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小板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小板 哮喘 CD154 内毒素休克 IL-1 肿瘤转移 vwf
【摘要】:血小板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最近几年受到免疫学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在各种免疫疾病中,血小板和血小板来源的免疫分子在自身免疫病和肿瘤中的作用更是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各部分工作拟通过不同的疾病模型探讨疾病状况下血小板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第一部分血小板的促哮喘作用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仅次于红细胞,除了在凝血及血栓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长久以来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免疫调节,和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分化而来,本身无核,不具有蛋白合成的机制,活化过程中释放的多种可溶性因子或膜表面配体一般认为是预先合成储存于细胞器中,主要是α颗粒和致密颗粒中。[2]一系列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之后释放大量具有免疫调节的可溶性因子,其中包括IL-1 [27,28], HMGB1[29], CXCL7[30], PF4 (CXCL4)[30], GRO-(CXCL1), ENA-78 (CXCL5), IL-8 (CXCL8), RANTES (CCL5) [34], MIP-1 (CCL3) [34]和MCP-3 (CCL7) IL-7等。血小板活化后也同时释放大量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膜表面配体,其中包括CD62P(P-Selectin) [36], CD41/62 (GP Ⅱb/Ⅲa) [36], ICAM-2[54], CD154 (CD40L) [38], FasL (CD95L) [40], TRAIL (Apo2L) [41]以及CD40,这些膜表面配体主要存在于血小板活化后的微颗粒中。长久以来对过敏性哮喘的研究工作表明,哮喘病人或小鼠血液中或肺泡灌洗液中存在大量血小板活化的状况[26],然而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同哮喘发生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一直不是很确切。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采用雾化吸入OVA诱导Balb/c小鼠哮喘的模型,结合使用血小板过继以及血小板清除抗体,阐明血小板在哮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采用CD154敲除鼠阐明血小板来源的CD154在哮喘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部分血小板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内毒素如LPS对血小板的激活是这几年血小板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多种TLR配体可以激活血小板。[55]内毒素休克过程中,血液中存在大量TLR配体,可以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大量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因子和配体可能对内毒素休克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血小板在急性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尚未清楚,本部分工作通过清除或过继血小板探讨血小板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在内毒素休克过程中,体内大量产生的IL-1 β是小鼠致病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对IL-1 β信号的下调在体内主要是通过IL-1R1 antagonist (IL-1Ra)完成的,在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发现血小板表面有大量IL-1R1,活化后降解为可溶性IL-1R1,血小板可能通过释放这种类似decoy receptor降低体内IL-1 β下游作用第三部分血小板在乳腺癌肺转移中的作用对乳腺癌小鼠以及乳腺癌病人的观察中发现,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产生大量针对乳腺癌细胞的自身抗体,而且这些抗乳腺癌的自身抗体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既往研究也表明,血小板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但具体机制众说纷纭。去年Cancer Cell上的文章阐明血小板来源的TGF-β能够促进肿瘤细胞EMT转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另外大量数据表明在肿瘤病人或荷瘤小鼠的外周血中存在很多肿瘤细胞和血小板的结合物,血小板可能通过与肿瘤细胞的结合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迁移。但血小板通过何种方式与肿瘤细胞结合,具体的机制并不清楚。国外一项血小板辅助革兰氏阳性菌在血液中迁移的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50]。该项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菌,如李斯特菌表面多糖可以以非经典途径激活补体通路,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血小板结合物的研究中发现,如果清楚补体,或者阻断血小板表面的GPIb,可以有效地阻断血小板和李斯特菌的结合,提示我们补体和血小板表面的GPIb是参与革兰氏菌和血小板结合的关键分子。另外一项类似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表面的GPIb可以与大量存在于血液中的一个寡聚大分子von willbrand factor (VWF)的D’D3结合,在以往对VWF的结构分析中,VWF的A1结构域被认为很可能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结合位点。[51]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假设:乳腺癌病人或荷瘤小鼠体内存在的抗乳腺癌细胞自身抗体可以与乳腺癌细胞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与VWF的A1结构域结合,VWF的另一端的D’D3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的GPIb结合,从而形成乳腺癌细胞-自身抗体-VWF-血小板的复合物。肿瘤细胞通过抗肿瘤细胞抗体和vwf的桥联完成与血液中血小板的结合,从而借助与血小板的结合辅助肿瘤细胞的转移。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克隆了小鼠vwf的A1和D’D3序列,并在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分别过表达,通过G418筛选过表达克隆,接种于Balb/c小鼠乳腺皮下,观察不同过表达株在体内肝脏及肺转移情况。
【关键词】:血小板 哮喘 CD154 内毒素休克 IL-1 肿瘤转移 vwf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2.25
【目录】:
- 致谢6-8
- 序言8-10
- 中文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缩略词表17-20
- 第一部分 血小板的促哮喘作用研究20-40
- 1 引言20-21
- 2 材料与方法21-23
- 2.1 实验材料21
- 2.2 实验方法21-23
- 3 实验结果23-36
- 3.1 OVA雾化吸入诱导呼吸道血小板活化23-24
- 3.2 血小板过继暂时性提高肺泡灌洗液中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清除性抗体暂时降低肺泡灌洗液中血小板数目24-25
- 3.3 过继血小板后哮喘程度加重,清除血小板后哮喘程度减轻25-29
- 3.4 CD154敲除血小板促哮喘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血小板29-34
- 3.5 血小板通过表面CD154抑制Treg分化34-36
- 4 讨论36-38
- 5 结论38-40
