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自噬反应在百草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泡上皮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13:09

  本文关键词:自噬反应在百草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泡上皮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百草枯 自噬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氯喹 抑制剂


【摘要】:目的 百草枯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除草剂。百草枯经口误服或自服中毒后急性起病,无特效解毒剂,救治成功率低,病死率高。我国百草枯中毒致死患者呈逐年急剧递增趋势。国内外研究发现,百草枯能在肺组织中被肺泡I型上皮细胞、Ⅱ型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主动摄取,因此在肺内异常高浓度聚集,肺中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6-10倍,该聚集机制与多胺转运系统相关。百草枯吸收后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后期形成肺纤维化。目前,百草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仍不清,且动物模型多采用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与人体经口摄入而中毒的途径不符。 氯喹是一种广泛运用于临床的抗疟药,因其免疫调节作用,也被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感染等疾病中。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探索氯喹是否能用于百草枯中毒的解救。氯喹的治疗作用被认为可能与抑制细胞自噬反应相关。 本实验研究采用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细胞建立百草枯中毒细胞模型,并模拟临床中毒途径,通过百草枯灌胃建立稳定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同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氯喹对百草枯攻毒后A549细胞存活率、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分析百草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自噬反应在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一)百草枯灌胃致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制探讨 采用不同浓度百草枯(3、10、30、100、150、300mg/kg)灌胃建立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根据小鼠临床表现,确定建立稳定模型的百草枯浓度。采用该浓度百草枯灌胃建立小鼠模型后,在1d、2d、3d、4d时观察小鼠临床表现、测量肺湿/干比、行HE病理染色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western-blot检测LC-3蛋白表达情况。 (二)百草枯攻毒并氯喹解救百草枯攻毒A549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 1、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百草枯(0.1、0.3、1、3、10、30、100、300、1000μmol/L)对A549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情况,确定能建立稳定细胞模型的百草枯浓度。 2、使用不同浓度CQ(O.3、1、3、10、30μmol/L)、3-MA(0.3、1、3、5mmol/L)、 LY294002(0.3、1、3、10μmol/L)、 wortmannin (3、10、30、50、100μmol/L)、 necrostatin-1(0.1、0.3、1、3、10μmol/L)、 rolipram(1、3、10、30、100μmol/L)干预PQ100μmol/L浓度攻毒A549细胞,分别于攻毒后12h、24h、48h使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情况。 3、采用不同浓度氯喹(0.3、1、3、10、30μmol/L)在PQ100μmol/L浓度攻毒0h、1h、3h、6h后对其进行干预,分别于攻毒后12h、24h、48h使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情况,并使用western-blot检测LC-3、LAMP-1、LAMP-2等蛋白表达情况,并与PQ攻毒组进行对比。 结果 (一)成功建立百草枯灌胃致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 一次性使用百草枯灌胃可以建立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建立稳定模型的百草枯浓度为300mg/kg。灌胃后,小鼠表现为体重下降,毛发蓬松无光泽,进食水差,呼吸困难,活动困难。肺湿/干比明显升高。肺组织充血出血水肿,广泛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结构破坏表现。PQ攻毒组小鼠LC-3表达含量较对照组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二)成功建立百草枯致A549细胞死亡模型,成功建立氯喹解救百草枯所致的A549细胞死亡模型 百草枯能导致A549细胞发生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死亡。能建立稳定细胞模型、且使用药物解救可能有效的百草枯浓度为100μmol/L。 经过不同浓度氯喹解救后,百草枯攻毒A549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各浓度3-MA、 LY294002、wortmannin、necrostatin-1、rolipram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无改善。PQ攻毒后A549细胞LC-3表达先下调后上调,LAMP-1、LAMP-2表达量有上调趋势,CQ解救组LC-3、LAMP-1、LAMP-2表达均上调。 结论 1.百草枯能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死亡和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百草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程可能存在自噬反应的参与。 3.氯喹能解救百草枯攻毒所致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死亡。 4.氯喹解救百草枯攻毒所致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死亡可能并非经过阻断或抑制自噬反应途径、细胞坏死途径或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诱导的炎症反应途径而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上调自噬反应或稳定溶酶体膜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强;马建芳;王晓强;潘静;赵开军;孙青芳;卞留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变化[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4期

2 孔晓霞;张宏宇;康劲松;;Bcl-2在H_2O_2诱导神经胶质瘤自噬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3 崔侨;田代真一;小野寺敏;池岛乔;;冬凌草甲素通过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下调凋亡的机制[J];药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陈亮;辛钟成;郭应禄;;Leydig细胞睾酮合成功能和自噬调控[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7年11期

5 刘全;王建军;潘永成;孟利峰;詹曦;郑庆丰;;Beclin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08年03期

6 贾勇圣;刘彦明;王会珍;张丹参;;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循环经济[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7 杨光;祝元刚;杨慧;;雷帕霉素抗神经退行性病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12期

8 钟春林;陈丽;;自噬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9 杨光明;高鹏;郑杰;;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执行者与管理者[J];医学综述;2010年14期

10 李冬娜;梁幼生;周永华;张焕相;沈海英;骆伟;龚唯;诸葛洪祥;;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与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实验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李康生;代剑平;;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平;;骨骼肌自噬及运动对其影响机制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占英;张靖溥;孟杰;佟军威;秦伟;;斑马鱼自噬途径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5 陈永;邹s舠,

本文编号:1222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222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