口病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患病后排毒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3:01
本文关键词:玉溪市手足口病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患病后排毒情况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对手足口病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原携带情况、排毒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后排毒对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影响,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问卷包括人口社会学基本信息,儿童卫生习惯,居住及环境卫生等内容。 手足口病患者患病后排毒情况研究,通过随访研究的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现症病人定期采集粪便标本,用Hep-2和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检测方法对病例进行确诊和分离病毒的鉴定,确定患儿的带毒状态和排毒持续时间。 用Epidata3.1软件库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统计推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1)本次调查对象共480人,病例组男女性别比1.53:1,对照组1.47:1;年龄范围为0-6岁,其中以1-3岁为多,占56.3%;儿童类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3%;;民族多为汉族,有298人,占62.1%;(2)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儿童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01,OR=6.676),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的儿童发病危险度是未接触者的6.676倍;吮吸手指着是患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44,OR=1.575),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儿童患病的危险度是无吮吸手指者的1.575倍;相对于看护者职业为农民,看护者职业为工人(P=0.002,OR=0.181)、家政(P0.001,OR=0.057)、其他(医务工作者、公务员等)(P=0.026,OR=0.444)是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母乳喂养是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P=0.023,OR=0.554),有母乳喂养史的儿童患病危险性较低;儿童饭前有洗手习惯是患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P=0.004,OR=0.497),有饭前洗手习惯的儿童患病的危险性较低,是不洗手者的0.497倍。 病后排毒情况研究:(1)共调查161名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应用PCR检测方法确定带毒情况,其中有128名(79.5%)患者病后处于带毒状态。带毒的儿童,年龄组之间、性别之间排毒率无统计学差异(X2=4.921,P=0.295;X2=0.011,P=0.916);(2)携带的病原类型主要为EV71和CVA16,其中53人(41.4%)只携带EV71病毒,58人(45.3%)只携带CVA16病毒,3人(2.3%)同时携带EV71和CVA16两种病原,14人(10.9%)携带其它肠道病毒。(3)病毒分离检测结果显示:发病后3天内有99名(84.6%)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3天~第5天有79(67.5%)名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2周有56(47.9%)名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3周有46名(39.3%)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4周有37名(31.6%)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5周有31名(26.5%)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6周有29名(24.8%)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发病后第7周有27名(23.1%)患者有病毒从肠道排出。对患者各次检测有无排毒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7.852,P0.001)。患病初期患者排毒人数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病毒排出的人数逐渐减少。不同病原类型之间排毒人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8.412,P=0.867)。(4)在117名排毒患者中,有44名(37.6%)患者病后间断性排毒,有67名(57.3%)患者病后持续性排毒,年龄组、性别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3.150、X2=0.380;P=0.533,P=0.538);排毒持续性在不同病原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72,P=0.012)。 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众多,但主要集中在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方面。因此,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提倡母乳喂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隔离病人和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患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发病后均可经肠道排出病毒,且发病后1周内排毒的比例最多,传染性最强,虽然随着病程的发展排毒的比例会有所减少,约1/5的病例临床症状消失后亦可经肠道排毒,排毒时间可持续50天左右,作为传染源发挥了极大作用,给防控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肠道病毒 病后排毒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1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4-8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4
- 1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14-18
- 1.1 研究背景14-17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7-18
- 2 研究目的及目标18-19
- 2.1 研究目的18-19
- 2.2 具体目标19
- 3 云南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19-31
- 3.1 研究方法19-22
- 3.1.1 研究设计19
- 3.1.2 研究地点19
- 3.1.3 研究对象19-20
- 3.1.4 样本量20
- 3.1.5 资料收集20
- 3.1.6 变量20-21
- 3.1.7 数据分析21
- 3.1.8 质量控制21-22
- 3.2 技术路线22
- 3.3 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22
- 3.4 结果22-30
- 3.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2-23
- 3.4.2 调查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23-25
- 3.4.3 居住地及附近环境卫生情况25-27
- 3.4.4 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及相关影响因素27-30
- 3.5 讨论30-31
- 3.5.1 人口学基本特征30
- 3.5.2 家庭及居住地环境因素30
- 3.5.3 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30-31
- 3.5.4 日常生活卫生习惯31
- 4 手足口病患者患病后排毒情况研究31-44
- 4.1 研究方法31-35
- 4.1.1 研究设计31
- 4.1.2 研究地点31-32
- 4.1.3 研究对象32
- 4.1.4 样本量和调查对象抽样32
- 4.1.5 粪便标本的采集32-33
- 4.1.6 实验方法33-34
- 4.1.7 数据整理、录入、分析34
- 4.1.8 质量控制34-35
- 4.2 技术路线35
- 4.3 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35-36
- 4.4 结果36-42
- 4.4.1 排毒基本情况36-37
- 4.4.2 128名患儿排出病毒的病原类型37-38
- 4.4.3 患儿患病后排毒时间38-39
- 4.4.4 不同病原类型排毒持续时间39-41
- 4.4.5 患者持续性排毒情况41-42
- 4.5 讨论42-44
- 4.5.1 排毒基本情况42-43
- 4.5.2 患病后排毒时间43
- 4.5.3 手足口病病后排毒者比率高,病后排出的病毒的病原类型主要为EV71及CVA1643-44
- 4.5.4 手足口病患者多数在病后粪便排毒,且持续性排毒,排毒过程历时长44
- 5 结论44-45
- 6 建议45-46
- 6.1 加强手足口病日常监测45
- 6.2 加强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45
- 6.3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45
- 6.4 提高农村卫生条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45-46
- 7 本研究的局限性46-47
- 8 附件47-51
- 9 参考文献51-55
- 综述55-63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波;;手足口病研究进展和预防策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2 万俊峰;朱理业;刘红;曹明华;丁振涛;见海晖;;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3 李晶华;方小楠;;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1年03期
4 邓莉;张艳玲;;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J];北京医学;2008年06期
5 黎念;雷伟;;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年01期
6 张寿斌;廖华;黄呈辉;谭庆瑜;张炜灵;黄艳;陈侃;邱素清;林静;幸思忠;廖月红;;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床特征[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1期
7 袁奋;阮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9年05期
8 陈澜祯;王玲;吴中发;林如丹;;手足口病流行的预警方法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谢显清;刘凤仁;谭惠玲;陈应坚;李辉;黄丽雯;刘福益;刘松;;深圳市龙岗区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污染情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唐玉香;;2009-2010年天津市汉沽区细菌性痢疾监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584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5841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