- 第二部分 血小板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40-55
- 1 引言40-41
- 2 材料与方法41-43
- 2.1 实验材料41
- 2.2 实验方法41-43
- 3 实验结果43-52
- 3.1 清除血小板后小鼠对亚致死剂量LPS敏感43-44
- 3.2 过继血小板可以保护小鼠抵抗致死剂量LPS44-45
- 3.3 过继/清除血小板后,LPS刺激IL-1β水平变化不显著45-46
- 3.4 清除血小板后,LPS刺激产生持久大量IL-646-47
- 3.5 血小板表面高表达IL-1R147-49
- 3.6 骨髓来源的IL-1R1在亚致死剂量LPS刺激中起保护作用49-52
- 4 讨论52-53
- 5 结论53-55
- 第三部分 血小扳在乳腺癌转移模型中的功能55-64
- 引言55-57
- 材科与方法57-60
- 结果60-64
- 参考文献64-71
- Review: Platelet mod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71-82
- References75-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 ,徐仁宝;内毒素休克狗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2 ;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3 李伊为,邓汝东,陈东风,黎晖,杜少辉;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肾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3年01期
4 胡振杰,刘丽霞,孙莉霄,李勇;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内毒素休克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年04期
5 赵裕光,王爽,时德;胸腺素β_4治疗脂多糖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姚咏明;姚凤华;彭志齐;胥彩林;于燕;;内毒素休克大鼠生物喋呤改变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7 卢晓燕;韦丹;;内毒素对心血管影响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6年02期
8 吴丽娜;刘勇;;内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06年03期
9 杨觉民;夏海鸣;朱晓云;冯艳红;杜开和;殷国庆;;内毒素休克猕猴肺内血小板衍生因子和溶酶体变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10 应楹;田野苹;;新型α-黑素细胞刺激素类似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刚;蒋建;惠小平;喻中城;史以珏;;一氧化氮与内毒素休克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2 赵明哲;;内毒素休克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暨消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耀宗;赵鹤龄;;不同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静;;正常淋浆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王涛;;内毒素休克大鼠肠粘膜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梁家林;李涛;杨光明;徐竞;贺教江;陈垦;刘良明;;白介素-1 β 介导内毒素休克后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失敏的作用[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小亭;刘大为;杨荣利;柴文昭;隆云;崔娜;石岩;周翔;张青;;心肌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在内毒素休克犬心功能不全时的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曾皋;孙蓬然;刘安雷;刘洁;郭树彬;;内毒素休克小鼠脂钙蛋白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大为;王小亭;杨荣利;;内毒素休克犬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姚咏明;于燕;彭志齐;施志国;盛志勇;;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内毒素休克时微循环灌注与生物喋呤诱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少辉;徐志伟;陈东风;牛珀至宝微丸能减轻内毒素休克肺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军;血小板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崔晓辉;硫化氢在大鼠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3 郭祥瑞;心理应激对髓系抑制性细胞和内毒素休克的影响及初步机理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4 赵裕光;胸腺素β4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5 王一梅;不同剂量血液滤过对内毒素休克猪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腾祥;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核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刘菲;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失血性和内毒素休克兔多器官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姚琦;内毒素休克小鼠肺血管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与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杜少辉;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高峰;CCK-8对LPS诱导ECV-304 iNOS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松;p38MAPK在Keap1-Nrf2/ARE通路对电针刺减轻兔内毒素休克诱发肺损伤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牡林;PI3K/Nrf2通路在内毒素休克兔肾损伤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蔡炳冈;人源抗TLR4抗体Fab片段抑制内毒素(LPS)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体内及体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杨林;以氨基酸为配基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对人血中内毒素去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娜;内毒素休克时肺与体循环压力变化及毒蕈碱M受体对肺、体血管的调节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明哲;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细胞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袁利华;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血管特异性结合肽的体内筛选及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胡水旺;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线粒体差异蛋白质组的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9 陶炳东;多巴胺对内毒素休克犬肺动脉压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静;乙酸钠对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0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08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